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盤查原則與角色-以農業為例

- 撰文者:
- 2025/02/07 瀏覽數:158
工業發展後地球活動增加,生態鏈逐漸改變,氣候變遷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20世紀初期以煤礦為能源來源,而後石化燃油、天然氣、核能、氫能等,直到21世紀因全球暖化,煤礦、石化燃油、天然氣等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高,進而發展再生能源,以逐步達到減量目標。
就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說,傳統的能源使用下,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上升,直到20世紀導入新興的能源後,整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得以減緩上升。
以國家別來說,已發展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高,包括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俄國等,而發展中國家也有逐步上升的趨勢,全球氣溫已比工業化前上升1.11度C以上,如不透過全球的行動來減緩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地球將因暖化而有更多不可預知的情況,如暴雨、極端氣候等,因此溫室氣體減量行動刻不容緩。
農業組織或企業等單位屬於中小企業一環,目前對於環境的衝擊性不比工業來得嚴重,但仍不容小覷。環境部、金管會紛紛制定企業及上市上櫃公司必須完成組織溫室氣體盤查,尤其每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直接溫室氣體或直接溫室氣體加上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達2.5萬公噸的企業,必須首先完成組織溫室氣體盤查,以作為減量的依據。
上市上櫃公司則分兩個階段完成,最晚必須於2029年完成組織溫室氣體盤查作業。因此在農業單位溫室氣體盤查作業中,因為產業類型不同,會依照產業內的特殊情況進行個案討論,但對於盤查原則與角色是不會改變的,仍必須與受盤查單位定義清楚,避免後續產生誤解,而使溫室氣體盤查結果產生偏誤。
在農業單位溫室氣體盤查作業中,依據ISO14064-1:2018中,盤查應該依照MRV原則,也就是可測量、可被驗證及可被報告的,盤查過程中須保持中立,具體精確的將須盤查的項目確實查清楚。因此在相關性、完整性、一致性、透明度與精確度上,整個查證團隊都需要共同的配合,以使查證的結果能符合合理保證等級,也能被接受。
就相關性、完整性、一致性、透明度與精確度五大原則來看,筆者在農業單位多年的經驗,結合目前對於盤查的各角色不同,有以下的看法:
- 相關性
對於相關性的重要程度來看,在盤查的過程中,農業受盤查單位及其輔導顧問應先就相關性來討論,討論是否於邊界內、是否需盤查進來,預期使用者需求的相關溫室氣體源/匯等,哪一些是有相關部分,不屬於盤查的範圍就先排除,將須盤查的每個相關項目都條列清楚,使後續的盤查可以進行順利,避免盤查到一半突然發現須納入,就必須調整而使整個盤查時間延長。
- 完整性
對於完整性的重要程度來看,查證團隊對於完整性相當重視,盤查前檢視農業受盤查單位提交的溫室氣體盤查報告書,是否納入所有的溫室氣體排放與移除,盤查過程中也會不斷確認農業受盤查單位的各製程、各排放源是否完整盤點納入報告書中,因此對於查證團隊來說,在完整性上就會比較要求。
- 一致性
對於一致性的重要程度來看,查證團隊也會注重是否能對溫室氣體相關資訊進行有意義的比較,尤其對於查證員來說,查證過程中的前後文資料的一致性,就會是在盤查過程中的一個大重點,如果在比較跟計算的過程中不一致,就需要跟廠商確認清楚。
- 透明度
對於透明度的重要程度來看,查證團隊依照農業受盤查單位提供的盤查目的,逐一檢視是否已經完整且充分揭露適合的溫室氣體相關資訊,符合預期使用者的期待,以做出合理可信的查證。
- 精準度
對於精準度的重要程度來看,查證團隊為了盡量減少偏差與不確定性,對於盤查的活動數據、排放係數、GWP值等會不斷的反覆確認,尤其是主導查驗員對於精準度會更謹慎,避免影響最後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查證報告的精確度。
但以上的五個原則都十分的重要,不管是農業受盤查單位自行盤查或是查證團隊進行查證作業,都必須反覆的利用五個原則來確保最後的溫室氣體報告書內容達到最正確的情形。
【參考資料】
- ISO14064-1:2018
溫室氣體查驗證服務
本中心為使國內企業營運能與聯合發布ESG企業經營指標相符,111年度成立ESG新事業發展委員會;奠基過去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與ISO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驗證之基礎下,率先其他國內管顧機構獲得ISO14001及45001驗證通過,取得ISO環安衛雙認證,正式成立「ESG永續發展學院」,開辦永續經營系列課程,透過北中南各地訓練中心,為企業提供絕佳綠色人才養成修練道場。
AKM農業資訊平台
AKM農業訊平台由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所經營,旨在整合過去合作的產、官、學、研顧問專家,提供青年農民、產銷班、農民團體、農企業客製化的服務,進而提昇農業附加價值與生產力,共同開創台灣新農業時代。同時,將台灣農業科技實力擴散至海外,促進國際媒合交流,接軌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泰國、印尼、日本、澳洲等農產貿易市場。
猜你喜歡

走在台灣企業淨零碳排的最前列,歐萊德不僅已完成全品項產品的生命周期達成碳中和的目標,更許下2025年企業100%使用綠能的承諾,從組織文化、節能減碳與串聯綠色供應鏈夥伴,達成永續品牌的關鍵要素究竟有哪些?

透過MFCA以透明化的成本揭露方式,將「正產品成本」與「負產品成本」盤查出,使企業重新檢視成本之管理角度,於生產過程中的材料、能源、系統及廢棄物處理成本,再以「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製程」等管理改善,達成「綠色化」之淨零減排目標,進而優化企業體質,落實永續發展的目的。

全球氣候升溫正改變世界的樣貌,溫室氣體的控制已刻不容緩。當大型企業被要求採取積極作為時,身處國際供應鏈一環的台灣企業,也正致力往低碳轉型的路徑上前行,而第一站,即是溫室氣體盤查。

2050年碳排放量降至2005年的50%,並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針對碳排大戶進行徵收,作為溫管基金專款專用,所以企業自身更應知道如何進行盤查。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於2026年正式實施收費機制,而台灣政府未來也會有對應的碳費機制,因此企業勢必要瞭解使用多少碳,且可以從何處減碳,溫室氣體盤查成了關鍵。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