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地到科技,智慧農業示範場域之創新實踐-以向天歌創新農業(股)公司為例

瀏覽數:43


一、臺灣智慧農業發展背景與重要性

  在全球氣候變遷、人口結構改變的衝擊下,臺灣農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包含農村人口老化、耕地面積縮減、極端氣候等問題,傳統農業經營模式已難以為繼,急需全面性轉型。

  為積極因應這些嚴峻挑戰,農業部審慎規劃並積極推動智慧農業轉型戰略,自2017年啟動智慧農業4.0計畫,並於2021年進一步推出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2.0,透過一系列創新行動,重塑臺灣農業的競爭力與韌性。

  這些計畫主要聚焦於擴大場域示範應用、深化數位服務、領航產業創新與優化場域能力,具體作法包括建置智慧化生產設施、發展農業數位平臺,以及推動新型態農業保險等策略,目的在逐步構建一個完整的智慧農業生態系。

二、智慧農業示範場域概述

  智慧農業示範場域是結合現代科技與農業生產的創新實作基地,猶如散布在臺灣各地的農業實驗室。在這裡,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從基礎的環境感測、自動化設備,到進階的人工智慧應用,皆能看到實際運作的場景。

  在營運模式上,智農示範場域採取產官學研合作的方式,結合產業界的技術、政府的資源與學研界的研究能量,共同打造創新的農業生產模式,因應地方特色發展在地化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

  目前智農示範場域主要可分為以下二種類別:

  • 農糧、園藝(露天、設施)產業

包括果園、稻作等示範場域,這類示範場域多採用感測器、物聯網技術與預警系統,透過精準的環境控制,即時掌握土壤、作物、氣候等多維度的數據資訊。

感測器彷彿作物的「神經系統」,能夠精確地感知環境的變化,包括土壤濕度、營養成分、微氣候等,協助農民做出最適決策。

預警系統包含病蟲害預警、氣象災害預警、土壤健康預警、作物生理異常預警與估算最佳採收時間…等,保護作物安全和提高生產效率,達到穩定生產的目標。

  • 畜禽、水產養殖

設立智慧化的養殖場,運用精準投餵、環境監測、自動辨識、追溯系統等技術,減少人力花費與時間成本並提升生產效率。

精準投餵能根據每隻動物的生長階段與健康狀態精準地投放飼料;水質監測系統能隨時偵測水中的溶氧量、pH值、溫度、礦物質含量…等數據,這些看似無趣的數字,卻是水中生物生存的關鍵。

追溯系統能讓消費者透過二維碼掃描了解肉品或水產品的生產履歷,包含品種、出生日期、成長環境與用藥紀錄。

  這些示範場域肩負著驗證新技術的重要使命,更是農民學習新知、汲取經驗的重要據點,為臺灣農業邁向數位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三、成功案例分析-向天歌創新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向天歌創新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位於雲林縣四湖鄉,致力於肉鵝養殖產業,以密閉式禽舍為核心並結合高床自動沖洗系統、影像追蹤健康預警系統等技術,減少人員進出禽舍作業與室外鳥類帶來禽流感的風險,並解決鵝隻啄羽和軟腳等問題。

  此外,向天歌公司推出具有開創性的「密閉式禽舍養殖技術合作方案」,透過與老農合作,讓雲林閒置的禽舍或土地重新活絡。

  向天歌提供養鵝專業技術輔導,亦協助青農以多元方式取得養殖場域和技術,包括承租、共同開發或購買,並委託太陽能廠商在畜禽舍屋頂佈建太陽能板,藉由售電收入支持養鵝事業,為老農創造穩定財源,也為青農開拓返鄉發展的新契機。這種創新模式成功突破改建禽舍的資金瓶頸,為農業永續發展闢建了一條嶄新道路。

  向天歌除了在技術創新上不斷地突破,更在品牌行銷方面展現獨特策略,他們打造了專屬的「鵝舖子」品牌,於臺北設立現代化加工廠,徹底改變傳統養鵝產業的銷售模式,透過精心規劃的網路平臺行銷,將高品質、安全衛生的鵝肉產品直接送達消費者手中,大幅提升了品牌能見度。

  目前,向天歌透過農業部相關計畫支持與畜產試驗所之輔導已成功建立2個示範場域,並積極規劃進一步擴大場域設置。他們希望帶動臺灣養鵝產業的全面轉型升級,為農業注入前所未有的創新與活力。

四、結語

  智慧農業示範場域已成為推動農業數位轉型的關鍵平臺,透過產官學研的緊密合作,成功將智農科技融入農業生產實務,同時亦為技術驗證的重要基地,扮演農業創新與知識傳播的樞紐角色,替傳統農業注入科技活力。

  從農糧園藝到畜禽水產養殖,各類示範場域展現出客製化的科技應用策略:運用感測器、物聯網、自動化設備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精準掌控生產環境,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向天歌的案例更為典型代表,透過密閉式智慧禽舍和太陽能結合,不僅解決了傳統養殖的技術瓶頸,還開創了農業永續發展的新模式。

 

【參考資料】

  • 行政院生產力4.0發展方案
  • 農業部,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 2.0
  • 《智農是什麼》,智慧農業官方網站
  • 向天歌創新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