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川普廢除DEI計畫看公司制度得以成功推動的關鍵因素


  根據知名國際媒體《CNN》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在今(2025)年1月20日宣誓就職後的數小時內,即簽署了廢除DEI計畫的行政命令,這個動作引發了各界對DEI議題廣泛的討論。到底推動DEI是好是壞?這個事件對企業能否成功推動一項新制度有什麼樣的啟示?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什麼是DEI?

  DEI(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意指多元、公平及包容。DEI的起源可追溯至1960年代美國的民權運動,1964年的《民權法案》,禁止基於種族、宗教、性別、膚色及民族出身的就業歧視,並創設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EEOC),來專門處理就業歧視問題。

  DEI這個概念創立的初衷,是試圖創造一個能讓弱勢族群有成功發展的工作環境。

  以企業的角度來說,在多元的面向上,要能接受每個員工的差異,包括不同性別、年齡、種族、性取向、宗教、教育、經驗等等。藉由員工背景、特質和觀點的多樣性,可激發出更多不同的看法及創意,不僅可有效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也能創造出公司的競爭力。根據美國麥肯錫顧問公司在2018年的研究顯示,組織高階管理層的多元性越高,可獲取的利潤率及組織創造的價值也會越高。

  在公平的面向上,指的是員工不會因為個人差異而在組織內受到歧視,組織會公平對待每個人,並提供平等的機會讓每個人都能有公平的待遇和發展空間,以發揮自己的潛能和貢獻。當員工覺得自己被公平對待時,有助於員工滿意度及忠誠度的提升,對人才的留任及發展具有正面的影響。

  在包容的面向上,創造一個友善和開放的氛圍,讓員工感受到歸屬感及被尊重,也讓來自不同背景的人,都能放心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根據麥肯錫(McKinsey)在2023年11月發表的第四版DEI報告指出,公司愈多元,財務表現愈出色。資誠(PwC)在2024年3月針對女性職場「包容感」(inclusion)的調查也指出,包容感愈高的職場,對職場上的女性也有正向的影響。因此,許多國際性的大企業,包含Google、Microsoft、Salesforce、IBM、Accenture、維珍(Virgin)航空、任天堂等,近年來無不投入大量的資源,積極推動DEI的各項計畫。

DEI的挑戰

  然而,推動DEI活動也不是全然沒有問題。汽機車大廠福特(Ford)、豐田汽車(Toyota)、哈雷機車(Harley-Davidson)和星巴克(Starbucks)、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等知名企業,都在近期重新評估並修改其 DEI 政策。

  2024 年11月25日,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宣布,將收回部分與 DEI相關的政策,如選擇供應商不再優先考慮種族和性別,以及從網站上撤下LGBTQ(多元性別與性向群體)相關商品、關閉種族平等中心等。

  2025年1月6日,美國連鎖速食龍頭麥當勞也宣布不再要求供應商就特定的DEI目標做出承諾,同時退出評估企業多元化的外部評鑑,其多元化委員會也將更名。DEI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

  最受到反對者批評的就是DEI 政策可能帶來「反向歧視(reverse discrimination)」。所謂的反向歧視指的是為了保障特定群體(如黑人、女性等),反而導致原本占優勢的群體(如白人、男性等),受到不公平對待。

  例如,哈佛和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招生時納入「族裔占比」的「積極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雖然旨在保障較為弱勢的非裔和拉丁裔,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卻認為等同對其他族裔學生的「反向歧視」。

  此外,星巴克也因承諾增加對協助女性與少數族裔的多元供應商的支出,而受到國家公共政策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以星巴克小股東身份,對星巴克高層與董事會提出背信的訴訟,認為這些措施違反了股東的最佳利益。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若選用、培育、考核人才時,不是依據個人的能力和經驗成就,而僅僅為符合DEI的指標作比例上的強制分配,是否可稱得上是公平而能吸引到並留住企業所需的真正人才,可能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公司制度推動的關鍵成功因素(CSF)

  從以上DEI面臨到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在企業內推動一些管理制度時,也常常會有類似的情境,嚴重者可能會導致立意良善的制度適得其反,最後招致失敗。當然,從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角度來看,對弱勢族群提供較多的資源是無可厚非。

  但若是企業拿著雞毛當令箭,為DEI而DEI,就可能會難以服眾而引發額外的抗爭了。以筆者輔導企業的經驗,不論是DEI或是其他管理制度的推動,要能順利成功並永續發展,有幾個關鍵成功因素(CSF)可以提出來給大家參考:

  1. 對事不對人

制度的設計應以欲達到的目的來規劃,盡量避免針對特定的對象。例如,<性別工作平等法>的對象,若只針對女性,則容易受到抗拒及挑戰;如將其範圍擴展到所有性別,一視同仁,則可達到真正多元、公平及包容的目的。

  1. 有效溝通

在推動各項新制度前,務必要讓全體員工清楚了解新制度的內容、目的及其好處。可以通過發送電子郵件、內部公告或舉行簡報說明會等多種方式進行溝通,確保所有人都能夠明白並支持這項變革。

  1. 員工培訓

針對新制度,為員工提供相關培訓,幫助他們了解並適應新制度的要求。這樣可以減少因不了解新制度而帶來的阻力,並且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和積極性。

  1. 監控與反饋

實施新制度後,設立監控機制並定期收集員工的反饋,了解實施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根據反饋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確保新制度能夠順利推行並達到預期效果。

 

【參考資料】

  • 何晨瑋,「什麼是 DEI?職場多元、平等、共融更有競爭力?」,ESG遠見,2023/04/16
  • 尤韻蓉,「麥當勞也加入「反 DEI」行列!星巴克、福特為何紛紛修改相關政策?」,經理人,2025/01/09
  • 「多元、平等和包容」,維基百科
  • 「星巴克被告、大學關閉DEI辦公室,多元共融在美國成炎上議題」,CSR@天下,2024/06/03
更多資訊請參考
教育訓練網

CPC整合內外部顧問、講師、學者及專家,透過公開班及廠訓,為企業界培育無數傑出人才。培訓內容包含:經營領導、策略規劃、ESG永續發展、智慧製造與數位應用、生產/品質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發管理、設計創新、財會與內控管理、專案管理、勞工與消防安全、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語言進修等。

猜你喜歡
*
團隊多元化與團隊績效之影響

本文欲探討之內容為瞭解團隊成員的知識吸收能力,以及價值觀多元化是否會影響團隊知識創造,進而影響團隊績效;再者,探討團隊氛圍是否會影響員工對於工作的產出,在一個歡樂氣氛環境下工作的團隊,其績效是否能呈現正面的結果。

*
跨足新領域+培養女性技術者》科技海嘯掃全球 日汽車業女力破浪

全球的製造業,正面臨巨大的轉變,對於日本製造業來說,如何在這場科技海嘯中再創新高峰,除了技術本位思考,擴大招募女性技術員也被視為一大助力。

*
企業以DEI多元共融觀念規劃ESG訓練地圖

先確定企業的利害關係人及組織本身關注之主題後,再根據關注之主題的重要程度及迫切性,來訂定培訓主題的優先順序。隨著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及客戶的要求,企業ESG策略已從原本的不需要做,轉變為被逼著一定要做的「義務」,而這不得不做的ESG三個領域範疇,已轉變為能創造且確保該企業商業價值的必要「戰略」。
企業實行DEI的策略觀念來規劃訓練計畫時,要注意強調尊重公司內部差異,才能實現多元平等,並打造共融的環境,施行DEI訓練策略的企業,具備能更直接地回應組織多樣性、公平和包容議題的能力,所以企業採行以DEI觀點來規劃訓練計畫,將能培育出多樣性職能的人才。

*
ESG之社會責任(Social)—「以人為本」之內部共融

「對人的重視」本即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源起,更由企業內部的人,即與員工關係從合法到友善照顧作為責任的中心,進而將好的影響力由企業直接關係的一群人,更擴充到間接的社區、社會大眾。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