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智慧助手vs.千萬失業勞工 AI代理巨浪來襲改變未來世界

瀏覽數:9


【文/馮震宇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重點摘要

  1. AI 代理高營收成長可期,Microsoft、 OpenAI、Salesforce、Google、Snowflake、 ServiceNow、Workday 等公司紛紛推出AI 代理產品,搶占市場先機。
  2. AI 代理將持續演化,從聚焦特定功能的單一代理(Single - Agent),逐漸發展合作代理(Collaborative Agents),最終發展到企業級AI 代理生態系統(Agent Ecosystem),將澈底改變企業運作模式。
  3. AI 代理將對企業和員工帶來重大變革,現行法律與政府監管機制尚無法有效因應其帶來的挑戰,必須建立明確責任歸屬機制。

 

  當今AI 已成為推動科技進步的核心力量之一,第一波 AI 投資熱潮瞄準 AI 基礎建設,帶動先進半導體與 AI 伺服器騰飛。隨著 AI發展重心逐漸朝應用層(也就是可直接向使用者收費的產品)轉移,AI 代理 (AI Agent) 正以其應用潛力受各界青睞,催生出大量 AI 代理產品與服務,成為 2025 年最受注目的 AI 應用之一,不但可能掀起第二波 AI 投資熱潮,也可能成為改變未來的智慧助手。

  隨著加大投入與應用普及,AI 代理不可避免將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方便又高效的AI 代理,也可能對人類社會帶來一定風險,並引發諸如隱私、倫理保護,以及責任負擔等法律問題。

擁有個人全能助理 夢想不再遙遠

  自 AI 技術出現,人們就夢想能有一個全能助理,像電影《鋼鐵人》中的 AI 助理 Jarvis,只要動嘴下指令就會使命必達、完成各項指示。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要如 Jarvis 一般有求必應,可望而不可及。

  隨著 AI 技術發展,各大領導品牌相繼推出各種智慧助理。如:Apple 的 Siri、Google 的Assistant、小米的小愛同學、Amazon 的Alexa等,已為消費者廣泛運用,但仍不免會出現「很抱歉,我聽不懂你的意思」等情形,更常出現語音助理偷聽事件,可見從語音助理到Jarvis 仍有一段長路要走。而後隨著生成式AI 的出現與大型語言模型(LLM) 的強化,使人類朝擁有萬用助理的理想靠近了一步。AI 代理的出現,則讓此理想有機會成為可能。

 遍地開花的應用場景,使AI 代理成為AI應用落地與產生實質收益的關鍵之一,更成為2025 年AI 投資的趨勢所在。

 AI 代理(AI Agent)

是一種能夠自主執行任務、自主學習並與環境互動的軟體系統。應用範圍涵蓋個人助理、企業自動化流程管理、自動駕駛、醫療診斷、金融分析等諸多領域。

台灣將AI Agent 翻譯成AI 代理或AI 代理人,中國翻譯為AI 智能體或人工智能代理,無論哪種翻譯,AI Agent 一詞明確表示其兼具AI 的智能與人類代理人的雙重能力,更是AI 大型語言模型(LLM) 和傳統軟體應用的結合,可在最少監督下,為使用者完成多步驟任務。

 

各界觀察AI 代理發展趨勢

  • Microsoft 創辦人Bill Gates 2023 年接受《Fortune》雜誌採訪

AI 代理可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AI Agents could change how we live our lives.)

在五年內每個人都可能擁有由AI 驅動的個人助理(Everyone will have an AI-powered personal assistant within 5 years.)

  • 「辣個男人」輝達創辦人黃仁勳

AI 正邁入一個新時代,從感知式AI、生成式AI,到能夠運行、推理、計畫和行動的AI 代理時代。


圖說:「辣個男人」輝達創辦人黃仁勳

  • 2024 年底,Google CEO 桑德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 表示

AI 已經進入代理時代(Agentic Era)

  • OpenAI 掌門人Sam Altman,在2024 年底參加Reddit 網友問答回覆

下一個巨大突破將會是AI 代理,AI 代理像一位非常聰明且資深的同事,能夠自主完成一個為期兩天或兩星期的任務,並在有問題時聯繫客戶,最終交出色的工作成果。


圖說:OpenAI 掌門人Sam Altman,在2024 年底參加Reddit 網友問答回覆。

  • Salesforce CEO Marc Benioff 稱AI 代理為「數位勞動力的崛起」
  • 全球風險投資公司Mayfield 稱AI 代理的發展為「認知即服務」,可真正做到解放認知資源,將工作放心外包給AI 代理
  • 《經濟學人》雜誌在對2025 年預測中,認為AI 代理有望讓人們從「對話走向執行」,這將是2025 年最大的科技突破之一
  • 知名顧問公司Deloitte Global 於2024 年11 月發布《生成式AI 2025 預測報告》預估,25% 使用生成式AI 的企業在2025 年將採用AI 代理,到2027 年比例更將增長到50%
  • 知名市調公司IDC的研究報告指出,未來3年內全球2000強企業中,至少有40 %的企業將使用AI代理或代理工作流程來實現知識工作的自動化,進而使生產力倍增。
  • Gartner 預測,到2028 年將有1/3 的企業應用將會包含AI 代理功能,2024 年此比例還不到1%。AI 代理功能將會融入各生產力應用工具(如Microsoft 或Google 所提供的各種軟體)或企業軟體之中。

  對AI 代理的高營收成長預期,讓相關業者如OpenAI、Microsoft、Salesforce、Google、Snowflake、ServiceNow、Workday 等公司,紛紛推出自家的AI 代理產品,推動各行各業將零散的AI 功能,朝端到端的業務流程整合轉型,能更有效地降低成本並增加競爭力。

  在2024 年11 月就有報導OpenAI 計畫在2025 年1 月推出代號為「操作員」(Operator)的AI 代理,可以執行複雜任務以取代人類。OpenAI 在2024 年聖誕節前推出長達12 天的線上產品發布會中,有意無意地露出名為Agent 的資料夾,暗示此新產品即將到來。其財務長還進一步表示將推出每月2,000 美元訂閱費方案,提供相當博士級別的AI 代理服務,以節省企業成本並提升企業競爭力,讓AI 代理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想像。

第二波AI 投資巨浪來襲 後勢看好

  AI 代理的應用場景正快速滲透各行業,後勢看好。Grand View Research 產業調查報告估計,AI 代理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4 年54 億美元成長至2030 年的503 億美元,年成長率高達45%,吸引更多企業投入AI 代理領域,並對AI的投資趨勢產生微妙影響。

  在ChatGPT 出現後所帶動的第一波AI 投資浪潮中,主要投資標的在於生成式AI、LLM 與算力等偏重於基礎建設的投資,為先進半導體和AI 伺服器產業帶來巨大成長誘因。隨著技術的快速進展,2025 年1 月出現能用更小算力達成與OpenAI GPT 4o 與Claude 3.5 相當的開源模型DeepSeek-V3,以及突破AI 大模型Transformer架構記憶瓶頸,可處理高達400 萬token 詞元輸入( 為GPT-4o 的32 倍) 的MiniMax-01 開源模型。加上各方對AI 應用落地與投資回報的重視,2025 年AI 代理可望成為第二波AI 投資浪潮的主要標的之一,呈現出從2022 年底ChatGPT 橫空出世後,AI 投資重點的變遷。

  就技術發展而言,AI 代理是從LLM 發展到AGI 一個必經的階段。根據OpenAI 前安全研究副總裁Lilian Weng 在2023 年所撰寫「由大型語言模型驅動的自主代理(LLM Powered Autonomous Agents)」一文揭示:

  AI 代理是基於LLM 衍生而出,具備記憶、工具使用、規劃能力與行動力等四項特徵,和僅能接收單一指令且錯誤頻出的LLM 完全不同。

單一代理→合作代理→代理生態系統

  隨著AI 代理技術的進步與應用普及,將進一步催生AI 代理工作流程(Agentic Workflow),只要人類給出指令,後續繁瑣的作業流程都可由AI 代理包辦,使AI 從原本只能完成單一工作的設計,擴展至可以處理跨領域、跨機構系統溝通等通用型任務的角色,就像人類一樣可制定計畫,還能利用工具辦事。

  就本質而言,AI 代理與需要人類輸入提示的聊天機器人( 如ChatGPT)呈現跨代的差異。

  聊天機器人只能一問一答,有時還會一本正經地胡謅;AI 代理則可用來正式處理特定任務的系統。也就是說,AI 代理可以從認知到行動,從自主規劃如何執行端到端任務、記憶並監督產出、適應並感知環境、進而與人類或其他系統互動來實現目標,因此AI 代理通常需執行多個步驟、甚至要調用不同的工具或系統。

 例 

請AI 代理訂機票,不但需要調取用戶本人的基本資料,還需要連網查詢訂票網站資訊,判斷最合適的航班,向用戶回報結果並於確認後調用用戶支付軟體進行付款、甚至選擇座位。

  隨技術進展,AI 代理也將持續演化。Salesforce 首席科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Silvio Savarese 指出,AI 代理的發展,會如同音樂從簡單的單音旋律逐漸演變成複雜美妙的交響樂,也會從聚焦特定功能的單一代理(Single Agent),逐漸發展到合作代理(Collaborative Agents),可對多個單一代理進行協同合作,實現各系統的無縫協作,最終發展到企業級AI代理生態系統(Agent Ecosystem),透過代理對代理(Agent to Agent, A2A) 方式,進行跨組織的複雜運作,這也將會澈底改變企業的運作模式。

AI 代理四項核心特徵

依據目前定義,AI 代理是一種能代表人類自主執行任務、自我學習與環境互動,且不需要人類介入引導或干預的AI 系統,並具備下列的核心特徵:

  1. 自主性:

能夠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自主執行任務。

  1. 自我學習能力:

能透過AI技術從數據中不斷學習並改進。

  1. 互動性:

能與用戶、其他系統或環境進行互動。

  1. 目標導向:

能根據預設目標或任務,進行任務管理並採取行動。

 

深度信任 × 明確責任 × 監督機制

  隨著AI 代理普及,各種風險不可避免也將一一呈現。除了已是老生常談的隱私保護、數據安全和倫理問題將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還可能出現新的問題。例如,AI 代理因執行錯誤、故障和可能的安全問題,是否會導致用戶必須對AI代理的行為負責?特別是該錯誤、故障是因為AI代理的自主性所致,或是逾越權限所引發的決策和責任。因此,未來AI 代理制度,要能順暢運作的基礎,就在建構於信用與責任制度之上。

Salesforce 研究亦發現,61% 的客戶認為,隨著AI 的發展,信任度變得比以往更加重要。對每秒要做出大量決策的AI 代理系統而言,更需要建立明確的責任和監督機制,才能讓AI 代理能持續且有效率地運行,若無法建立明確的責任與監督機制,AI 代理制度也無法長久。

 例 

當AI Agent 做出錯誤決策或造成損害時,責任應由誰承擔?是AI 代理開發者、使用者,還是AI 本身?

  雖然我國《民法》對代理人已有明確規範,《民法》第103 條明文規定,代理人於代理權限內,以本人名義所為之意思表示,直接對本人發生效力。前項規定,於應向本人為意思表示,而向其代理人為之者,準用之(《民法》第103 條第2 項)。

  但這些規定可否適用以AI 作為代理人的場合則不明。縱使可由AI 為代理人,但就法律而言,仍可能發生AI 代理逾越權限的無權代理與表現代理等情事,此時應由何方負責,可能也有爭議。雖然理論上可以透過簽訂契約分擔責任與風險。例如,要求開發商應確保AI 代理的安全性、可靠性,並負瑕疵擔保責任,或要求使用方應有一定的使用規範,並恪遵法律規定,但若有任一方不服而提起訴訟,仍可能產生爭議。

  由於現有法律與監管機制都不適用於AI 代理,各國監管或立法機構將需制定合宜的治理架構,明確AI 代理的責任,甚至可考慮引入AI 保險機制以分散潛在風險,或是建立全新的法律與監管機制,除加強隱私與數據保護、提高透明度與可解釋性外,也可以對AI 代理責任有更明確的規定。

衝擊工作權 千萬勞工恐失業

  AI 代理對人類社會帶來更直接的衝擊,或許是工作權議題。ChatGPT 尚需和人類對話,取代人類工作的問題不大。但次世代的AI 代理則不同,只要一個指令,就有後續一連串動作,直到任務完成。加上AI 代理將可簡化、增強或自動化各行各業的工作流程,等於是減少所需人力。


圖說:AI 代理發展恐將對工作權造成衝擊,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估計,到2030 年AI 代理將導致1,200 萬名美國勞工失業。

  對此趨勢,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估計,2030年美國職場30% 的任務可能會自動化,AI 將導致1,200 萬美國勞工失業。高盛也預測,到2030 年,AI 將擾亂全球3 億個工作機會。這些估計如果實現,將是整體社會與所有受影響民眾最大的挑戰,也需要政府儘早介入規劃處理並加以因應。

  雖然AI 代理的出現,可以激發AI 產業的第二波投資熱潮,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減少企業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相對的,AI 代理的引入,也將對企業和員工展開另一場重大變革。對許多企業而言,第一代生成式AI 的導入可能才剛開始,第二代AI 代理的巨浪又將來襲,對應變不及的企業與員工,都可能帶來重大的影響。

  更值得注意的是,現行法律與政府監管機制,在應對AI 代理的挑戰時,尚無法有效因應AI 代理所帶來的挑戰。為確保技術發展與社會公平和安全的平衡,必須建立明確的責任歸屬機制,透過法律與技術的協同發展,才能充分發揮AI 代理的潛力,進而保障社會的公平與安全。(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學院暨商學院合聘教授)

各式AI 代理產品問世

2025 年1 月

OpenAI 推出代號為「操作員」(Operator)的AI 代理,可以取代人類執行複雜任務。

2024 年底

Perplexity 推出可幫助人們進行假日購物的AI 代理。

2024 年底

Google 發布首個AI 代理工具Project Mariner,可以協助用戶查找航班、酒店,以及其他任務。

2024 年9 月

顧客關係管理(CRM) 龍頭Salesforce 推出AI 代理平台「Agentforce」,提供自動化的客服、營運和銷售流程,不需提供額外的對話提示,就能自動為客戶進行規劃,大幅提高客戶的銷售與服務能力,已和聯邦快遞等200 餘家公司簽約提供服務。

2024 年9 月

Workday 推出處理人力資源的AI 代理,以協助HR 處理耗時的招聘工作。

2024 年5 月

Google 在Google I/O 大會推出的Project Astra 可與Gemini 2.0 結合,利用Gemini 的長文本功能與可運用Google Search、Google Lens 和Google Maps 的能力,讓AI 代理在日常生活真正發揮個性化服務的作用。

  • 雲端數據服務商Snowflake 與Anthropic AI 聯手推出全方位AI 平台Cortex AI,跨入AI 代理領域。
  • 資訊科技服務管理龍頭ServiceNow 推出兩款AI 代理搶市,以鞏固領導地位。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5年2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