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屆國家品質獎受理申請倒數中,評審觀點一次看!

瀏覽數:9


  行政院為獎勵推行卓越經營,樹立學習楷模,提升經營品質水準,建立優良組織形象,自民國79年設立國家品質獎,責成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現由本中心執行遴選審查及頒獎表揚等事宜,迄今猶為我國經營管理品質最高榮譽。第28屆國家品質獎自113年9月24日起公告受理申請至114年1月15日18:00止,歡迎各界踴躍報名參加👆。

  為介紹本(第28)屆最新獎項機制,工作小組已分別在台北、台中及高雄舉辦遴選作業說明會共3場次,會中邀請歷屆得獎企業及評審委員經驗分享,深入淺出解析全面品質管理及卓越經營模式。考量不少企業先進因年底公忙或地緣關係而向隅,以下將就資深評審小組委員簡報部分予以重點摘錄,期望能帶給有志邁向卓越經營的各位一點啟發!

第27屆國家品質獎評審小組製造業類組召集人:鄭兆凱委員

  鄭委員現職為桓達科技執行副總,曾推動桓達科技榮獲第20屆國家品質獎。因此,鄭委員係少數同時具備得獎者及評審身分,故能一面以桓達科技及各個得獎企業作為案例,另一面又能轉換為委員視角,綜整20個證據導向的(Evidence Based)評審觀點如下:

  1. 領導層面,有無落實到制度與績效指標?
  2. 組織各構面流程,是否有PDCA 與日精進?
  3. 創新商品或服務,有無內/外部融合績效?
  4. 研發的專案管理績效。
  5. 知識管理的應用證據、培育/晉升指標。
  6. 工廠的現場管理/精實管理/數位工具。
  7. 品質制度落實/產品的可靠度/規範。
  8. 數據與績效的證明。
  9. 面對風險與機會的識別、轉型與內部行動。
  10. 年度經營、短中長期策略KPI的落實。
  11. 部門授權/傳承(不要凡事老闆……)。
  12. 客戶與供應鏈的互動。
  13. 與競爭者的優劣、客戶關鍵購買因素。
  14. 組織的跨部門統合能力、組織的變革。
  15. 社會公益的參與程度、員工照護。
  16. ESG資訊的公開透明。
  17. 資訊的真實運用、績效評鑑、資訊安全。
  18. 專利與認證。
  19. 過去3-5年績效指標。
  20. 文化、組織氣氛與互動。

  此外,組織的轉型承續也是當代重要議題,無論參獎/得獎與否,均需依照不同發展階段審視技術模型及商業模型,因時因地予以調適或轉型,以達到本獎鼓勵卓越經營乃至永續經營的目的。

第27屆國家品質獎評審小組製造業類組副召集人:吳英志委員

  吳委員認為,參獎目的不僅是為了獲獎,更重要的是透過自我評量找出改善機會點(OFI),持續提升組織競爭力,落實全面品質管理(TQM)的核心理念,包括顧客導向、全員參與、持續改善、高階領導,並建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持續改進文化。

  由於評審重點主要關注:各項管理制度是否標準化且確實執行(P)→執行結果是否有效審查(D)→成果是否呈現進步趨勢(C)→未達標項目是否持續改善(A)→是否進行標竿學習比較(B)。

  因此,成功參獎要素包含:提供完整的數據佐證,至少3年的績效比較;展現與競爭對手/標竿的比較數據;突顯創新作為及特色亮點;完整呈現PDCAB持續改善循環;重視新興議題如ESG、數位轉型等。

  至於常見缺失,則有自評不夠客觀確實;現場準備不足,資料查找費時;數據呈現不完整或缺乏比較基準;員工對公司願景及TQM活動認知不足;書面資料未能充分回應評審提問等。

  建議各位參獎者及早規劃,將挑戰獎項視為重要專案執行,各構面指派專責主管負責;資料需經交叉確認,確保正確性;進行至少兩次完整自評;善用圖表呈現方式突顯亮點;重視評審建議事項,持續改善。

  錯過實體分享的您,對於我們的摘要仍感到意猶未盡嗎?請務必點選國家品質獎官方網站👆第28屆國家品質獎專區下載完整簡報👆,期待您掌握評審觀點,進而挑戰成為更好的自己!

 

【參考資料】

  • 註1:評審經驗分享-鄭兆凱委員。 
  • 註2:評審經驗分享-吳英志委員。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