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驅動人才發展:機器學習應用案例解析

瀏覽數:17


  隨著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術的迅速發展,企業在人才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會。但現今報章雜誌多談的是人工智慧在各個企業的運用狀況「What」,少有提到如何導入的「How」,例如使用何種AI技術,究竟是機器學習(ML - Machine Learning)還是深度學習(DL - Deep Learning)?而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又分為不同的演算法可深入探討。

  本文旨在探討機器學習,也就是「分析型AI」在人才發展的導入方式與其中的應用成果。

什麼是分析型AI及其不同的AI類型?

  在此之前,要先說明何謂分析AI。ScienceSoft公司的資料分析總監Alex Bekker曾提出AI的5種分類:

  1. 分析型 AI(Analytic AI)

透過分析大量資料,提供建議或洞察來輔助決策。例如,分析員工資料,進行決策與判斷,例如常見的離職預測分析。

  1. 功能型 AI(Functional AI)

分析資料並根據結果自動執行任務。例如,近期常見的自動化流程機器人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即屬於此類。

  1. 互動型 AI(Interactive AI)

自動化溝通,同時保持互動性,理解對話情境。例如,聊天機器人客服,運用於人力資源部門的常見問題回覆。

  1. 文字型 AI(Text AI)

處理文字資料,包含語音轉文字、翻譯、內容生成等。例如,語音轉文字軟體、Google 翻譯、AI 寫作工具等。

  1. 視覺型 AI(Visual AI)

處理圖像和影片,進行識別、分類、轉換為數據等。例如,臉部辨識、醫學影像分析。

5 Types of AI to Propel Your Business
  出處:Alex Bekker, 5 Types of AI to Propel Your Business

  上述說明了不同類型AI的應用範圍,分析型AI還包括了機器學習、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這些技術驅動了分析型AI,接下來我們進一步探討分析型AI如何幫助企業進行數據驅動的決策。

如何利用分析型AI提升人才發展的效率與效果?

  分析型AI能夠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技術,從大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資訊,為企業的人才發展提供足夠的洞見,進而提升決策品質。尤其進行人才決策與發展時,單位主管與HR為避免受到主觀偏見的影響,往往需要第三方客觀的工具與分析,進行更客觀的決策。分析型AI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能夠提供更為客觀的決策分析與建議。

  例如,在人才晉升與發展的過程中,AI可以根據人選的歷史數據、技能和經歷,預測其在職場中的表現,從而協助做出更為準確的選擇。AI還可以通過分析員工的績效數據,幫助HR識別高潛力人才、進行人才的分類,並制定相應的發展計畫。這不僅可以提高決策的準確性,還能避免人為偏見對決策的影響,從而提升整體決策品質。

企業內該如何操作與導入?

  本次的操作例子透過程式語言Python進行分析人才分類,由於Python操作方式快速且易懂,對於非程式語言相關背景者也能快速上手,再加上AI工具(如ChatGPT、 Gemini等)對於程式語言產出熟稔,茲提供本次操作程式碼與結果,與有興趣的同業夥伴交流與分享。

  本次使用分析型AI,機器學習之聚類分析(Clustering)演算法(K-means),該演算法可以將數據劃分成多個組,使得同一組內的數據點之間的相似度最大,而不同組之間的數據點的相似度最小。以人才發展的角度來說,就是將人才進行更精確的分類。

  參考的產出範例如下:

  此圖X軸是能力,Y軸是潛力,圖片分為三個簇群,重點說明如下:

  • 黃色簇

這個簇的數據點集中在X軸(能力)較低至中等區域,Y軸(潛力)較高區域。這表示這組人員能力較低至中等,但潛力很高。這些人可能是需要進一步培養和發展的對象,因為他們有潛力在未來提升能力。

  • 紫色簇

這個簇的數據點集中在X軸和Y軸的中間區域,表示這組人員的能力和潛力均處於中等水平。他們可能是公司的穩定力量,能夠完成工作但需要適當的激勵和培訓以進一步提升。

  • 藍綠色簇

這個簇的數據點集中在X軸較高區域,Y軸較低至中等區域。這表示這組人員能力較高,但潛力較低至中等。這些人可能已經達到他們的高峰,需要適當的工作挑戰來保持他們的積極性和動力。

程式原始碼如下:

# 創建一個隨機的數據集

#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100, centers=3, random_state=42)

# 讀取Excel檔案

df = pd.read_excel(io.BytesIO(uploaded['test.xlsx']))

df = df.select_dtypes(include=['float64'])

# 使用 KMeans 算法進行聚類

#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4, random_state=42)

# kmeans.fit(X)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3, random_state=100)

kmeans.fit(df)

# 繪製數據點及聚類中心

# plt.scatter(X[:, 0], X[:, 1], c=kmeans.labels_)

# plt.scatter(kmeans.cluster_centers_[:, 0], kmeans.cluster_centers_[:, 1], marker='x', color='r')

# plt.show()

plt.scatter(df.iloc[:, 0], df.iloc[:, 1], c=kmeans.labels_)

plt.scatter(kmeans.cluster_centers_[:, 0], kmeans.cluster_centers_[:, 1], marker='x', color='r')

plt.show()

 

  也許有些讀者會想到,這與傳統在使用的人才九宮格有相似之處,但使用機器學習,在以下三個層面更勝於人才九宮格:

  1. 評估方法
  • 九宮格依賴於主觀評估、評鑑分數和預設的框架。
  • 聚類分析依賴於數據分析和動態群集。
  1. 靈活性
  • 九宮格是一個固定的3x3矩陣,適用於所有員工。
  • 聚類分析可以根據數據動態調整分類的數量和範圍,例如一個指令輕鬆調整參數,便可看到分成4類、5類或更多類別的圖形(如下圖),靈活性更強。

  1. 多維度
  • 九宮格僅限於兩個維度(績效和潛力),市面上有些做法會再透過不同的燈號、顏色,來做到第三個維度。
  • 聚類分析則能夠同時處理多個維度,例如績效、潛力、技能、經驗等所有能夠數據化的資料,故分析與分類上能看到更多不同的結果或隱藏的模式。

  因此,將聚類技術應用於人才分析,可以提供更精細和多維度的分類結果,減少主觀偏見,並且能夠動態更新和分析。相比之下,傳統的九宮格工具簡單直觀,更容易被理解和操作。兩者可以結合使用,在不同的場景下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實現更全面和有效的人才管理。

企業實際的導入流程

  1. 定義目標

明確企業導入 Clustering 的目標,例如,識別人才分佈、強化訓練計畫、提升員工發展等。

  1. 數據收集

收集相關數據,例如,員工的績效評分、潛力評分、技能高低或測驗分數、經驗年資、其他相關指標(如學歷、職位變化、薪水等),為了提高數據客觀性,也可以導入多角度評估,如同事回饋、自評分數等。

  1. 數據準備與處理

清理和處理原始數據,例如,填補空值、異常值等。選擇適當的特徵作為聚類分析的輸入資料。值得一提的是,數據的處理可透過Excel或公司內部的資料庫。

  1. 選擇工具和演算法

市面上可使用的工具繁多,如果要使用雲端工具,可以透過Google提供的免費工具Colab,如果公司因為資安考量,也可以在本機安裝Jupyter Notebook、Anaconda、Spyder、Spyder等。

接著,輸入必要的程式碼並選擇合適的演算法,如K-means(本次使用的演算法)、層次聚類、DBSCAN等。根據結果,調整參數(如K-means中的K值),並進行反覆試驗以找到最適合的群集數量和配置。

  1. 評估和驗證

​​​​​​​將聚類結果與實際情況對比、進行驗證,確保結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 解釋和應用

​​​​​​​解釋聚類分析的結果,確定每個分類的特徵和意義。例如,某一分類代表高潛力高績效的員工,另一群集可能代表需要進一步訓練和發展的員工。同時根據結果,制定相應的人才管理策略,包括訓練計畫、接班人計畫、激勵措施等。

  1. 持續改進

​​​​​​​定期收集回饋,檢查後續行動方案的效果,並根據需要調整聚類分析的方法和應用策略。另外,持續更新和收集新的數據,以保持聚類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企業實際的導入流程

分析型AI在人才發展中的變革性影響及關鍵考量

  • 提升決策品質

​​​​​​​分析型AI通過數據分析,為HR決策提供支持,幫助HR做出更為客觀和準確的決策。這不僅提高了決策的品質,還能避免主觀偏見對決策的影響。當然,若資料的來源非客觀資料,則會造成Garbage in, garbage out結果。

  • 效率與成本優化

​​​​​​​分析型AI若能搭配其他自動化流程的軟體與工具(如RPA),即可透過每日分析並回報異常狀況,以提高HR工作流程的效率並降低了成本。這使企業能夠更有效地利用資源,提高工作效率。

  • 客製化與多樣化

​​​​​​​分析型AI能夠根據員工的數據,提供客製化的發展計畫,促進組織內的多樣性。能夠讓每個員工獲得最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和發展機會,促進組織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 隱私與數據安全

​​​​​​​AI技術在數據處理中,特別需要注意隱私問題。例如使用Google Colab需要將員工數據上傳至平台上運算,在此之前應先做到去識別化,或是使用公司內部電腦進行運算,以確保員工數據的安全和隱私。

  • 技術依賴

​​​​​​​​​​​​​​過度依賴技術可能帶來風險。企業應保持技術與人力的平衡,確保在利用AI技術的同時,不忽視人為判斷的重要性。如何取得良好的「人機協作」才是HR未來的趨勢與作法。

未來展望

  總結來說,分析型AI在人才發展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機會,能夠顯著提升HR的工作效率和決策品質,為員工提供客製化的發展機會,促進組織的多樣性。然而,企業在利用AI技術時,需重視隱私與數據安全和技術依賴等挑戰,確保技術與人力的平衡。

  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分析型AI將在人才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幫助企業實現永續性的發展目標。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