【文/廖志德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組織的效能是所有員工動能的整合,想像公司是一頭勇猛的美洲野牛,高速奔馳於願景與目標的大道上,而員工就像野牛身上的器官與細胞,如果每一個員工都能夠維持身心健康與活力,組織就能夠維持高度的運轉效能,靈活快速地在詭譎多變的環境中,朝向策略目標前進,最終達成基業長青的永續發展。
卓越的企業應該同步實現營收利潤及員工福祉這2 大目標,為了追求短期績效犧牲組織成員的身心健康並不可取,或許在某個期間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然而長期身心不均衡所帶來的潛藏危機是不容忽視的。
員工個人很可能因為過勞導致腰痠背痛、高血壓、憂鬱症等各式各樣的疾病,雖然短時間或許不至於影響公司的營收與發展,但是長期下來絕對會影響個人的工作績效,最終拖垮公司整體的運作效能,尤其是面臨高壓工作的公司領導人,很可能在身心失調的狀況下做出錯誤的決策,對於組織的長期發展更具殺傷力。
追求基業長青的千里長征中,聰明的經理人會根據市場遊戲規則,進行合理且明智的配速,把能量與資源適當地安排在不同的發展期間,確保個人及組織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不會損害到公司的長期競爭力。
有家外商公司的高階主管,在此姑隱其名,就稱其為麥克吧,麥克擔任業務副總的職務,由於在高科技公司就職,市場環境變遷快速,競爭相當激烈,績效管理講究成果導向,加上總部位在美國加州,導致麥克經常要在半夜處理公務,進行遠距離的聯繫與互動,個人隨時處於On-call 的狀態。跨國出差更是常態,每日平均工作時數長達12 個小時以上。高壓力的工作環境,日夜顛倒的生活節奏,使得麥克長期處於精疲力盡的狀態,睡眠品質不佳,缺乏足夠的運動,無法坐下來好好吃頓飯,同時跟家人的關係開始發生不和諧的現象。
穩定配速的千里長征
長期高張力的工作負荷,確實為麥克帶來不錯的成果,業績有了相當高程度的增長,不過一年過後,嚴重的副作用開始發酵。首先是麥克本人發生問題,身體開始有五十肩的刺痛感,偶爾還伴隨著輕微的頭痛。本來情緒控制還算良好的麥克顯得焦躁不安,面對員工表現不符要求時很容易生氣,同時說出讓人難堪、讓自己後悔的話語。
更嚴重的是團隊士氣有了直直落的跡象,致會議經常是在爭吵聲中結束,原先全力衝刺所創造的卓越成績,在麥克失去工作熱忱及團隊失和的雙重夾擊之下,造成無法取得新訂單的困境,同時還得面對舊客戶流失的危機。
公司採取責任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每個團隊都要追求經營成果,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績效負責,不過經營企業是永無止境的千里長征,進行的是基業長青的耐力馬拉松,不是追求短時間衝刺的百米競賽。
無論是個人、團隊或是整個組織都要理解到一個事實,既然是長達10 年、20 年、30 年,甚至是百年的千里長征,就不能在一個月或一年當中就把能量消耗殆盡。聰明的經理人會根據市場遊戲規則,進行合理而且明智的配速,把能量與資源適當的安排在不同的發展期間,確保個人及組織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不會損害到公司的長期競爭力,否則很容易落得跟麥克同樣的下場。
知名管理大師柯林斯在《十倍勝》書中強調狂熱紀律的重要性,說明企業在設定目標後要有明確的績效指標,並且保持穩定的執行力道向前不斷推進。柯林斯舉亞孟森(R. Amundsden)帶領南極探險隊的個案,說明恪遵紀律是影響成敗的關鍵要素,保持穩健前進速度是領導人亞孟森的成功之道,不論面對的天氣是好是壞,不論前面的道路好不好走,亞孟森每天盡可能保持20 哩行軍,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設定上限與下限的原因,在於確保團隊不論順境或逆境都能夠維持一定的表現,順境的時候要懂得持盈保泰,要懂得蓄積能量,這樣在面對艱困情境時,依舊能發揮正常的績效與表現。
身處動盪不可測的環境,卓越的企業與個人恪遵紀律,他們知道穩定配速的重要,他們知道蓄積能量的重要,他們知道形成瘋狂紀律最好的方法是培養原子習慣。
暢銷書《原子習慣》裡提到:「每天都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 倍;每天都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0 !」原子習慣並不要求人們進行大躍進的成長,而是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進行自我改革,如此才能在輕鬆自在的狀態下抗拒誘惑,進而避免自己脫離日常行動該有的正確軌道與節奏。
遵循最小努力原則
單靠意志力不可能養成狂熱紀律,無法蓄積推動我們前進的工作動能,因為我們的心智力量是有限的,過度強迫自己按照崇高的目標追求理想,容易造成反效果,導致心力憔悴,結果無法堅持到最後。因此,與其付出強大的體力與精神鞭策自己,倒不如遵循最小努力原則,先從小小的改變開始。
執行需要長期奮戰的重要任務時,最好在身心感到疲憊之前就喊停,越是崇高的理想,越是艱難的任務,剛開始絕對不要好高騖遠,絕對不要設定太高的工作負荷與目標,此刻只要跨出舒適圈一小步就好,有點勉強又不會太勉強,成功培養原子習慣的關鍵不是要求自己追求完美,而是在可承受的範圍內,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負擔,找到自己的工作節奏,然後不斷的重複,不斷的緩步向前行。
厚實能量管理,基本上可以區分為身、心這2 個層面。當我們感覺自己付出越多成效卻開始降低時、當我們痛苦掙扎於完成任務時、當我們對工作失去動力及熱情時,很可能我們的工作負荷正在透支自己的能量,很可能我們的日常習慣正在啃噬自己的能量。發現問題是進步的開始,覺察到自己有工作延遲、擔心害怕、自我懷疑、壓力山大、腰痠背痛的症狀時,經理人可以通過下列原子習慣的養成來提振自身的工作能量:
- 建立自我覺察的身心感知。
- 安排固定時間充電、運動。
- 留意正確的飲食內容與方式。
- 保持正向的外在及內在對話。
- 投入正向恆常的社群關係。
身心崩壞不是一天造成的,麥克的業績出問題緣於錯誤的認知,以為只要認真工作就能克服萬難,以為事情還在可控範圍,殊不知現有的壓力及負荷已經慢慢超越自己的極限,身體一天一天的衰退,熱情一天一天的磨滅,最後出現無法激起工作熱忱的現象。還好公司後來引進能量管理教練,幫助麥克自我探索每天的日常行為及身心狀態,覺察有哪些因素可以提振能量,又有哪些因素正在消耗能量。
通常只要建立起自我覺察的原子習慣,約莫90% 的病狀就可以獲得改善,因為許多的問題是錯誤的工作習慣造成的,我們稱其為「工作習慣病」。
學習張忠謀規律生活習慣
圖說:經理人可以透過正確的飲食內容與方式,安排固定時間充電、運動,提振自身的工作能量。
壞的習慣要改很難,要用好的原子習慣來取代,而最不好的習慣就是對自己的身心狀態茫然無所知,其實能量管理教練的建議,許多時候相當平常,看起來並不起眼,提出的要求不多,沒什麼了不起的提案。
能量管理教練首先要求麥克多走路,在走路的時候覺察每一步的感覺,享受每一步的體驗,麥克沒有設定1 萬步的大目標,就是找時間快走或慢走,舒適的走,上班的時候走,下班的時候走,跟家人散步的時候走。假日的時間到河濱公園開心地跟朋友騎腳踏車,不造成痛苦及負擔的走路,一切就從這小小的行為改變開始,慢慢養成找時間充電的原子習慣。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適合麥克的未必適合你自己,每個人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原子習慣,可以持之以恆的原子習慣。
培養原子習慣沒有眾人想像中困難,不是推動全面的身心改革,而是從最容易下手的地方開始,從感覺能夠帶給自己平靜、安穩、舒適、自在的日常行為開始。
找出時間走路是麥克比較容易引進的原子習慣,對於他而言,快步及漫步似乎是比較好的切入點。有的人或許可以從飲食著手,但這並不適合麥克,原因是他喜歡吃美食,而且無肉不歡,能量管理教練等到麥克走路得到不錯的成果,覺得自己可以信任教練的時候,才開始鼓勵麥克挑戰更高遠的目標。
多吃蔬果少吃肉,教練的要求也很簡單,每天少吃一口肉,多吃一口菜,維持在有點勉強但依舊舒適的飲食狀態,逐步慢慢增加蔬果的份量,新的飲食習慣帶給麥克滿滿的工作活力。
設定標竿也是不錯的方法,找個自己推崇的領導人物,學習他們的能量管理方法有助強化動力,帶給自己堅守行動的意義。對於企業經理人而言,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或許是值得仿效的標竿人物。
即使身處高度壓力、快速節奏的高科技產業,張忠謀從20 多歲開始就堅守規律生活的原則,不加班,不應酬,每天早上5 點半起床,8 點半進公司,晚上6 點半回家,11 點睡覺,飲食講求清淡,少吃炸物,運動方面每天快走45 分鐘,擁有長久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使得高齡已經92 歲的張忠謀依舊思考清晰、行動自如、活力充沛。
原子習慣的生命力及複利效應
身體的狀況比較容易覺察,心靈的狀態比較容易被我們忽視,心靈跟身體一樣都需要充電,否則長時間工作所帶來能量耗損可能更嚴重。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失去熱情、陷入憂鬱,都是能量管理不佳可能發生的症狀。
與其等到心靈出現問題再來尋求補救,倒不如在工作期間安排放鬆自我的充電時間,離開辦公桌做做伸展操,喝杯咖啡,聽聽音樂,找同事閒聊,到鄰近的公園走走,放鬆充電的時間不用太長,每工作1 個小時,記得至少給自己5 分鐘的時間放空。
心靈層面的原子習慣比較不容易養成,因此,建議先從身體層面下手,然後讓身體成為帶動心靈正向發展的橋梁,例如前文提及麥克練習的走路,不是內心充滿雜念地走,而是腰背脊椎挺直,保持身體中軸線的鬆沉中正,進行有意識的呼吸。心靈處於平靜安穩、優遊自在的狀態,最終要將這樣的心靈原子習慣,帶到日常生活的時時刻刻。
無論是撰寫文件、開會、出差,隨時覺察自己內心的狀態,避免負面思維的侵襲,維持正向的心靈對話。感覺很難是不是?不要心急,心靈原子習慣的養成,確實比身體原子習慣的養成難上許多,所以更要小步前行,樹立小小的目標,初始階段,能夠維持1 分鐘、3 分鐘、5 分鐘,就應該為自己鼓掌叫好。
建立原子習慣看起來簡單,真正執行起來並不容易,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需要天天練習,提醒自己利用零碎的時間覺察自我的身心狀態,萬一日常行為脫離正軌,無須責難自己,這時候要回頭檢視問題出在哪裡?如果是缺少提醒機制,可以在自家門口貼上「用心走路」的紅色春聯。
其實養成原子習慣最好的方法是加入社群,彼此提醒鼓勵,驗證成果,分享心得,原則每周碰面一次進行討論,或實體或線上,當然實體效果比較好,真的不行,線上還是值得考量,關鍵是要正向且恆常的投入社群,如果有好的引導人帶領,效果更佳。
原子習慣如橡樹種子,很小但卻能長成大樹,一旦種子發芽,就要每天持續澆灌,提供良好的土壤,要能見到陽光,等到有一個人的高度時,就可以放任其接受風吹雨打,原子習慣是有生命力、有複利效應的,就像滾雪球,剛開始需要使點力,等到成形之後,原子習慣會自動驅使我們充滿活力地向前行,最終會完美的融入日常生活及工作當中,稍微使力就可以持續維持動能。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4年7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