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三生善循環 南投仁愛鄉 東岸部落守護好生態 蝴蝶翩翩起舞

瀏覽數:82
關鍵字:


【文/黃麗秋 圖片來源/王嘉勳】

  「我讀小學時,放學就拿網子跑到溪邊抓蝴蝶,那時老師說如果抓到特殊品種還可以折抵學費。」呈育整合行銷有限公司執行長王嘉勳回憶說道。

  這約莫20 年前的美好記憶,也帶出他另外2 個頭銜很長的身分:南投縣仁愛鄉南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財團法人南投縣仁愛鄉東岸部落產業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

  頭銜很長,就如他的尋根之路一樣。

夢魘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土石流


圖說:呈育整合行銷有限公司執行長王嘉勳(AWI) 回鄉尋根,透過里山生活實踐工作坊等,找出部落的社區的願景,策略以及行動重新凝聚了世代間的情感與對賽德克族文化的認同。

  初次見面時,王嘉勳總習慣介紹自己賽德克的族名「AWI」,因為這名字得來不易!

  儘管家族世代住在南豐村,父母在也在夢谷瀑布旁經營餐廳,但高中時去外地求學的AWI,曾是個連族語都不會說的賽德克青年。「我大二時有機會去紐西蘭參觀毛利族的家屋,發現他們對自己的文化都有一套很完整的論述,真的心生羨慕,反觀自己族語不會講,連自己的原住民名字都不知道。那時真的會想自己的根在哪裡,想回去部落尋找。」他說。

  返鄉後,他成為社區發展協會的一員,但考驗才剛要開始。南豐村臨省道17 縣西通埔里鎮,東與霧社相接,是通往仁愛鄉的門戶,雖人氣不敵埔里鎮來的高,倒也自有一份歲月靜好的悠閒感。

  天可憐見,2004 年的敏督利颱風,撤離200人,13 戶民宅遭洪水土石入侵或淹埋,南豐橋及福興橋橋孔遭泥沙堵塞;2008 年辛樂克颱風,撤離250 人,113 戶,橋樑毀損2 座,房屋毀損4 戶;莫拉克颱風,土石流夾雜泥砂土石之洪水淹沒便道,豐德橋兩案路基流失,6 戶14 人受困,道路毀損30 公尺。

  「地震、水災的接連襲擊,真如唱的兒歌一樣,我家門前有小河,後有土石流,我們變成明星災區,總統都來勘災。」AWI 無奈地說。

尋根
生活、生態、生產,三生善循環

  AWI 表示,從部落的彩虹橋繪製的文化圖騰故事,就是傳遞祖先的智慧「夠用就好」的傳統概念,讓族人重新思索人與人、人與部落、人與自然的關係,也就追求生產、生活、生態平衡,永續環境利益共享提昇韌性與回復力系統。「三生追求平衡,不能偏重哪一邊就會出問題。舉例來說,許多部落做觀光,生產大於生態,造成生物的棲地因人類的開發被犧牲損耗。」他說明。

  建立三生平衡的善循環,AWI 必須先為原鄉農業長期以來的「惡循環」想解方。他表示,部落有「三農」,即是貧農、老農以及青農。部落有土地的是老農和貧農。前者不想耕作,後者則不能耕作,各方條件都好的青農卻沒有土地,也就難以在地就業與生活,選擇離鄉背井到都市拚搏。

  因生活不易,地區人才流失,所以部落農地長期租給外來者種植茶葉、高山蔬菜⋯⋯。「等到種生薑時,就表示農地已經很貧瘠了,無法再耕種了。」

  也因為惡循環,農村的生態系統崩潰,稍有天災,就會演變成一場生命的震撼教育課。

文化
重建家屋復育消失的蝴蝶

  AWI 透過田野調查,深入探討原鄉的課題發現:「我們賽德克的文化已經斷層,傳統的技藝也失傳。」因而造成社會組織型態解體。他決定要重建傳統家屋。事後論成就,旁人都說是聰明之舉。「當時因什麼不懂,經常被批評跟指責。」建造的過程中,耆老與父執輩分享部落族群的歷史與生活樣貌,例如,家屋外牆柱的工法、屋內木床的擺設位置用意⋯⋯,AWI 與年輕朋友仔細聆聽記錄,重新凝聚世代間的情感與對賽德克族文化的認同。

  家屋從1 棟、2 棟陸續完成,AWI 真心付出逐漸獲得族人的肯定,他繼續透過召開里山生活實踐工作坊等,找出部落的社區願景、策略,以及行動,包括建立社會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願景;找回賽德克傳統文化,並重新凝聚族群意識;恢復受破壞的自然生態地景,進而恢復生物多樣性;遵循與自然和諧共生精神,改善產業及部落土地利用狀況(SDGs 15)(Scholes et al., 2018);提昇部落生計,不管是老人或青年,農人或地主都能受到部落平等的幫助;以部落生態、原住民文化特色開發多元收入,增加收入多樣性( 愛知目標14)。

  AWI 花了好幾年的時間說服族人釋放土地,他則結合合作社經濟和小農契作, 推廣「公田共耕」制度提高族人留農、從農的意願,也規劃公共的復育棲地及孩子的通學步道。當生活獲得保障,生產獲得平衡,AWI 兒時蝴蝶飛舞的記憶再度被喚醒,東岸部落是全台蝴蝶品種最豐富的地區,擁有5 科234 品種,還超越日本與英國。

  「但我回到部落時,結合生物計畫進行生態調查,發現蝴蝶品種竟然少了非常多。所以,我們建立部落生態調查小組,跟生態NGOs 合作多次生活環境踏查的紀錄,進行環境保護行動。」

  AWI 由部落基礎動力開始著手改變,增加永續經營部落生態環境的可能性。逐漸恢復往日蝴蝶翩翩起舞的模樣。

  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讓AWI 決定將東岸部落定位在「生態部落」,可與其他部落社區以「文化」為定位做出差異化。AWI 也開班做蝴蝶導覽員訓練,再引進自然農法,做「部落處處有教室」的食農教育,建立多元生態系。

  他表示,現在談ESG、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議題,企業除了透過淨灘、植樹等活動實踐社會責任,關懷自然資本;若能投入資源參與生態部落自然保育的活動,更能有目標與績效,做到生物多樣性保育,展現企業的品牌價值。AWI 也強調,已經設計出一套生態旅遊的體驗行程,不會只有走馬看花,而是根據主題設計手作項目以及產出的成果,歡迎企業能洽談合作。

  從當初矇懂的青年到現在成熟智慧的壯年,AWI 尋根的路一走20 餘年,他說自家小孩已經3 歲了,雖沒有處處鮮花與掌聲,卻也促使東岸部落三生平衡善循環發展。相信當年群蝶圍繞的美好記憶,會持續複製在下一代,下兩代,持續傳承。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4年7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