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零利率時代 日圓迎向30年來最高值升息!

瀏覽數:6


【文/李世暉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眾所周知, 日本在泡沫經濟之後, 長期採取貨幣寬鬆政策。從數字上來看,自1995 年9 月以來,日本政策利率從未超過0.5%。2016 年1 月29 日,為了達成通貨膨脹率2% 的目標,更宣告採行負利率政策。此次將政策利率升至0.5%,是時隔17 年的最高水準,亦是過去30 年來的最高值。

日圓進入升值週期
跨入利率時代

  日本銀行上調政策利率之後,日本國內的三菱UFJ、三井住友、瑞穗等三大銀行隨後宣布,將普通存款利率從原本的0.1%上調至0.2%。過去以來,日本國內三大銀行的存款利率,會跟隨政策利率同步調整,調整幅度一般落在政策利率的40% 左右。由於政策利率上調至0.5%,三大銀行即將存款利率設定為其40%的0.2%。在三大銀行同步調整存款利率之後,其他的中型銀行、地方銀行也將跟隨著這個標準進行調整。

  政策利率的上升,也同步影響日圓的匯率。市場專家多認為,日本央行的升息將帶動日圓升值。事實上,自1982 年以來,日圓匯率呈現每八至九年觸底後,轉向升值的週期性模式。近期的高值為2015 年6 月的125.85 日圓,低值為2023 年7 月的約162 日圓。換言之,無論從升息的影響,還是趨勢的發展,當前的日本,可能已經進入日圓升值週期的階段。

日本金融市場走向預測

  此次政策利率調整,宣告日本正式終結貨幣寬鬆政策,從「零利率時代」進入了「利率時代」。然而,剛剛跨進「利率時代」的日本金融體制,能否成為日本擺脫長期不景氣的推動力量?或是會像過去一樣,因經濟遭受升息的反噬效應而退縮?對於關心日本經濟發展的人來說,可從下列五個層面,著手思考日本的金融市場走向。

  1. 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風險的動向

2025 年年初,加薩地區達成停火協議,但永久性的停戰仍充滿不確定性。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強勢表現結束烏克蘭和中東戰事的意願與信心,但其特有的施壓式交易外交,能否成功促成停戰,是全球政治經濟關注的焦點。

對日本而言,若地緣風險上升,通常會引發債券拋售而推升利率;地緣政治風險緩和,則會使原油供應風險下降,帶來的油價下跌也可能會推升利率。

  1. 美國川普政府的關稅與貿易政策

川普對主要貿易夥伴國家課徵高額關稅,直接衝擊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經濟。除了提高關稅,大規模減稅、強制遣返非法移民在內的政策,將導致美國國內,出現新一波的通貨膨脹。

在此情況下,聯邦儲備理事會(FRB) 可能會停止逐步降息的政策,甚至思考以升息壓制通貨膨脹。對於美元/日圓匯率而言,美國利率上升,基本上會推動日圓貶值、美元升值。但若市場擔憂美國及全球經濟放緩,則可能引發美元拋售和避險情緒推動日圓升值、美元貶值。

  1. 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

去年,中國經濟面臨消費和投資增長乏力的課題,對貿易出口的依賴度進一步提高。然而,受美國川普政府上調對中國關稅的影響,未來中國的出口環境可能更加嚴峻。

在這一背景下,為了提振疲軟的國內需求,中國政府計劃在今年實施包含消費刺激措施的大規模經濟政策。儘管房地產市場低迷等結構性問題,仍將對經濟成長造成壓力,經濟刺激政策預計將帶動中國內需回暖。

雖然中國內需市場的恢復,將會對全球經濟產生一定的溢出效應,但在中國同步加快推動進口替代(即用國產產品替代進口商品),以及出口市場轉換(從歐美及東亞發達國家轉向新興市場國家)的情況下,對日本經濟帶來的溢出效果尚待觀察。

  1. 日本國內經濟與日本央行升息的前景

日本經濟復甦步伐緩慢,薪資長期低迷,影響日本的個人消費。因此,今年春季的勞資談判(春鬪),能否提升薪資增長幅度,成為各界關注的重點。

目前,日本央行對於貨幣政策的態度,在經濟和物價前景依照預期發展的情況下,繼續提高政策利率。薪資增長幅度較高,代表日本經濟穩健復甦,日本央行將採逐步升息的策略。對於美元/日圓匯率而言,利率上升通常會促使日圓升值、美元貶值。

  1. 參議院選舉與日本國內政局的走向

目前,執政黨的自民黨和公明黨(自公聯合政府)在參議院占據過半數議席。若今年7月的參議院改選失利,執政聯盟就會在眾議院和參議院雙雙陷入「不過半」的狀態,使得政權運作面臨更大的阻力。

若自民黨在選舉時遭遇重大挫敗,現任首相石破茂則有可能會被迫辭職,日本將會出現新的首相與內閣。如果新內閣採取財政擴張政策,市場對國債發行量增加的預期,將會導致日本長期利率的上升。

反之,如果新內閣反對日本央行升息,那麼日本長期利率,可能面臨下跌壓力,美元/日圓可能傾向於日圓貶值,日本股市則可能因寬鬆政策預期而受益走高。


圖說:日本經濟復甦步伐緩慢,薪資長期低迷影響日本的個人消費。今年春季的勞資談判(春鬪),對能否提升薪資增長幅度,格外受到各界關注。

日圓升息
金融市場的挑戰與契機

  在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國際環境與日本國內環境中,日本央行正在謹慎地推動貨幣政策正常化,持續朝向升息的方向推進。此一升息趨勢,對於日本金融市場中的行為者,有著各種不同的影響。

  • 大型銀行

三菱UFJ、三井住友、瑞穗等大型銀行的存款和貸款規模位居全球前列,也重視全球業務布局。過去,這些銀行已從歐美的升息中受益,未來日本國內的升息趨勢,將成為新的成長動力。

  • 地方銀行

隨著日本金融進入「利率時代」,地方銀行更容易確保利差,進而逐步改善業績。然而,日本的地方銀行通常擁有大量長期貸款,對利率變化的反應比一般都市銀行要慢,升息帶來的業績改善可能會有些延後。

值得注意的是,存款總額決定銀行的競爭力,因此地方銀行吸收的存款,正面臨網路銀行的挑戰。

  • 人壽保險

壽險產品的定價基於預定死亡率、預定利率和預定事業費率。由於升息可提高人壽保險業再投資的收益,因此,預定利率的上升可直接提高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

1980 ∼ 1990 年代,日本壽險產品的預定利率曾超過5%,但在低利率環境下逐步下降,2020 年代已跌破1%。然而,2023 年11 月,日本部分壽險公司時隔近40 年,首次上調部分產品的預定利率,表明升息已成為提升盈利的契機。

  • 產物保險

產物保險(產險)公司受到利率的影響,與人壽保險(壽險)公司不同。產險(如汽車保險)的保單期限較短(通常一年),因此可以快速調整費率,更快適應升息環境。

此外,產險公司通常採取短期資金運作模式,因此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較低。產險公司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預定損害率,其次是預定營業費率,預定利率的影響相對較小。例如,汽車事故率、自然災害發生率、地緣政治的風險等因素對產險業務的影響更大。

  總的來說,2025 年的全球金融市場與日本金融市場,存在著重要的變數。地緣政治風險的緩解或加劇、七大工業國家(G7) 與金磚國家(BRICS) 之間的競爭、美國川普政權的關稅政策與美中的競合關係、中國經濟發展的走向、日本國內政情的發展等,都將成為觀察日本金融市場動向的重要切入點。(本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5年4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