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展攻略:以2024雲林農機展為例


前言:展覽定義

  展覽作為企業向市場展示自我品牌形象/價值的渠道之一,不僅是商業行銷的工具,更是推動企業發展、加強市場互動的關鍵平台,在短時間內巧妙運用時間與空間觸發企業與參觀者建立深刻的品牌印象與強化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展覽目的類型劃分有:商業型展覽(B2B產業展)、文化型展覽(文創藝術展)、推廣型展覽(教育和公益展覽)等;展覽形式有:傳統的實體展覽、虛擬展覽和混合型展覽。

  而當今展覽環境中,體驗導向和科技輔助已成為提升參觀者互動感的重要手法,不僅能增強觀眾的參與感還能有效轉化為實際銷售和提升品牌忠誠度~本文將以參加2024年雲林農機展之案例,從規劃到執行之實務流程進行戶外展剖析。

一、展前規劃與準備

  雲林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為臺灣推動農業科技的重要平台之一,每年聚焦國內外農業機械與資材之產品、服務與技術展示,吸引眾多農民、業者與民眾積極參與。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於2024年參加該展並且設置「智慧農業專區」,以「智慧引領、科技賦農」為主題,呈現多達15項智慧農業技術成果,完整展現臺灣智慧農業研發與應用的最新進展,準備參展前的前置階段著重在:研究與策略規劃、商品挑選與資源盤點、建立關係與目標管理、社群媒體與數位行銷。

  1. 研究與策略規劃

從市場調查著手,包括產業供需趨勢、競爭對手分析與目標客群偏好,展場規劃:展場位置選擇(攤位數與區域)、品牌視覺設計、展示動線安排及邀約適合參與之智慧農業廠商。

此外,資源盤點同樣重要,包括:行銷預算、人力配置、物資準備、展品選擇等,需建立階段時程表確保每個環節能順利運行,合理安排每一階段的工作計畫,時程規劃可參考主辦單位提供的「廠商手冊」,內含階段時程與責任藍圖,保持與主辦方進度同步。

  1. 商品挑選與資源盤點

參展商品選定需與展覽主題目標設定明確且一致,以提升對目標族群的吸引力,資源盤點可通過回顧前屆展覽數據、產業趨勢報告以及競爭對手的參展風格,掌握目標受眾的需求與偏好,於此基礎上進行優化,依盤點調查可有助於展品選擇、展區的設計以及宣傳重點。

本階段邀請輔導業者參與會議共同決議商品篩選及目標設定並確認:展示內容、視覺風格、攤位佈局及機具配置,以達到完整一致性的視覺形象與訴求。

  1. 建立關係與目標管理

展覽不僅是銷售平台,更是一個與潛在客戶、合作夥伴建立長期關係的起點,主辦方提供官方網站(https://www.tamsa-fair.com.tw)使參展廠商能夠展示品牌資訊之餘,後續的聯繫資訊與問卷蒐集皆是一項協助企業積累品牌印象與事後追蹤的重要平台。

  1. 社群媒體與數位行銷

展前行銷的功能在於提前吸引目標觀眾的注意,可透過社交媒體預告、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推薦、合作媒體曝光以及電子報發送,增加曝光度以及提高線上、線下流量,吸引目標群提前關注活動,為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並提高參與度。

二、展中執行與現場管理

  秋天為豐收季同時也是每年農機展的登場季,本階段邁入展區裝潢施作的工法確認期,戶外展最大的挑戰為「氣候變化」,需慎防強風與豪雨,因農機展的場地位於毫無遮蔽的大面積空曠地,因此攤位結構的選擇與強化需審慎評估。

  1. 會展溝通與場地協調

積極參與主辦單位召開的說明會,確認展攤位置之空間規劃,了解該年度會展規劃之帳篷結構、搭建高度限制、水、總電力、插座配置(特殊用電與一般用電)等,建議依據往年氣候數據(颱風季)預先擬定場地裝潢材質選定與應變方案,需與團隊密切溝通並收集展品的規格、用電需求(計算設備用電消耗功率)、接待區、互動區設置等資訊。

  1. 攤位裝潢與結構

本次農業試驗所邀請15家智慧農企業進駐的參展空間為「單面開放式」,共計8個淨地攤位(3米寬x 6米深x 4米高),為縮短布展時間並減少施工廢棄物、維持攤位整潔,選擇以TRUSS與方柱為架構(以底盤搭配石柱:穩固與防風),搭配組合系統櫃(展示陳列),整合主視覺設計、色彩規劃、燈光配置、動線...等進行工程圖繪製。

確認展示設備所需外接的水管/電線/電纜需求,標示配電位置與規格於配置圖上並告知施工廠商,以防電力不足而造成跳電等意外,此階段需建構完整規劃藍圖並確保展示效果最佳化。

攤位示意
圖1:攤位示意

  1. 視覺管理與互動

為確保主視覺元素統一化,因此從看板、展櫃到數位廣宣圖像皆貫徹形象的一致性,空間動線將展示、體驗、招待進行合理分隔,確保參觀者流覽展品時可輕鬆深入產品與服務。

展場以3米高帆布(圓頂帳篷:高度限制 440cm)搭配具科技感TRUSS,主視覺以智農管控圖示與標語「智慧引領 科技賦農」搭配橫幅跨越整個展區成為背景牆,採開放式視角展現全視野的壯闊農地,運用高明亮彩度插圖描繪出農民應用智慧農機具的情境,訴求智慧機具所提供的科技感與便利性。

主視覺/ Truss
圖2:主視覺 / Truss

主視覺延伸 / 橫幅
圖3:主視覺延伸 / 橫幅

主視覺延伸 / 網路廣宣
圖4:主視覺延伸 / 網路廣宣

開放空間展示目的:使觀賞與互動具一致性,運用高低不一的系統櫃展示模型與機具,各區之間以不遮擋展品為主,確保各項主題的聚焦性,搭配機械演示體驗吸引民眾駐足與促進媒體曝光,達到強化品牌形象與展場話題度;大型農機具與說明牌展示搭配QR Code吸引參觀者以手機連線官網,引領線上瀏覽智慧農業成果並解鎖技術應用,提升與參觀者之間的互動。

  1. 場佈與執行

展覽期間場地的整潔與展品的安全管理至關重要,展覽工作小組需依據每場次與主辦單位的溝通會議後進行階段性環節安排與確實執行,確保現場有足夠的人力以及應急措施支援,以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經上述三階段(會展溝通+攤位裝潢+視覺管理)確認展櫃、燈光與水電等整合與溝通,妥善安排進場時序表以利場佈施作,以雲林農機展為例,取得佈展場入場時間與進場動線後(農機展場佈第一天皆以大型機具入場為優先)劃分階段性分配:攤位場地佈展執行主視覺帆布與櫃體施作與定點、櫃體海報貼合、水電測試完成後,接由參展廠商各自依據主題進行佈展,待參展商品與農機具依序進場並逐一完善確保佈展時程內完整到位。

現場成果展示
圖5:現場成果展示

展期中配合主辦單位舉辦講座的人力支援,展場內洽談及銷售紀錄、行銷問券以及活動結束之撤場分工皆需仔細統籌,除了強化參展體驗與品牌記憶點,更有助於展售期間的品牌推廣。

三、展後分析

  展覽結束後透過系統性追蹤與評估是檢視策展成效與優化後續參展策略的關鍵環節。

  1. 參觀者回饋收集

展覽期間可於現場設置意見箱、問卷表單與社群平台留言等方式,收集彙整參觀者對於展區設計、商品內容、互動體驗之建議,作為日後優化策展策略的依據,展後可經由email、Line@等方式進行再次溝通,提供延伸資訊或推廣優惠。

  1. 數據與流量分析

統計實體參觀數據(人數、停留時間、互動次數)、官網與社群平台流量、QR Code掃描率等指標,綜合分析展覽整體行銷成效與觀眾參與情形,進一步評估投資報酬率。

  1. 成果報告

總結展覽報告,如:展覽目標、執行過程、成效評估和經驗教訓,作為未來參展的參考資料。

結論:

  展覽是一項強而有力的品牌推廣方式,從前期規劃、中期執行到後期分析,每一步都密切相關缺一不可,執行包括市場調查、視覺設計、數位行銷到現場互動,都是影響展覽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好的展覽不只讓品牌被更多人認識有助於提升銷售,甚可逐年累積並建立長期的競爭優勢。

  以2024年參加雲林農機展為例,農業試驗所策劃整合了政府、產業與學術單位的力量展現智慧農業的成果,透過精準規劃與資源整合推動永續農業的理念,展現密合主題:創造安全便利的從農環境,經此展覽讓民間農企業與農民認識智慧農業的計畫宗旨與未來趨勢,加速招徠年輕化農民加入,以期未來發展更具活力、競爭力的智慧農業。

 

【參考資料】

  • 雲林國際農機展網站
  • 農業部, 《農政與農情》105年7月(第289期):以智慧科技邁向臺灣農業4.0時代
  • 農業試驗所:113年度智慧農業產業趨勢分析、專案推動管理及成果推廣應用會展管理概論(國立空中大學)
  • 〔CPC輔導〕:智慧農業產業趨勢分析、專案推動管理及成果推廣應用

~~作者推薦~~

  • 〔CPC輔導〕
    • 智慧農業產業趨勢分析
    • 專案推動管理及成果推廣應用
更多資訊請參考
AKM農業資訊平台

AKM農業訊平台由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所經營,旨在整合過去合作的產、官、學、研顧問專家,提供青年農民、產銷班、農民團體、農企業客製化的服務,進而提昇農業附加價值與生產力,共同開創台灣新農業時代。同時,將台灣農業科技實力擴散至海外,促進國際媒合交流,接軌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泰國、印尼、日本、澳洲等農產貿易市場。

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

本中心成立「在地創生服務團」從在地出發,透過人物境共好的思維,串接一級生產、二級加工、三級服務,結合產官學研各界能量,尋找資源創新價值,打造出真正屬於地方性及能展現與傳承在地文化特色的產業。

猜你喜歡
*
以小搏大創商機─國際展覽行銷關鍵

展會主要是在特定時間內提供一個交易平台,促成商貿合作的機會。拓展海外業務最適合的方式,就是參加的「國際性專業展會(B2B) 」。參加「國際性專業展會」要表現出專業性,做好整體規劃,掌握企業未來欲在國際上發展的方向,進而發展合作機會,創造企業發展的新藍圖。

*
華麗的展覽幕後:參展管理

展前完善的籌備,可達到參展效益最佳化。筆者利用國內外豐富的參展籌辦經驗,提供參展廠商建議,包含參展前資訊的蒐集、展位設計、爭取媒體曝光等,協助展覽籌辦者進行完善考量。

*
強化國際展會效益,提升臺灣生醫產業競爭力:深度分析與實務建議(以BIO北美生物科技展和MEDICA德國杜賽道夫醫療器材展為例)

國際展會是臺灣生醫產業拓展海外市場、建立品牌形象的重要平臺。然而,由於產業特性與國際法規的複雜性,參展所帶來的效益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累積。本文將深入探討臺灣生醫廠商在國際展會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機會,並結合實務經驗,提出具體的改善建議,以協助廠商提升參展效益,加速拓展國際市場。

*
疫後沉浸式數位展覽的進化

COVID-19疫情帶給全世界博物館及商務展覽巨大的衝擊,沉浸式數位展覽館成為最佳的解方,創造了結合尖端技術與創意表現的創新商業模式,發揮極大的商業潛力。疫情結束後,沉浸式數位展覽在生成式AI新科技進化下,將具有更大的價值,其發展前景甚至可能更加廣闊。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