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造山者到造未來者 顧問如何從技術導入走向人才啟發


文/胡稚群     圖/達志影像

回顧過去二、三十年,正值台灣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半導體、電子代工、工具機業與傳產製造等產業,築起一座又一座的高峰,真可用「造山者」來形容。然而,隨著全球競爭加劇、數位科技與永續浪潮並行,企業成長的核心已從產能與成本競爭,轉向智慧化與永續化。

對企管顧問業而言,正意謂著輔導顧問必須從單純的「技術導入者」,轉型為能引導企業啟發人才、放眼未來,並推動文化變革的「造未來者」。

顧問角色轉型
從造山者到造未來者

筆者在輔導不同產業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顧問角色的轉變。過往企業尋求輔導,多著眼於導入5S、TPS、TPM或TQM等改善體系,以降低故障率、提升效率。然而,當全球對智慧製造與低碳生產的需求增加,身為輔導顧問,便不能僅停留在前述的流程改善,應致力於讓現場主管與全員理解「為什麼要改」,甚至在狀況共有中,能主動提出改善方案與落實,使全員在日常工作中,建構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能力。

“改善不再只是工具,而是激發人才成長的催化劑,進而形塑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從過往運用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 技術改善作業現場的經驗中,更加使筆者確信,由企業核心價值觀驅動的變革,更具鋪天蓋地的威力。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是,某中大型食品廠,曾面臨《食安法》趨嚴與製造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企業原本僅期望透過傳統IE手法改善效率、減少浪費。但筆者引導其回到創業初衷,落實企業核心價值觀,透過強勢文化的建立,完成改善。

《孟子.離婁下》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先找到自己內在的驅動價值,再具體推動改善。改善不再是一次性的專案,而是內化的行為模式。如同組織心理學中的7%病毒理論,透過小小支點,舉起改善重任,影響整個組織。

另一個轉型案例是工具機業。當永續供應鏈成為國際採購的門檻時,筆者於疫情前協助中部某集團公司,以ESG永續發展理念全面檢視企業價值,重塑集團的中長期經營理念(使命、核心價值觀、願景、策略與方針)。

五年間,企業落實理念,完成全球布局。疫情接近尾聲時,更導入碳盤查與智慧製造思維,接受ESG永續發展輔導。過程中,在技術層面的協助外,更著重與中高階主管共同討論ESG對品牌價值的深遠影響,並建立跨部門KPI /OKR /OGSM 平台。原本只關心產量與交期的主管,也開始轉向思考如何「站在現在看未來,兼顧環境與經濟」。

因此,輔導顧問不僅僅扮演「搭橋築路」的角色,而是要能引領企業看見未來趨勢,甚至能帶領企業重新繪製發展地圖。從「造山者」到「造未來者」,關鍵在於顧問是否具備融合技術、策略與人才啟發的能力,洞悉企業自我進化的契機,驅動企業成員主動成為改變的推手。

顧問輔導
如何成為企業「內部學習場域」推動者

顧問進入企業, 不只帶來改善技術與工具,更應立志成為一座「移動的學院」。除了校準既有的培訓體系外,更要能成為另一個促進學習與知識移轉的關鍵場域。

本文未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5年9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能力雜誌

《能力雜誌》(Learning & Development),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出版媒體,以打造「經營管理的品牌+職場價值的推手」為編輯宗旨,提供讀者學得來的經管知識,以及容易用的職場技能,幫助讀者成為能動、能靜、能自主學習的職場菁英、專業經理人。

CPC線上書城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提供完整的經營管理、顧客服務、人才培育、策略規劃相關書籍,以滿足企業不同層面的需求。

猜你喜歡
*
由工業4.0智慧製造談顧問角色扮演

從德國工業4.0到台灣的智慧機械,無非是因應當前物聯網成發展下,企業必須因應科技成熟應用,讓製造更加智能化,商業模式更加靈活,以增加生產彈性,效能與生產力提升等,提升企業競爭力,然而,企業導入的方式自行模索,或者找相關的顧問協助,文中幫忙探討顧問角色扮演。

*
【CPC卓越經營服務團】新世代國家競爭力專業顧問團隊

CPC身為提升生產力、品質力之機構,責無旁貸地挑起產業振衰起敝的重責大任,承襲過去工業自動化服務團之精神,協助企業克服經營管理瓶頸,邁向卓越。因此,成立五大卓越經營服務團,以顧問服務、顧客滿意進而創造顧客成功為目標,策略思維乃以二次生產力運動與生產力再造為訴求;以跨產業為區隔,鎖定服務族群;服務能量含括第三級產業與跨域整合。

*
生成式AI趨勢解析與顧問業對應

輝達最近在台灣颳起一陣AI旋風,AI的應用也逐漸從專業領域走向各種民生應用,生成式AI更是熱點議題,其對各行各業都將有所衝擊。而顧問業做為知識產業,在這一波浪潮中又將受到什麼影響?本文從知識工作者的角度,提出身處AI時代的企業與個體發展建議。

*
CEO學AI-「企業策略 AI 顧問與AI客服」建置經驗分享

作為一無程式設計經驗的退休CEO,我透過AI的協助,只用一台電競筆電,實作AI大模型的三種訓練模式並且成功建置AI客服實驗系統。希望我的分享能為企業開啟幾乎零成本且省時的AI學習之路。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