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與日本的農業高齡照顧:食農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實踐

瀏覽數:60


  根據國發會預估,我國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高齡人口占比預計達到20%。此種人口結構變化對社會、經濟和醫療系統帶來了巨大壓力,高齡者的生活質量及社會參與儼然成為重要議題。

  面對這一挑戰,行政院於110年9月27日修正核定《高齡社會白皮書》,提出了以自主、自立、共融、永續為核心的發展願景,旨在提升高齡者的健康、自主性及社會連結,促進世代間的和諧與永續發展(表1)。隨後,111年5月4日經總統令公布之《食農教育法》,該法案致力於推動我國農業永續發展及糧食安全,強調透過教育提高全民的食農認知,支持在地農業,並培養均衡飲食觀念(表2)。

  這兩大政策的核心在於促進高齡者的健康、社會參與及農業永續的發展,農業部亦透過綠色照顧及食農教育相關計畫,積極深化高齡者飲食與農業的連結,以促進農業永續經營。本文將借鑑日本的農業福利合作(農福連携)計畫[註1]及JA健康長壽100計畫[註2],探討如何透過高齡者參與農業活動,增進健康福祉,促進社會共融。

表 1《高齡社會白皮書》五大目標

目標

內容

  1. 增進高齡者健康與自主

提升高齡者健康活力、生活福祉及自主選擇權利,保障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與社會照顧。

  1. 提升高齡者社會連結

鼓勵並支持高齡者參與就業、社會服務、進修學習,維持活躍的社會生活。

  1. 促進世代和諧共融

消弭世代隔閡,促進高齡者與不同世代的交流互動,相互同理與彼此尊重。

  1. 建構高齡友善及安全環境

破除社會對高齡者的刻板印象與年齡歧視,協助改善居家環境與安全,並提升社會環境對於高齡者的友善性與安全性。

  1. 強化社會永續發展

強化因應人口高齡化的社會基礎,穩固重要社會制度的健全運作,促進社會永續發展。


表 2 食農教育法第4條推動方針

編號

食農教育之推動方針[註3]

1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發展食農教育體系,推動全民食農教育運動,強化國民對於我國農業及農產品之認同、信賴及支持。

2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培養國民食農素養,建立均衡飲食消費觀念及習慣,落實健康、符合生態永續的飲食生活,增進國民健康。

3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實踐在地農產品消費、減少食物浪費、食材減量及減少剩食;並確保食品安全、糧食安全,促進農地、農業用水與其他資源合理及循環利用,致力於國民穩定取得糧食。

4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鼓勵在地飲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創造生產者與消費者交流環境,促使國民理解在地飲食文化、農漁村特色及農業文化、維護農漁村永續發展,推行健康、符合生態永續的飲食生活。

5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鼓勵國民參與農林漁牧業生產至飲食消費過程之各種食農教育活動,瞭解農業生產方法、農業科技與研發、農業知識、農業生態環境、友善生產育養及畜牧等農法基本知識,及慣行農業與友善生產方式之差異。

6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結合農產品、農產加工品之生產、加工與交易等過程,有益於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整體經濟發展及促進就業,強化農產品生產安全之管理,增加農漁村就業機會,促進農業永續發展。

  
  日本的農業福利合作(農福連携)最初是為了幫助殘疾人士透過農業活動重拾信心與人生目標,並促進社會參與。隨著2019年6月《促進農業、福利和福利合作等願景》的發布,農業福利合作不再僅限於殘疾人士,而是擴展至高齡者和貧困人口等,並且在勞動力短缺和農業高齡化的背景下,成為吸引新勞動力的重要手段。

  農業福利合作在高齡者福祉上,會針對不同需求的高齡者設計各類農業活動,不僅改善了他們的健康狀況,更促進了他們的社會參與。例如,高知縣越知町的「中大平地區」,讓退休農民型的高齡者重新投入蔬菜種植和銷售,實現經濟自主,並增強了社區的互動與凝聚力;香美市的「菜園俱樂部」則於市民農園,為無農業經驗的高齡者提供了休閒型農業參與機會,幫助他們增進健康、社交,以及有效保護農地[註4]

  這種模式與我國《食農教育法》中提到的「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和「地產地消永續農業」的目標相吻合。農業福利合作的成功表明,透過讓高齡者參與農業生產,不僅可以提升他們的健康,還能增強他們對於在地農業及食物來源的認識,從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業的永續經營。此外,這也符合《高齡社會白皮書》中「增進高齡者健康與自主」及「提升高齡者社會連結」的目標,讓高齡者在參與農業的過程中找到自我價值,強化社會永續發展。

  另一方面,日本的JA健康長壽100計畫,結合了「運動」、「飲食」與「照護醫療」三大核心支柱,旨在延長高齡者的健康壽命,提升生活品質。這項計畫推廣健康飲食,如乳和食[註5]與五色便當,強調均衡營養與文化傳承,與我國《食農教育法》中的「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和「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的理念相呼應。

  特別是其將營養與日本飲食文化相結合的創新模式,為我國在提升高齡者飲食健康方面提供了借鑒。我國可依據《食農教育法》,將當地特色食材與現代營養需求相結合,促進高齡者的健康飲食,並減少食物浪費,實現農業資源的合理循環利用。

項目

執行項目

重點

運動

  • 推行Agri-cise(Agri+Exercise)
  • 預防護理練習,包含:JA瓢蟲體操(防跌倒)、JA蜜蜂體操(防尿失禁)
  • 彩虹健康體操(增強身體靈活與協調性)
  • 推行健走
  • 鼓勵農民在從事農業工作時進行體能鍛鍊,提升農民的身體健康
  • 預防跌倒和尿失禁
  • 促進身體活動,增強體力與靈活度

飲食

  • 乳和食的實踐與推廣
  • 五色便當的實踐
  • 推動全民健康飲食計畫
  • 推廣均衡飲食
  • 增加蛋白質攝取
  • 減少脂肪和鹽分攝取,預防營養不足

照護醫療

  • 牙齒健康護理推廣
  • 認知功能啟發活動
  • 促進口腔健康
  • 預防失智症
  • 提供健康檢查和醫療照護
  • 增強社會參與感

 

  總結來說,無論是日本的農業福利合作還是JA健康長壽100計畫,均展現了以農業為基礎,結合社會福祉與健康促進的創新模式。這些經驗與我國《食農教育法》和《高齡社會白皮書》的核心理念相輔相成,為高齡者提供了健康、社會參與及經濟支持的多元途徑,同時也推動了農業的永續發展。通過借鑒日本的成功案例,我國可以進一步強化食農教育,提升高齡者的生活質量,並促進農業與社會的共融發展。

[註]

  1.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業福利合作,摘自https://www.maff.go.jp/j/nousin/kouryu/noufuku/index.html
  2. JACARENET,JA健康壽命100年項目,摘自https://www.ja-care.net/100project/100age/
  3. 全國法規資料庫,食農教育法,載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M0090039&kw=%e9%a3%9f%e8%be%b2%e6%95%99%e8%82%b2%e6%b3%95(最後瀏覽日2024年3月20日)
  4. 一般社団法人JA共済総合研究所,高齢者の農福連携-高齢者のゆるやか農業・農的活動
  5. 乳和食,https://www.j-milk.jp/nyuwashoku/about.html

 

【參考資料】

  •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業福利合作(農福連携の推進)
  • JACARENET,JA健康壽命100年項目
  • 全國法規資料庫,食農教育法(最後瀏覽日2024年3月20日)
  • 一般社団法人JA共済総合研究所,高齢者の農福連携-高齢者のゆるやか農業・農的活動
  • 乳和食網站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