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臺灣鳳梨外銷現況

- 撰文者:
- 2024/08/30 瀏覽數:1185
臺灣鳳梨為臺灣重要外銷水果,自中國禁運以來,外銷出口主要市場轉向日本,但外銷至日本卻屢屢傳出臺灣鳳梨品質上的問題,接獲許多果實褐化、抵達出口國後驗出蛾類、介殼蟲而遭到燻蒸的消毒作業,以致影響臺灣鳳梨在日販售價格及銷售狀況,因此要如何穩定果品品質是目前亟需解決之重要議題。
臺灣外銷品種大多以台農17號金鑽鳳梨為主,金鑽鳳梨果肉細緻,果心可食,水分及糖分高,雖果品風味佳但也因糖水比例高而容易發霉,若未做好果品品質控管,又因船運時間長則容易導致品質下降之問題。
而相較全球品種市占率最高之MD2,其果實特性纖維較粗且硬、水分少,果心在低溫海運過程中不易褐化,因此外銷條件則較富含水分及糖分的臺灣金鑽鳳梨好,較少有發黴及果心褐化的消息傳出。
經我國農業試驗改良場所研究員進行外銷鳳梨之研究,常見外銷鳳梨問題如下:
- 果實糖酸度不穩定、風味不符合期待
金鑽鳳梨以果肉香甜聞名,去(112)年卻傳出果實酸度太高之狀況,研究員推估其原由係因去年寒流造成寒害,果品品質下降,另一原因係果實採收成熟度不足,因此糖度未達14°Brix。
- 寒害徵狀多
鳳梨適合的生長環境為溫暖、陽光充足及雨量分布之地區,若冬季溫度過低則不適合鳳梨生長,且鳳梨耐旱不耐積水,由於全球暖化影響,造成極端氣候現象,112年臺灣鳳梨因寒害影響,鳳梨果實有局部水浸狀、內部褐化情況產生。
- 果實外觀老化
除果實內部褐化之情形外,在日銷售之臺灣鳳梨外觀也發生有果皮褐化、冠芽萎凋之現象,其原因可能出自採收時果品後未漸進式降溫直接送至13℃之貨櫃外銷,溫差大以致果品容易萎凋,或因果品到出口國後未即時運送之通路,從採收後至通路銷售時間過久導致。
- 果品遭出口國簡易燻蒸或農藥殘留
臺灣鳳梨若抵達出口國經海關邊境抽查發現有介殼蟲或蛾類的害蟲,則會進行消毒作業,即所謂的燻蒸。一般若查到粉介殼蟲是用小燻處理(即燐化氫),而查到蛾類害蟲則是使用大燻處理(即溴化甲烷)。
經日方官方資料,近年來我國出口之臺灣鳳梨燻蒸率達3成之高,由於燻蒸後容易導致果品品質損害,進而影響我國鳳梨銷售。
為能強化我國鳳梨外銷鳳梨品質,農業部研究單位也提出多項因應之措施及改善方法,大致如下說明:
- 產期和產量預測
112年2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今農業部)農業試驗所舉辦鳳梨產銷技術說明會,說明運用創新數位科技開發的鳳梨產業田間管理系統(i-PLANT),農試所嘉義分所副研究員官青杉說明,「此系統藉由大數據及雲端資料,可運用行動裝置記錄農作生產及農事作業,具天氣預報、生產管理、產量預估、銷售安排功能,針對預警資訊及預測結果,調節管理技術及採後處理流程」。
- 採收、選別及清潔
採收及選別部份,經農業試驗改良場所之研究,外銷果品採收之成熟度可依照其鳳梨成熟度等級及轉色對照圖做標準,因採收後環境溫度影響果品成熟時間,應因不同季節採收不同成熟度的果品,以確保外銷出口至通路為最適合之成熟度。果品應選擇鼓聲果,並應剔除不良果實,如外觀異常、損傷嚴重或有蟲害生病之果實。
清潔部份,為減少有蟲害、蟲卵、髒汙及殘渣,果實的清潔也很重要,農業研究單位建議可使用高壓氣槍(水洗)的方式做清潔,清潔時果品須含冠芽,避免水分滲透至果品,且需要充足的陽光可增加清潔之效果,另為避免二次汙染必須做到分區隔間、集塵設備及分時處理之觀念。
- 預冷作業部分
高雄改良場陳思如研究員提出預冷程序對農產品進入冷鏈是很重要的一環,因鳳梨產季為每年3月至5月,4月中旬採收時果實溫度即可達到35℃以上,而台農17號最適當之貯運溫度為13℃,為改善外銷鳳梨上架品質,導入漸進式降溫程序,藉此使鳳梨不耐低溫的果實逐步適應較低溫度,以維持果品外觀及果肉新鮮度。
目前預冷的方式大部分是使用室冷及壓差預冷的方式,由於室冷需要較長時間才可降低溫度,壓差預冷可大幅提升預冷效率,目前高雄改良場現正研究希望協助集貨包裝場導入有效率的預冷作業,助於維持外銷鳳梨外觀新鮮度。
近三年台灣鳳梨出口量,經農業部網站「農業統計資料查詢」從110年至112年以來逐年下降,起初110年出口量約可以到2萬8,000公噸、111年為2萬公噸而112年則下降到1萬6,000公噸,雖未能確切知道出口量下降的原因,但近年來鳳梨品質不穩定,導致我國鳳梨聲譽受損想必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提升臺灣鳳梨外銷品質是刻不容緩。
110年出口鳳梨之外銷業者高達100家,直至112年已降低至59家,鳳梨供貨單位也從82家下降至28家,也說明鳳梨外銷供應鏈越來越趨於集中,有利於規模化及標準化的生產方式。
目前農業研究單位各自提出從生產、集貨包裝到運輸等流程之改善措施及標準作業化流程,將此作業流程與供貨單位與通路商配合,導入生產端、集貨包裝場、運輸等作業作為示範場域,若能成功改善果品品質,建立穩定發展之外銷供應鏈,亦可作為其他外銷業者及集貨包裝場之典範,對於提升我國外銷鳳梨品質更能有顯著的效果。
除此之外,臺灣外銷市場多集中於日本及香港市場,若能建立穩定之外銷供應鏈提高果品品質,對於開發其他新興市場也是一大利基。
【參考資料】
- 方怡丹、官青杉、陳昌岑,鳳梨主要栽培品種特色介紹,臺灣外銷鳳梨產銷技術指引(2023年)
- 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鳳梨栽培管理技術,農業推廣教材2002
- 唐佳惠、官青杉、陳昌岑、呂椿棠,打通鳳梨產業任督二脈助攻外銷國際市場,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2023 第133期
- 陳思如,外銷鳳梨集貨場導入壓差預冷技術穩定貯後品質,農政農情第355-356期。
- 陳思如,外銷鳳梨集貨場果實品質自主檢核,高雄區農技報導159期
- 自由時報新聞,台灣鳳梨外銷利器!農試所嘉義分所開發i-PLANT
AKM農業資訊平台
AKM農業訊平台由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所經營,旨在整合過去合作的產、官、學、研顧問專家,提供青年農民、產銷班、農民團體、農企業客製化的服務,進而提昇農業附加價值與生產力,共同開創台灣新農業時代。同時,將台灣農業科技實力擴散至海外,促進國際媒合交流,接軌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泰國、印尼、日本、澳洲等農產貿易市場。
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
本中心成立「在地創生服務團」從在地出發,透過人物境共好的思維,串接一級生產、二級加工、三級服務,結合產官學研各界能量,尋找資源創新價值,打造出真正屬於地方性及能展現與傳承在地文化特色的產業。
猜你喜歡

自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台灣農業發展進一步面對全球經濟國際化、貿易自由化的嚴酷挑戰。在農產品關稅持續下降、擴大農產品輸入,以及各國對於農產品衛生安全要求提高,反應在農藥標準嚴格把關,造成農產品外銷成本節節上升。對外面對嚴苛競爭環境、國際農產品競爭壓力;內部卻面臨台灣農業土地小、產量不易控制,產銷成本高。加上農產品外銷廠商多為中小型企業,不容易集中資源發展自有品牌,整合行銷策略。種種不利因素,使得台灣農產品貿易逆差逐漸擴大。

全球貿易自由化趨勢下,面對中國大陸龐大的食品消費需求,台灣業者紛紛積極爭取農產品外銷市場商機,由於對當地市場、交易方式及風俗民情的不熟悉,使業者西進大陸之路遭遇重重困難。本文以電子商務崛起與資訊主導的經營方式兩方面,剖析農業前進大陸的重點與趨勢。

近年來除了鼓勵業者運用儲運技術將高品質鳳梨釋迦外銷至遠程國家,避免集中於單一市場,另一方面也順應新型態截切水果的消費趨勢,透過研發催熟與冷凍技術與推廣優質產品評鑑,開發冷凍系列產品,展現鳳梨釋迦新風貌。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