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成為團隊中具有影響力的人


  團隊的形成來自於人,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讓團隊建立運作機制,透過分工合作讓工作往前推展,但分工合作中重要的是「分工」還是「合作」呢?在莉茲.懷斯曼(Liz Wiseman)所著的《Impact Players》(影響力習慣)中,可以找到答案。

  《影響力習慣》的作者是世界五十大管理思想家(Thinkers50)莉茲.懷斯曼(Liz Wiseman),她曾在甲骨文(Oracle)擔任高階主管,現在是懷斯曼集團(Wiseman Group)執行長,客戶包含蘋果、Meta、微軟、Google、特斯拉、Nike…等知名企業,藉由研究不同領導風格,她歸納出能夠釋放部屬潛能的領導者特質,以及在團隊中能夠發揮影響力的員工特質。

  在《影響力習慣》中作者將擁有下列五種影響力心態的人,稱之於團隊的「影響力成員」:

  1. 做需要做的事:處理組織的需要,處理真正需要做好的事

一般人通常只想做自己被分配到要做的事,只想把負責的事情「做完」就好。但影響力成員卻會做團隊中目前「需要」做的事,因為環境在改變,不能一直用既有的觀念來面對所有的事,而是應該要學會適應、因應,或者未來可以預應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情境,這才是團隊需要的。

  1. 站出來,退回去:在需要時站出來,完成任務後退回去

團隊中難免會有沒人負責的三不管地帶,只要不是被分配到的工作,一般人是不會主動參與的,但影響力成員這時候反而會扮演領導角色,讓團隊能有方向的往前推進,最終達成目標;而在階段性任務完成後,影響力成員也不會留戀權力或職位,反而會希望有更適合的成員能來繼續推進工作。

  1. 堅持到底:即使任務困難,仍然向前挺,直到完成,並變得更強大

當團隊面對困難的事情時,最能看出成員的心態與能量,而相對一般人,影響力成員正是那個可以挺住壓力、勇往直前的人,同時他也很享受在困難的任務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能扛住壓力的影響力成員,其實是在困難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經驗和成就的人。

  1. 尋求回饋意見並調整:快速順應變化,將新規則、新目標看成學習成長機會

大環境的變動對於小團隊的影響在所難免,不管是新工具的導入,或是團隊組成的改變,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一般人往往害怕改變,因為必須重新適應,也可能產生生存威脅,但影響力成員卻反而會將新的挑戰視為學習成長的機會,因為有變動,才更有動力讓自己快速成長,為團隊的發展盡一份力。

  1. 讓工作變輕鬆:透過讓共事更容易,讓沉重的要求感覺輕鬆

前面提到,分工合作中重要的是「分工」還是「合作」呢?影響力成員正是會擅用「合作」的人,當工作變得困難時,不是自己獨立承擔工作,而且是帶領團隊成員一起從各種不同面向進行改變,讓團隊成員彼此互相合作。

所以分工的重點不在於分配,而是透過分工完成零件後,最終才得合作達成目標,這才是團隊運作最美好的地方。

  而再結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的《逆思維》(Think Again)中提到一般人在思考和談話時,會有三種職業心態,包含傳教士、檢察官和政治人物,這些人通常都會直接表達「我是對的」或「你錯了」,以自己主觀的認知評價他人的觀點,卻以沒有重新思考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

  而如果是影響力成員,則應該是「科學家」的心態,不只願意嘗試和挑戰,且會先從「自己可能是錯的」的角度來思考,這樣的心態也才有助於運用「新」的方式,來讓「舊」的事物更好。

  再呼應到亞當.格蘭特的《給予》(Give and Take)其中提到帶領公司走向成功的人,並不是「索取者」和「互利者」,反而是「給予者」,當「索取者」只注重自身權益、「互利者」只衡量公平交易往來,只有「給予者」的影響力,才能真正為整個團體帶來一股穩定而持久的力量,願意給予的人,其實最後才是能獲得更多的人。

  給予者會運用自身擁有的有效方式,與人互動的方式,創造對團隊有利的事情,但不是只透過索取或交換利益的方式將餅大。給予看似只是付出,而付出正是慷慨的表現,能以慷慨的方式與人互動,在付出的同時也會伴隨著獲得與認同,「給予者」則正是具有正向影響力的成員。

  影響力成員不一定為主管,但以一般企業常見的運作來說,可以先將這樣的角色功能套在主管身上,很多人在成為主管之前,通常都是工作能力相較於團隊成員中最好的,但好的員工卻不一定能成為好的主管,這就可以用上面所提的特質來檢視。

  主管在團隊中具有領導者的角色,他的一言一行不僅影響團隊氣氛,也影響團隊成員的工作方式,而且對於團隊內的成員更應該要依其專長、特質適才適所的管理,才能讓團隊成員發揮自己最大的功能,提升團隊合作的效益。

  而對個人職涯發展來說,如果你有意願成為具有影響力的人,那從今天起,除了關注自己以外,同時也必須關注團隊的運作方向,提高自己和團隊的連結,產生認同,也才有正向影響他人的能力。

  所以,如果你不是主管,但你是願意在團隊中積極付出的影響者,希望你繼續保有熱忱,為團隊的運作付出努力,與團隊成員一同併肩作戰,對自己、對團隊都會是最好的成長養分,這也是屬於給予者應得的結果。

  如果你已經是主管,你更應該是帶領團隊前進的正向影響者,請建立起自己的領導影響力,在順境中讓團隊成員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悅,在逆境中更要讓團隊成員理解現實狀況的不易,並且願意與團隊一起向前看,解決問題,突破重圍。

  每一個過程都是學習和累積,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體驗,經歷過後所得到的成長,才最彌足珍貴。

 

【參考資料】

  • 莉茲.懷斯曼,(Liz Wiseman)《影響力習慣》
  •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逆思維》
  •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給予》
  • 經理人,領導者如何與時俱進?全球 50 大管理思想家:要做的不是給出答案,而是問好問題
  • 閱讀前哨站,《影響力習慣》讀後心得:不靠幸運獲得職場成功?
  • 閱讀前哨站,《逆思維》讀後心得:顛覆常規突破盲點的思考方式
  • Happy Read 樂讀,【讀書心得】《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Give and Take》

更多資訊請參考
教育訓練網

CPC整合內外部顧問、講師、學者及專家,透過公開班及廠訓,為企業界培育無數傑出人才。培訓內容包含:經營領導、策略規劃、ESG永續發展、智慧製造與數位應用、生產/品質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發管理、設計創新、財會與內控管理、專案管理、勞工與消防安全、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語言進修等。

猜你喜歡
*
讀人養成記:7技巧無縫提昇團隊績效

不論是與不熟的同事組成新團隊,或是與陌生的客戶聯繫碰頭,若你曾擔心「不知該如何經營與同事的關係」「客戶對我們有興趣還是在講客套話」,其實從表情、聲調、行為、打扮等有系統的仔細觀察,就能讀懂對方更多的話外之意與眞實的想法……

*
用信任凝聚團隊力》新世代團隊的「信任領導」

在變動時代團隊構成越趨複雜,遠距辦公、混合辦公、專業約聘,X、Y、Z世代不同年齡層同在一個團隊,不同的辦公型態、思維模式都不斷衝擊領導者的管理能力,如何凝聚團隊力成為棘手問題。

*
朝組織目標邁進-組織學習提升團隊領導統御

成功落實領導統御須兼顧理論與實務,讓團隊運作首先是大家都能融洽相處,彼此能夠自動產生激勵因子,進而透過工作中相互扶持學習成長,主動奉獻腦力與精力成為組織養分,領導統御人才培育雖有個人天分仍須精心設計;本案例是透過大家對領導統御認知,經過討論以不記名方式票選,彙總成為大家期待形成共識,並從日常工作定期進行所有成員調查,作為自我檢討並調整待人處世方法,提升優秀團隊及領導能量。

*
從「麟洋配」談金牌團隊運作

「麟洋配」整個團隊所表現的就是一個具目標共有、分工明確、職務盡責、坦誠溝通、信任激勵匯聚在一起的金牌團隊。身為組織的管理者,可藉由一場競爭激烈的比賽,來深思及體悟優質的團隊運作模式,值得學習。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