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OpenAI於2022年12月推出AI聊天機器人ChatGPT,生成式AI的應用逐漸成為顯學,舉凡工作中的文書應用、文獻蒐集、數據分析、影像/影音製作、程式設計等領域,再到客服、財務、行政、行銷、業務、資訊等部門皆能透過生成式AI之應用,提升工作之效能。甚至生活瑣事,如旅遊行程安排、文學創作、音樂編曲等,也能透過AI工具讓你變身為時間管理大師。
壹、生成式AI風潮席捲全球
生成式的AI應用已快速成為職場必備,放眼全球,根據微軟於2024年所做的統計,75%的員工已在工作中使用AI,在AIPRM的調查分析中,統計主要使用職場AI工具的產業別,行銷與廣告業已近4成員工使用AI工具,其次為科技業、顧問業、教育業、會計業等。
反觀臺灣,依據2024年104人力銀行統計,AI工作機會近3萬,最近4年成長近5成,從2020年的1.9萬個成長到2024年5月的2.9萬個。同時,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2024年4月公布「2023 台灣產業 AI 化大調查」,生成式 AI 工具降低了 AI 的使用門檻,且已有超過半數企業(54.2%)內部已開始導入公司營運流程或個人/部門內使用。
顯而易見,隨著AI軟硬體技術的進度,AI正在重塑企業生態,隨著少子化的影響持續擴大,未來是人人皆需具備AI素養,就如同學會office軟體一樣,成為職場必備技能,也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關鍵。
OpenAI引領風潮至今,在生成式AI的應用領域已是百家爭鳴狀態,在大型語言模型部分,微軟於2023年推出Copilot,並結合Microsoft 365,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應用程式,協助提升辦公室人員運用文書軟體之效率。
Google也於同年底推出模型「Gemini」,結合自家的搜尋引擎、文字辨識、圖片生成等技術,並持續更新改版,提供使用者更深入之比較和探索的AI回應。後續各國團隊也相繼推出如Grok、DeepSeek等大型AI模型,且各有千秋。
貳、生成式AI工具應用
與此同時,除了這些大型綜合類的聊天機器人,也延伸了諸多生成式AI應用工具,以下是筆者親自試用覺得好用的,分為文書應用、視覺化工具、簡報製作相關生成式AI工具,幫助你在工作應用上更輕鬆、更有效率。
一、文書應用類
舉凡逐字稿撰寫、文章重點摘要彙整、報告撰寫、學術研究搜尋等,除了大家熟悉的ChatGPT、Copilot、Gemini等大型聊天機器人外,以下分享其它好用的AI工具。
- Perplexity
被譽為黃仁勳最愛用的AI工具,在多項基準測試中表現優異,甚至超越Google Gemini 等模型,即時連網整合多方資訊,強調真實性,生成內文附資料來源、搜尋相關圖表、並標明出處,適合用於學術研究、事實查核、資訊檢索等。
- Notebook LM
Google旗下的AI筆記工具 NotebookLM,搭載 Gemini 模型,專為整理與分析大量文件資料而設計,支援多種格式,如 PDF、Google 文件、簡報和 YouTube 影片等,它不僅能自動提取關鍵資訊,還能根據使用者的提問提供精確回應,幫助提升資訊處理效率,讓知識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適合用於錄音檔逐字稿撰寫、文章重點彙整等,同時,「Audio Overview」功能可將文件轉換為播客形式的音頻內容,透過 AI 主持人對話,解析文件重點並提供生動講解(註:目前已支援中文版本)。
- Notion
若您時常需要撰寫會議紀錄,Notion AI絕對是最佳助手,它可以協助潤稿、自動加長/縮短內容、總結重點、改寫文字,並提供語法與風格建議,除了應用在會議紀錄上,也能在報告撰寫、筆記整理等作業上提供協助,讓使用者專注於核心思考,而非繁瑣的文字處理。
二、視覺化工具類
圖勝於表、表勝於文字,除了文案撰寫,生成式AI工具亦能協助將文字轉換成視覺化圖表,以下針對Felo AI、Napkin.AI進行介紹。
- Felo AI
Felo AI是由日本新創公司開發的AI搜尋引擎,除了能透過自然語言回答用戶問題外,其一大特色是能夠將搜尋結果自動轉換為結構化的心智圖。此外,Felo還提供生成簡報、海報等多種格式的功能,提升資訊呈現的多樣性。
- Napkin.AI
Napkin.AI 是一款專門將筆記與概念轉換為思維可視化的AI工具,只要輸入想法,就能自動建立關聯圖,適合整理靈感、策略規劃及簡報製作應用。它強調簡單易用,且大部分功能皆為免費,圖像類型也非常多種,能自動分類、語義關聯分析,讓文案內容更有結構性。
三、簡報製作
透過生程式AI工具製作簡報,除了幫助您縮短資料搜尋時間,還能協助進行重點歸納、圖文排版、TA訴求一鍵搞定,以下針對簡報工具Gamma、Decktopus進行分享。
- Gamma
Gamma應是目前最受歡迎的簡報AI工具,可透過輸入文章內容、關鍵字搜尋、網站/檔案,由AI 自動產生設計完善的投影片,且直接編輯、調整內容,支援互動式簡報。
其優勢為介面友善,使用者容易操作,但相較於其他簡報AI工具,Gamma設計自由度較低,無法任意調整簡報樣式,對簡報新手來說,好操作且能維持一定程度的美感,但對於時常應用簡報設計的工作者而言,可能會感到不夠彈性。
- Decktopus
一樣能根據輸入的主題關鍵字、網站或檔案自動生成專業簡報,其優勢為設計排版多元,內建多種範本,使用者可快速調整樣式,且重點是能自動分析受眾,並向您確認使用場景,讓您的簡報能更符合實際演講需求,同時在產生簡報時,亦提供簡報講者口白稿,讓使用者在正式簡報前,能減少準備時間。
參、結語
生成式AI工具百百種的時代,除了上述介紹的文書應用、視覺化工具、簡報製作等,如圖像生成、影音/動畫製作、音樂編曲、學習教育、程式設計、品牌營運或設計師的UX/UI工具皆有相對應的AI工具。
但在運用 AI 工具時,應提升自身資安風險意識。不僅要熟悉 AI 技術的基本運作原理,還需明確了解公司內部機密資料(如合約翻譯、技術文件等)不得透過 AI 處理,以確保資訊安全與企業機密不受威脅。
隨著AI技術的逐漸成熟,專家分析未來高達90%職場員工皆需具備AI素養。同時,根據PwC發布《2024全球AI職缺動態調查報告》,AI 的影響不僅限於專業領域,某些職業因包含容易被 AI 取代的工作內容,受到的衝擊也比較大,例如客服、軟體工程師和行政人員等。
然而報告也指出,這些產業的勞動力需求仍在快速增長,聘用條件至少有25%與過去不同。這顯示 AI 並非單純取代人力,而是推動工作型態轉變。
因此,若懼怕 AI 取代現有技能,不如在合理合法的範圍內擁抱它,學會靈活運用各種 AI 工具,將其轉化為提升自身價值的助力。透過 AI 減少庶務與試錯時間,更可以專注於創意發揮與策略思考,提升工作效能。
同時,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持續學習,發展多元技能,成為具備跨領域能力的斜槓人才,與其擔心被 AI 取代,不如成為能駕馭 AI的人。
~~作者推薦~~
- 《AI 領御:掌握 9 大領導心法》
作者: 大衛.德克雷默
譯者: 陳雅莉
出版社:中國生產力中心
- 敏捷管理實戰班 https://edu.cpc.org.tw/class/content/1137
- 深入淺出專案管理之敏捷式開發 Scrum,https://store.cpc.org.tw/Train/Contents/TC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