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外銷瓶頸-鳳梨釋迦新風貌


  臺灣釋迦外銷以鮮果為主,依據農業貿易統計調查,108及109年九成以上出口量集中於中國大陸,存在貿易風險。另因尚未克服檢疫障礙而無法外銷釋迦鮮果至日本。110年受到中國臨時禁止進口釋迦之影響,出口量大幅下降,政府雖積極輔導業者開拓新國家市場,但仍不及出口大陸之外銷量。

  由於釋迦不耐儲運的特性,一般採後處理及運輸方式難以穩定品質外銷至航程較遠的國家,目前農委會除了協助業者辦理「國立臺灣大學鳳梨釋迦長程貯運技術」無償授權,希望解決儲運問題之外,同時也鼓勵業者使用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所研發的「鳳梨釋迦催熟及全果冷凍技術」,期待能透過冷凍果方式出口至日本或其他國家拓展外銷市場。

  112年度本中心承接農委會委辦之「冷凍鳳梨釋迦優質產品評鑑」,希望藉此引導業者生產安全、高品質且具特色風味之冷凍鳳梨釋迦,作為拓展冷凍釋迦外銷市場之重要基礎。本次評鑑分為全果組與切丁/切塊組共2類別,參賽產品以外銷標準包裝,並於負18℃以下冷凍狀態進行運送,維持冷凍產品品質,並於收件時確認產品是否採用標準包裝(保麗龍箱、足量乾冰及保護包裝材)、密封性(真空、破損、髒污等)、產品資訊完整度、是否有退冰現象等。

  基於食品安全考量,冷凍釋迦須符合衛生福利部之「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為鼓勵安全用藥生產及海外拓銷,此次評鑑亦要求符合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公告之「外銷番荔枝病蟲草害防治用藥參考基準」及日本「食品衛生法冷凍食品規格基準」,因此參賽產品統一於收件後依上述標準進行相關檢驗。

  產品評分包含外觀及試吃品評,全程以去識別化盲測方式進行,評分項目及標準如下表:

組別 項目 細項 評分比重 評分標準
全果組 外觀 外傷 10% 有無藥斑、物理傷害(如擦傷)、病斑、蟲斑等,視嚴重程度扣分。
果形 15% 果形是否完整、端正且大小一致、無裂果、無畸形,視嚴重程度扣分。
色澤 15% 果皮綠色者為優,視褐化程度扣分。
試吃品評 果肉外觀 15% 果肉是否有水浸狀或褐化,視嚴重程度扣分。
氣味 15% 是否具鳳梨釋迦果香,若有化學藥劑味或質變異味,視嚴重程度扣分。
口感 15% 咀嚼感、質地是否具彈性,近似鮮果。
味道 15% 甜度適口,若有苦味或其他異味,視嚴重程度扣分。
切丁/切塊組 外觀 色澤 30% 果肉是否有水浸狀、褐化,視嚴重程度扣分。
試吃品評 氣味 20% 是否具鳳梨釋迦果香,若有化學藥劑味或質變異味,視嚴重程度扣分。
口感 30% 咀嚼感、質地是否具彈性,近似鮮果。
味道 20% 甜度適口,若有苦味或其他異味,視嚴重程度扣分。

 

  近年來小包裝、開封即食的水果商品愈受歡迎,伴隨釋迦催熟及冷凍技術的推廣,相關通路陸續可見冷凍釋迦系列產品,不論是食用超方便的釋迦果丁,還是微波爐解凍即可享用的整顆鳳梨釋迦,甚至冰棒形式的釋迦雪糕,都能品嘗到鳳梨釋迦特有的香甜綿密及Q彈口感,期待台灣釋迦能以新的風貌突破外銷及檢疫的瓶頸,受到更多國際消費者喜愛。

更多資訊請參考
AKM農業資訊平台

AKM農業訊平台由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所經營,旨在整合過去合作的產、官、學、研顧問專家,提供青年農民、產銷班、農民團體、農企業客製化的服務,進而提昇農業附加價值與生產力,共同開創台灣新農業時代。同時,將台灣農業科技實力擴散至海外,促進國際媒合交流,接軌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泰國、印尼、日本、澳洲等農產貿易市場。

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

本中心成立「在地創生服務團」從在地出發,透過人物境共好的思維,串接一級生產、二級加工、三級服務,結合產官學研各界能量,尋找資源創新價值,打造出真正屬於地方性及能展現與傳承在地文化特色的產業。

猜你喜歡
*
吃得安心 農產品產銷履歷

記錄完整的安心保證制度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是一種農產品從農場到餐桌,在生產、加工、運輸、銷售過程完整記錄的安心保證制度,自1985年起歐洲國家積極投入調查研究並決定導入食品訊息可追溯系統,歐盟自2005年1月1日起規範所有食品的銷售與販賣,均必須具備可追溯生產者或加工者之資訊,並設定2008年境內食品產銷履歷制度全面法制化,規範輸入歐盟農產品的各國生產者必須事先取得EurepGAP認證。鄰近的日本則從2001年開始推動相關制度,並在2002年列入重要施政項目之一,預計2010年前,建構完成所有食品的履歷追溯環境。

*
瞄準13億市場熱點 行銷力提升 讓台灣農產品A擱發

2010年1月26日,台灣與大陸貿易關係歷史性的一天。雙方展開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首次正式協商,喧囂多時的ECFA爭議跨出關鍵性的一步,姑且不論ECFA究竟讓台灣「A擱發」或是「失飯碗」,不可否認的是,未來台灣與大陸將形成更緊密的貿易關係。是對手,也是夥伴;是危機,也可能是更大的商機。面對吸睛全世界的13億人口市場,台灣企業能否站穩變革浪潮,往獲利曲線高端部分邁進,對大陸市場的掌握度與國際行銷的能力,顯得更為關鍵。尤其此次協商過程充滿政治色彩與高度關注的「農產品」部分,雖然政府宣示即使簽訂ECFA,也將繼續管制中國大陸830項農產品的立場,暫時「掛免戰牌」,但是可預見的將來,當市場逐步開放後,台灣農業仍得拿出真功夫一決勝負。

*
「ㄇㄞˋ」向日本~台灣農產品銷日

2009年台灣出口至日本的農產品總值為7億美金,佔農產品出口值之21.9%,是台灣農產品出口值最高的國家,因此自2006年開始池榮青果株式會社接受農委會委託於東京都涉谷及台場開設台灣物產館,作為台灣農產品在日本的推廣基地,經過多年經營農產品及台灣物產館之經驗,藤田克己社長特別針對日本國內的台灣農產品現狀與擴大通路策略進行以下分析:一、果品目前台灣銷日的水果包括芒果、香蕉、鳳梨、葡萄、椪柑、柚子、木瓜、荔枝、火龍果共9種,2009年日本國內進口芒果的總數量為11,103公噸,前三名分別為墨西哥、菲律賓與泰國,合計進口量約佔總進口量90%。2009年台灣銷日芒果數量為993公噸。

*
農產品電子商務行銷:台灣前進大陸市場的機會與挑戰

全球貿易自由化趨勢下,面對中國大陸龐大的食品消費需求,台灣業者紛紛積極爭取農產品外銷市場商機,由於對當地市場、交易方式及風俗民情的不熟悉,使業者西進大陸之路遭遇重重困難。本文以電子商務崛起與資訊主導的經營方式兩方面,剖析農業前進大陸的重點與趨勢。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