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晴不定 vs 溫和復甦 2025 年日本經濟預測分析

瀏覽數:108
關鍵字:


【文/李世暉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Getty Images】

回顧2024 年日本經濟表現,可以用「陰晴不定」作為總結。

日經指數

  2024 年從年初到夏季,日經平均指數顯著上升,並在7 月初突破42,000 點,刷新歷史最高紀錄。然而,8 月開始,日本股市經歷急劇的調整,日經平均指數一度跌至31,000 點以下。直到秋天之後,日本股市才逐步恢復,但也面臨到新的壓力。

  推動日本股市上漲的因素,主要是同一時期美國股市上漲,日圓貶值(美元升值)帶動海外資金進場,以及預期日本企業經營改善等。而日本股市反轉的主因,則是包括日本央行意外升息,引發市場對流動性緊縮的擔憂;美國經濟放緩預期,市場情緒轉向悲觀等。到了2024 年第4 季,日本股市面臨日銀進一步升息的預期引發日圓升值、日本政治局勢不確定性,以及川普當選後可能實施的關稅政策等新壓力。

長期利率

  2024 年日本金融市場經歷了顯著的變化,日本長期利率(10 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從年初的0.6% 逐步攀升,到7 月初達到1.1% 以上,到了第4 季保持在1.0% 左右的中高位。

  日本利率上升的主因,在於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正常化。2024 年3 月,日本央行決定結束負利率並停止操控殖利率曲線(Yield Curve Control, YCC) 政策。6 月進一步宣佈減少國債購買量的計畫,並於8 月正式開始實施。7 月日本央行將政策利率上調至約0.25%,雖然在8 月後有短暫的暫停升息時期,但整體上維持了升息的政策傾向,日本的長期利率持續攀升。

日圓匯率

  2024 年美元兌換日圓匯率經歷了劇烈波動,年初匯率為1 美元兌換141 日圓,在美國經濟表現強勁的背景下,美國聯準會降息預期減弱,美國利率上升推動了美元走強,日圓走軟。儘管隨後美國利率回落,但市場普遍認為「日美利差仍然擴大」,這一觀點為日圓貶值提供支撐。到了7 月初,日圓匯率一度跌破160日圓大關。
然而,自8 月開始,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警訊,投機性日圓賣空頭寸解除導致美元短暫急跌。進入秋季後,隨著美國經濟衰退擔憂的緩解,以及川普當選後可能引發的美國利率再次上升,美元兌換日圓匯率回升。

  2024 年間日本政府共實施4 次干預,總計投入15.3 兆日圓用於買入日圓,減緩日圓下跌壓力。此外,日本央行升息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美元兌換日圓匯率的上漲空間。

4 經濟成長率

  2024年日本經濟呈現明顯停滯感,主要原因包括:自然災害影響部分地區的生產和消費活動、汽車供應鏈問題和生產中斷拖累了製造業表現,以及實際工資增長緩慢未能有效帶動個人消費復甦。儘管訪日外國遊客人數持續增長,但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中國遊客的增速不及預期。

  總的來說,2024 年日本實際GDP 預計下跌0.1%。這個經濟成長率數字,在七大工業國組織(G7) 中墊底。加上日圓貶值等因素,2024 年日本人均GDP 低於台灣。

2025 年預期日本經濟溫和復甦

展望2025 年日本經濟、金融與消費市場,將受下列國際與國內因素的影響。

國際因素

  1. 美國川普新政府的政策實施及其經濟影響

預計從2025 年1 月開始,川普新政府將逐步實施包括關稅上調在內的政策。這些措施可能在年中後推動美國的通膨率上升,迫使美聯儲在下半年維持利率穩定,而非市場此前預期的降息。此一變化,直接影響日本的貨幣政策。

  1. 地緣政治風險的變化

全球範圍內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例如,地區衝突、能源供應鏈問題等,將對市場信心和避險需求產生重要影響。

國內因素

  1. 工資增長與通膨壓力

春季薪資談判可能實現較大幅度的工資增長,預計國內消費將獲得支撐,從而增強通膨壓力。對此,日本央行可能在上半年進行升息,以進一步推進貨幣政策正常化。

  1. 2025 年參議院選舉變數

若選舉結果對執政黨不利,可能加劇政治不確定性,對市場信心形成壓力。

日本經濟評論家與相關媒體,針對2025 年日本經濟、金融與市場進行各種預測與分析,整體而言,隨著收入環境的改善,日本國內消費支出預計將轉為增長。

  「 103萬日圓的收入之壁」提昇至123萬日圓(所得稅免稅扣除額),特定撫養扣除適用年收入上調至150 萬日圓,預計將帶動約7,000 億日圓的消費增長。

  此外,儘管中國遊客增長乏力,大阪萬博為主的重大慶典,可望提高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訪日遊客數量。從數字上來看,2025 年日本實際GDP 增長預計達到1.6%,剔除上一年低基數效應後的因素,實際增長約為1.0%,應可用「溫和復甦」一詞來預期2025 年的日本經濟。

日本消費市場趨勢聚焦4 大領域

  依據《日經TRENDY》預測, 2025 年日本消費市場趨勢聚焦下列幾項重要領域:

  1. 「AI 支援」商品

協助消費者自動整理和記錄日常生活中的資料,減少資訊處理負擔的「肩掛式AI 設備」。例如,SHARP 生產的頸掛式「AI 智慧連結器」,具有生活日誌記錄功能,可為忙碌的現代人提供無縫的回顧和計畫支援。此外,即時簡訊通信軟體「Jiffcy」,提供即時性更強、操作更流暢的新型簡訊應用服務,為工作和個人交流帶來更高效率。

  1. 「解決不足」商品

因應各種過度消費,日本企業研發新型商品與服務。包括因應「冰箱容量不足問題」而進行冷凍食品優化設計的味之素「おべんとPON」,以及因應「過度旅遊」而提供行李從車站寄物櫃送至飯店的服務,如株式會社SPACER與JR 西日本合作的「無負擔旅遊」(Pikuraku Porter)。

  1. 「第三空間」服務

隨著後疫情時代,消費者再度重視人際交流,作為家庭和職場之外的社交場所,日本出現了「第三空間」的市場需求。這些地方不僅提供了新的交流機會,還為不同群體創造了獨特的體驗與聯繫。

例如,撲克專用場館ROOTS,為初次見面的撲克愛好者提供對戰空間,這類場所不僅是娛樂的空間,也是志同道合者相識的契機。而兒童主題綜合設施(Kodomo-Departru) 提供多種兒童活動場所,並搭配家長休息區和健身房,這種設計為家長提供了交流育兒經驗的場所,同時也增加家庭活動的多樣性。

  1. 「移動革命」商品

在環保與節能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的2 輪電動移動工具(電動滑板車、可上路的電動腳踏車、電動摩托車等)已逐漸成為日本50cc 摩托車的替代選擇。例如,MOBAYELL 二輪電動移動工具成本較低,且操作簡單,越來越多日本消費者選擇這種新型交通工具。

此外,針對高齡者推出的免駕照四輪電動車,逐漸成為高齡者的代步工具。例如,ELEMOs 推出設計簡單,操作便捷的商品,不僅有助於解決老年人出行的問題,還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日本在2025 年面對的國際因素,包括美國川普政權的經貿政策、地緣政治的變動等,也是台灣必須謹慎因應的變數。

  而台日供應鏈的密切合作發展,也讓日本經濟變化對台灣的影響力加大。

  有鑑於此,身處台灣的我們,無論是政策決策者、企業經營者、一般投資者,還是旅遊愛好者,都應該關注2025年日本的經濟發展趨勢。(本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5年1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