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台北+ 川端藝會所+飛創設計 從體驗到共創 城市永續走讀服務體驗模式設計

瀏覽數:61


文/黃蒨如、黃麗秋 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圖說:建築空間走讀導覽、街區導覽不僅深受民眾喜愛,更因落實ESG精神廣受企業歡迎,為打開台北找到突破商業模式的關鍵作為,為永續經營寫下新篇章。

台北有哪些獨特的祕境空間,是你會推薦給友人特別到訪的呢?

台北有哪些偉大的建築,是值得認識與感到驕傲的?

  基於對城市的好奇心,2020 年打開台北共同創辦人徐千捷取得英國倫敦的官方授權,成立「打開台北」社會企業。他以「建築推廣教育活動」為核心理念,秉持寓教於樂及共融參與的理念,從2020 起連續多年在11 月舉辦為期兩天的「Open House Taipei 打開台北」建築開放日活動,限期開放包括:國家兩廳院後台及天花板水晶燈貓道;空總聲響實驗室;台灣第一座田園城市型集合住宅—新店花園新城;捷運萬大線植物園站潛盾隧道工程、台北水道觀音山蓄水池等上百個擁有豐富人文歷史的建築空間,免費邀請民眾體驗城市空間祕境,提升對城市設計「品賞」經驗與地域認同感。

串聯國際,打開城市的精彩

  超過 200 萬人次參與,參與的城市包括:紐約、墨爾本、米蘭、維也納甚至耶路撒冷等 50 餘個城市,共同參與城市空間體驗活動。打開台北團隊從 2020 年接軌國際平台後,每年締造 2 ~ 3 萬民眾踴躍參與的盛況,各個參與開放活動的空間仰賴志工協助管理,也吸引有志之士熱情參與,因此也培訓 400 ~ 500 名服務志工,累計與近300 個空間場館合作等亮眼成績。

有價體驗,互動&解謎優化服務旅程

  從創辦迄今已五年之久,打開台北團隊與合作空間、企業品牌合作相當緊密。「我們每年舉辦的免費活動,只要一開放系統訂票就被秒殺。」徐千捷自豪地說。

  打開台北以文化教育與ESG 企業公益贊助型態,累積豐富的策展經驗,表現在營收上,1/2 來自創意服務委託案,包括導覽、策展、空間宣傳;1/4 來自企業贊助或品牌公關合作,1/4才為政府補助計畫。

  尤其是在徐千捷與團隊精心設計的體驗下,推出多元的工作坊,場場叫好又叫座。例如,與邱文傑建築師、喜習建築教育合作的親子建築工作坊,邀請親子一同認識在動物園的空間中,人與動物互動共生的設計祕訣,並讓小朋友動手創作理想的動物園模型,家長則可以探訪建築師的私密工作室空間,讓大朋友與小朋友透過更有趣的方式,感受城市的建築空間。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經典的探索城市系列活動,更打破以往地圖文宣的完整性,以融合解謎概念,引導民眾到空間找尋謎底,找出建築亮點,讓民眾以實際的行動,共組出城市的共感地圖全貌。於是,徐千捷開始思考如何將公益贊助轉化為員工獎勵旅遊或為企業量身訂做導覽行程,進一步實踐環境教育與都市永續價值。

  跨域整合,設計五感體驗的城市走讀行銷學上常言道,免費的最貴。但徐千捷觀察全球55 個Open House 城市多為非營利組織型態;著名的城市節慶,例如:白晝之夜、古蹟日大多為公部門主辦的免費活動。經年累月下來,民眾早已習慣免費參加相關的藝文活動。不過在找尋新商業模式時竟意外發現,建築空間走讀導覽、街區導覽已經成為新興型態,而且廣受企業歡迎,擁有極大的市場潛力。

  他解釋道,企業需求的是獨特空間的包場活動,以招待貴賓客戶與重要員工,如「獎勵旅遊」。透過這類型活動與旅遊,不僅能凝聚員工團隊情感,還能促進企業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的「永續城鄉」、「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以及促進地方文化與產品永續觀光的重要性。

  於是,徐千捷以台北城南水環境為基底,串聯川端藝會所提供免費街區走讀,自來水博物館收取門票,提供導覽;並經輔導顧問飛創企業社張雅欣的建議,從過去最受參與者好評的台北水道── 觀音山蓄水池為出發點,規劃城市水主題的遊程。徐千捷觀察到台北城南水環境的城市發展歷史故事,整合了新生霧裡薛圳段、新店溪段、自來水博物館三段行程為一日遊,遊程包含台大新生南水圳意象、九汴頭、客家主題公園跨橋平台、廈門街川端藝會所、紀州庵料亭、川端橋與新店溪畔水岸、自來水博物館、觀音山蓄水池、寶藏巖。

  其中觀音山蓄水池更與藝術家合作裝設大型投影片,在場域中營造沉浸式體驗,讓學員可以透過影像投影,回到觀音山蓄水池為大台北地區提供潔淨水源的曾經,沉浸式藝術投影是打開台北遊程的獨家項目。整體遊程的設計,期望結合空間美學、五感體驗、學習共創體驗與ESG 精神,為城市團體走讀活動創造新價值,同時為ESG 永續旅遊路線開創新區隔。

  打開台北更進行周邊商品的企劃與設計,例如,開發與遊程搭配銷售的地圖自導覽包、扇子等。地圖自導覽包是徐千捷最期待也最驕傲的產品,將台北地圖印在布包巾上,地圖特別彰顯台北城南水環境的細節,並透過描圖紙的設計,當民眾將畫有不同時代地景的描圖紙疊加地圖上時,就能呈現台北水環境在不同時代的樣貌。地圖自導覽包也透過群眾募資做個別銷售。


圖說:打開台北以導覽體驗活動方式認識城市,實踐環境教育與都市永續價值。(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學習共創體驗,蓄積城市獨創品牌力量

  在輔導的過程中,顧問張雅欣透過實際踩點,才發現自己成長環境底下,竟是台北重要的水域。尤其新生南路段的開蓋,與居民溝通即耗時五年,讓參與的台大教授有很深的感觸,也可見環境教育、認識台北水路對居民們的重要性,她期望透過遊程開發,讓台北水環境變成生活小旅行的一部分,加深民眾對水環境的意識,未來當政府在持續推動計畫時,或許可以有效縮短居民溝通時間,加速計畫進程,降低社會溝通成本。

  徐千捷認為,「新遊程的設計,希望能夠對接企業的永續活動」,透過計畫整合、盤點,不斷豐富體驗的深度。他信心滿滿以為,未來不僅可以發展遊船、工藝、河濱活動等多元模式,更可將成功經驗分享至打開台北歷年所合作空間,串聯起城市各區活動的文化走讀路線,也為打開台北的永續發展,找到新的可能性。

痛點&瓶頸

  1. 城南水岸走讀路線待整合提升價值
  1. 多元體驗與共創元素如何導入收費議程
  1. 如何結合都市議題與共創體驗,結合「跨域企業整合資源」,將現有內容轉換為具吸引力的企業ESG 走讀行程

設計體驗工具

  • Step 1 跨場館串聯之企業團體導覽行程方案規劃、宣傳、執行:遊程企劃、商品企劃、會員行銷
  • Step 2 「體驗與共創更好的城市」導覽體驗設計、ESG 價值行銷溝通:文化/ 生態/ESG價值的活動設計與企業參與成效
  • Step 3 彙整品牌手冊:CIS完稿作業、編撰企業手冊

創新體驗效益

  1. 整合空間美學、五感體驗、學習共創體驗與ESG 精神
  1. 以台北城南水環境為基底,串聯一個歷史建築文資空間,建立互惠共好的空間合作模式,可將成功經驗發展遊船、工藝,打開台北歷年合作的300 多個空間,形成城市各區的文化走讀路線。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5年2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