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林立綺 攝影/吳俊毅 圖/ IBM、達志影像
圖說:IBM 諮詢總經理林翰(左)與IBM 台灣暨港澳採購長曾瓊妮
由創辦人華森(Thomas Watson) 於1911年結合CTR (Computing Tabulating Recording) 公司正式成立的IBM,不僅於1981年推出全球第一台個人電腦(PC),啟動數位資訊時代,更是引領人類近百年科技發展的「深藍巨人」。而專注領導前沿科技發展及供應鏈的持續優化,則是IBM 始終屹立的祕訣。
科技創新 + 組織再造
下好每一步棋的深藍巨人
從打孔機到個人電腦時代,IBM 在1997 年以Deep Blue 擊敗國際象棋王卡斯帕洛夫(Garry Kasparov),2011 年IBM 超級電腦Watson 在益智問答節目《Jeopardy!》勝出,奠定AI 領先地位。20 世紀末,IBM 因專注硬體業務錯失網際網路先機,1993 年創巨額虧損,被譏為「無法跳舞的藍色巨象」。
從2000 年起,IBM 即開始從事全球規模的流程標準化與資源整合工程。時間快轉,來到生成式 AI 科技崛起的 2023 年,從未停止簡化與優化的轉型腳步的 IBM,持續整合企業內外數據,善用 AI 技術與自動化工具,推出超過 50個基於生成式 AI 開發的應用。根據 IBM 2024年企業年報,IBM 在 2023 年到2024 年兩年之間,已經為自己撙節 35 億美元營運成本。
AskProcurement
全球供應鏈管理系統建立新標竿
IBM 台灣諮詢總經理林翰表示, 在2020年爆發席捲全球新冠疫情,讓全球企業管理同時面臨供應鏈斷鏈危機,所幸時任IBM CEO Arvind Krishna 化危機為轉機,趁勢推出「零號客戶」(Client Zero) 計畫,將IBM 自身作為轉型試驗場,透過運用AI 工具包括企業績效管理平台(EPM) 與智能採購助理(AskProcurement)等解決方案,不僅順利度過疫情低谷,也成功精簡內部流程,節約鉅額成本,更為全球供應鏈優化提供新指標。
主要負責IBM 台灣暨港澳採購業務的採購長曾瓊妮表示:「IBM 全球採購團隊(IBM Global Procurement) 近年來持續應用AI 進行採購系統的革新,2024 年下半年更是順利開發出領先同業的智能採購助理(AskProcurement) 解決方案」。她接著說,「IBM 不僅擁有30 萬名員工,更在全球 170 多國、與上萬家供應商,有合作的採購業務。IBM 採購部門負責的業務非常廣泛,從企業內部使用的桌椅、電腦設備,到員工的平板電腦,甚至與轉售(Resale) 相關的產品與服務,無所不包。」
牽一髮而動全身,IBM 任何一個小項目的採購,都會對企業內部成本,及對外提供產品服務的品質造成影響。因此IBM 將自身作為「零號客戶」,率先導入「AskProcurement 解決方案」,運用AI 成功讓採購部門高效運作,買到超高CP 值的商品及服務。
高效採購利器
成功協助客戶優化供應鏈
曾瓊妮亦直言,「作為一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 Provider) 的公司,客戶多期望IBM 能交付完整的解決方案。然而,單靠IBM內部資源無法滿足所有專案需求。此時,採購部門就必須尋找外部的合作夥伴。」「我們會採購市面上的專業人力(例如SAP 專家、銀行轉型開發者、測試人員、專案經理等),及軟體(如Adobe、Oracle)與硬體(如伺服器、Cisco 網路設備),將其與IBM 自身的解決方案結合,為客戶提供客製化的服務。」她解釋。
「例如,在大型銀行轉型專案中,客戶需要的產品是為期三到五年的核心系統升級。這時IBM 會協助客戶採購包含架構師(Architect)、開發者(Developer)、測試人員(Tester) 和專案經理(PM) 的團隊,讓他們駐點客戶辦公室,進行客製化開發與定期報告。」「這支團隊即是IBM 顧問與外部專家的混合體,通過採購將市場上的專業技能引入,確保最終交付的解決方案符合客戶需求。」AskProcurement 解決方案成功管理IBM 遍及世界各地的供應商,不僅提高IBM 自身效率,更成為優化全球供應鏈的新利器。
轉型三階段全球採購零時差 曾瓊妮進一步說明,「IBM 的採購系統分三階段順利轉型:2000 年代主要是靠集中採購降低成本,2019 年則採用SAP ARIBA 整合採購標準化流程,現在的『AskProcurement』更能精準預測需求智能採購,讓總支出下降到150至160 億美元支出,僅占營收的25%,效率是同業的二倍至三倍」。 「全球政治局勢瞬息萬變,關稅貿易戰一觸即發,是所有企業的採購及供應鏈都會面對的最大變數,IBM 採購團隊掌握數據分析,能準確模擬關稅影響調整策略,讓企業營運風險降到最低。」「例如,出現物料短缺的情況時,可以在48 小時即時應變,每年已經成功節省2 至3 萬小時的高額人力成本。」 她滿意地說,「到今年3 月,AskProcurement 已將原本分散的40 餘個系統整合為單一平台,將查詢時間從三天縮減至幾秒,初步節省全球15 至20 人的人力成本。」作為『AskProcurement』的零號客戶,IBM 不僅成功瘦身,也從技術創新走向供應鏈智能化的新階段。 |
從基礎查詢到進階分析
可視化Dashboard 是祕密武器
IBM 採購轉型解決方案中最具價值的工具之一,是基於企業績效管理平台(EPM) 的可視化面板(Dashboard),曾瓊妮表示,「這是一個自助式(Self-Service) 分析工具,使用者可以根據需求選擇維度(如國家、時間、部門、採購類型)進行分析。以成本節約(Cost Saving) 為例,管理者可以查看去年或今年的節約金額,按國家或採購類型(Tower) 細分數據,進而發現洞見。」「例如,若是台灣某類採購的節約率為10%,在日本達到20%,我就能與日本團隊交流經驗,借鑒他們的做法,提升整體節約目標。」
她進一步說明,「業務資料和採購資料在許多公司中是分離獨立運作, 但在IBM,我們將這些資料整合起來, 透過可視化的Dashboard, 讓使用者能進行交叉分析。例如,我可以從Dashboard 中看到A 企業同時作為IBM 供應商與客戶的雙重交易數據,並據此判斷如何利用採購力量提升業務收益,或通過業務關係壓低採購成本。這種整合與分析能力,讓我們在面對供應商時更具主動性。」
IBM 企業績效管理平台(EPM) 的自助式Dashboard 不僅方便管理層,也鼓勵每位員工主動挖掘數據價值。過去IBM 需要專門的支援團隊生成報表,再用Excel 手動整合分析,耗時耗力,現在則是從基層到高層員工,都能自己動手直接在系統上操作,省時省力。
【本文未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5年4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