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議題


追求顧客成功

追求顧客成功

2010/09/23 瀏覽數:6238

回顧產業的發展過程,從早期致力於提升生產力,著重產品品質,此一時期的核心優勢在於成本、品質、交期,誰能掌握此三項關鍵要素,誰就是市場贏家。但隨著內外在環境與時空的改變,上述要素必須賦予新的精神與內涵,亦即:「品質」要「創新」;「成本」講「價值」;「交期」論「速度」。

再談顧客滿意經營

再談顧客滿意經營

2010/09/23 瀏覽數:4123

日前筆者因公出國,搭乘的班機或許因為當天機上乘客人數較多,讓空服人員有些應接不暇,送餐程序及服務品質均未達應有的水準,既顯示不出係受過嚴格訓練的服務團隊,更看不出具有完善的服務準則及程序,令人好奇,如此信譽卓著公司,機上服務何以?

成也品質  敗也品質

成也品質 敗也品質

2010/09/23 瀏覽數:5063

依據報載,近幾個月來,SONY製造的筆記型電腦鋰電池因有過熱起火之虞,於全球各地宣布召回的鋰電池已超過800萬組。其中最大宗的戴爾電腦約召回420萬組;蘋果電腦召回180萬組;東芝約83萬組;富士通也有將近34萬組。據估計光是戴爾及蘋果兩家公司召回的支出就占SONY今年淨利的四分之一;而全球電池召回的損失初步推估將高達五億美元以上,帳面數字令人咋舌,而東芝、日立與富士通公司更表示,將針對因大規模召回筆記型電腦造成的公司品牌形象受損、生意大受衝擊,考慮向SONY求償。

驟變時代的執行力

驟變時代的執行力

2010/09/13 瀏覽數:1848

在變動已成常態的環境下,即便組織擁有縝密規劃的策略,若未具備強效的執行力,終究無法達成目標,創造出綜效。

體驗經濟,塑造對顧客的終身影響力

體驗經濟,塑造對顧客的終身影響力

2010/09/09 瀏覽數:9066

全球經濟型態繼生產要素導向、投資導向至創新導向後,目前普遍進入麥可.波特(MichaelPorter)所稱之「財富導向」;經濟發展已經進入能夠普遍地、大規模地滿足馬斯洛(Maslow)所論及的最高需求層次: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的階段。在製造業與服務業界線漸趨模糊的現今,每種產品和服務,最後終將因競爭激烈而降低成本,最後演變成價格競爭。企業要用什麼方法突圍而出?唯有掌握「體驗經濟」,發揮創造、創新能力,構築出一種讓顧客感動、驚喜、難忘與歡愉的「歷程」與「氛圍」,塑造對顧客的終身影響力。

從經營管理展開企業致勝作為

從經營管理展開企業致勝作為

2010/09/09 瀏覽數:7231

若我們從需求的觀點來看全球經濟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經濟型態的演變,是由「商品經濟」(Commodity Economy)逐步發展到「服務經濟」(Service Economy),再到當今的「體驗經濟」(Experience Economy)。在商品經濟時代中,據以競爭的資源基礎是建立在有形及靜態的生產要素之上,績效衡量的觀點著眼在投資報酬率(ROI)以及資產報酬率(ROA),由於此階段強調的是產量(Quantity),因而生產效率及要素成本自然成為提升的要項。隨著時代進步到服務經濟時代,企業資源基礎逐漸從有形及靜態的生產要素轉變為財務資源的運籌帷幄,於績效的觀點上更加重視股東權益報酬(ROE),除了關注產品的產量之外,更重視品質(Quality),因而對於資源的有效規劃及經營瓶頸的突破,成為提升的要項。

推動平衡計分卡的迷思與成功關鍵

推動平衡計分卡的迷思與成功關鍵

2010/09/09 瀏覽數:8378

農曆春節甫過,對所有企業主、專業經理人及各個組織成員,也剛度過了一次冷暖自知的年終績效評估洗禮,績效評估與連帶而來的論功行賞,常常讓企業主與主管們傷透腦筋、壓力倍增,而績效與獎酬制度與企業策略的落實、營運目標的達成、人才吸引與留用卻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不可不慎。

變化與演化

變化與演化

2010/09/09 瀏覽數:4846

有云:「師法大自然」、「以大自然為師」。確實,大自然的種種變化,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不少的啟示。就以物種的演化來說,隨著環境變化是許多物種繁衍乃至於生存的不二法門,尤其是對於許多較小的物種或較沒有攻擊與防禦能力的物種,改變自我順應環境變化甚至與環境融為一體,是牠們得以從千萬年前生存至今的主要因素。舉例來說,有一種蜘蛛,身體的顏色會隨著環境改變,在黃色的花叢中,牠的顏色是黃色的;而當攀爬至百色花叢之時,其身體顏色會發生巧妙的變化,不多久馬上就變成了一隻百色的蜘蛛,沒入花叢中與花合為一體,獵食者很難發覺牠的存在。

鏡子與窗子

鏡子與窗子

2010/09/09 瀏覽數:4496

日前有一因營運陷入困境而跳票的網咖連鎖業者,在債權人登門催討並向該公司表達不滿之際,該公司總經理回應的話語,令人印象深刻:「你們不應該找我,因為我也是受害者。」言下之意是他也沒有領到公司該付給他的薪水,公司也欠他錢,因此他也算是受害人之一。一家公司的營運遭逢困境,猶如一艘船艦因觸礁而擱淺,面對這種狀況,如果連身為掌舵者(或掌舵者之一)的人都自認為是受害者的話,那相信再也沒有人可以或必須為事件負責了。在美國911事件之後,發揮卓越領導能力鎮定指揮處理各種善後事宜,因而成為美國人民心目中新英雄的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在談及領導時曾經說了一句話:「領導是一種特權,但是必須扛起責任。」

領導者的風骨

領導者的風骨

2010/09/09 瀏覽數:3962

過去一年,對許多企業、許多領導人而言,都是一次嚴酷的試煉,前所未有的試煉。而從中,我們也看到了許多領導人因應逆境、面對問題的心態與做法。隨著領導人天生的氣質、個性、人生歷練、信念以及採取的方法,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不一樣的故事,以及不一樣的結果。關於領導,沒有絕對的公式,也沒有絕對的對錯。就以晶圓雙雄台積電與聯電來說,面臨半導體最寒冷的冬天,張忠謀董事長採取的方式是不裁員、不減薪,對內先安定軍心,再以遇缺不補及節流的方式,因應不景氣,今年初,在台積電尾牙的盛會上,就有員工表示,「最感謝的事,是沒有被公司FIRE。」台積電的做法,我們看到了一個領導人惜才、以員工為先的理念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