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尾理論VS.行銷服務

- 撰文者:
- 2010/09/10 瀏覽數:4920
被忽略的商機
事實上,在《長尾理論》一書出版前,曲線右邊的商機,並非全然被漠視,也有商家默默耕耘著這一塊不為人矚目的商機,筆者接觸過一家生產水管的廠商,就是具體的實踐者。
該家廠商並沒有將所有注意力都挹注在大訂單、大客戶的追逐上,相反地,不厭其煩、腳踏實地經營每一家銷售店以及每一位多種少量產品需求的顧客,雖然每位顧客需要的量很少,但因為顧客數量多,累加起來顧客量就不少。雖然因此需要的行政人員以及服務人員較多,但因利潤高,可以在維繫營運之際還有不錯的利潤。
由於服務做得好,顧客依賴性相當高,幾乎都是死忠的顧客,不必擔心訂單流失,更不必擔心競爭者的虎視眈眈,因為競爭者得要花時間、精力去深耕,才有可能插足此一領域,該廠商靠著的完善服務及有效通路,造就了無可取代的藍海優勢。
深耕長尾市場
反觀許多追逐大訂單的廠商,雖然拿到了大訂單,但是出貨量大是否有較高的利潤?並不一定,通常的情況是單價被殺得極低,造成利潤極微薄。雖然大量生產的模式,可以使成本及人力大為降低,但是,市場競爭者必然不會少,而且個個都是志在必得,造成削價競爭的紅海,讓企業營運倍加辛苦。
此外,習慣大訂單出貨量就如同吃嗎啡,久而久之養成依賴性,訂單一旦減少或被取消必定對企業造成動搖根基的影響。另一方面,若是品質稍有瑕疵,滿坑滿谷的退貨量,也會讓企業大喊吃不消。
《長尾理論》書中提到創投業者凱文.勞斯(Kevin Laws)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最大的利潤來自最小額的銷售。」拋開量大、暢銷的迷思,長尾市場的耕耘,值得企業多加思索。
猜你喜歡

T型人才的延伸在長尾理論的架構下,培養愈多個人能力似乎越容易找到匹配的企業對象,然而,要培養哪些能力,又該如何培養?可以從T型人才論加以延伸。T型人才理論指的是企業希望找到的人才一方面要具有廣泛處理一般事務的能力,也就是T的橫向部分;另一方面則要求必須有個別的專業特長,成為個人核心能力,也就是T型的縱向部分。這個理論在WEB2.0時代中有必要做調整,首先,在於T型的橫向部分,過往是泛指滿足工作各種相關的能力,但WEB2.0的精神是自主發展,此時的橫向部分應該著重於是個人既有、喜歡或具有潛力的各項能力。而T的縱向部分依然很重要,重點在於要把橫向部分與縱向部分積極地進行聯結。

價值決定權回歸消費者現今企業對WEB 2.0的應用方式,企業經營績效的提升,可以透過管理工具、策略方法與新技術來達成,但這些工具、方法或技術的應用背後有一定的核心思維存在,思索WEB 2.0特性下消費者行為與企業經營模式間的關係。

堪稱神人等級的立達軟體科技創辦人李明達,具有深厚的機器人設計軟硬真功夫,但他不躁進,蹲10年馬步,只專注經營半導體、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產業,藉由鑽研技術提升競爭門檻,拉開與對手的距離,終於搭上智慧機械/機器人商機的高速列車。這條機器人築夢之路,李明達走來步步踏實。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