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科技擁抱綠金潮 國際超能源 品牌號角響起


  為了不讓電影《2012》成真,節能減碳從口號轉變為企業發展策略。許多企業開始投入研發環保新科技、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搶食綠色經濟的大餅。在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電力系統領域, 磷酸鐵鋰(LiFePO4)電池成為各國大力推廣的動力電池,磷酸鋰鐵具有節能、高能量密度、低廉價格、高安全性等優勢,適合用於電動車、LED照明、電動手工具,是鉛酸電池最佳替代商品,未來將成為高功率電池主流。

  然而,當世界各國把動力電池的聚焦於發展磷酸鋰鐵電池,卻由於此種電池特性,目前所使用的磷酸鋰鐵電池組,大部份未將保護功能設計在內,以致於過度充放電,降低動力電能的發揮,無形中也縮短電池模組使用年限。

  就在國際大廠陷入瓶頸,台灣率先全球提出解決方案,國際超能源研發出磷酸鐵鋰電池保護IC,具優異保護功能,針對不同品牌的一致性不足所設計的特殊功能,可匹配於所有品牌磷酸鐵鋰電池,已獲國際大廠認可,將可廣泛運用於電動汽車、電動機車及腳踏車電力模組,出貨量穩定提升,為進軍綠能商機吹起成功號角。

尖端技術傲視國際

  國際超能源從事超高容量電容器開發製造,提供有效的電源管理與效率化的IC模組與解決方案。產品運用於航太、工業、商業、家用市場等,目前以電動汽修工具為主要市場。國際超能源總經理林文華表示,國際超能源以OEM、ODM並行,特別專注在電動工具的設計、研發能力,目前以日本電動工具市場為主要獲利驅動,並代理全球電動車大廠必翔公司鋰鐵電池銷售。

  「我們做的是屬於技術高端的產品,市場替代性不高、產品生命週期也長,主要倚賴技術深耕與研發提升獲利。」國際超能源在動力產品打下一片天,雖是代工,今年開始在產品上印出「technology by Apogee」間接累積品牌能量。

  「日本冬季下雪,車輛需要拆卸輪胎的電動版手,我們研發適合方便的拆卸工具,老人、女性都容易使用;我們也已和日本合資成立新公司Apogee Japan,搶攻這塊市場,並延伸至其他新興國家。」發展品牌企圖強烈,國際超能源蓄勢待發,但深感品牌專業人才不足,以致於品牌策略零散不一致,國際超能源尋求政府協助,申請通過經濟部中小企業處「98年度輔導中小企業建立品牌行銷管理計畫」。

  以國際超能源既有體質為出發點,融合顧問的專業經驗,協助推動合理化、訂定、修改、強化,及建立各項品牌發展制度,以適合企業本身的需求,同時符合市場及實際的運作,真正提升品牌競爭力,並組成品牌發展團隊,以互動式教學讓員工了解品牌的意涵及價值、打造全員品牌意識。

羽翼漸豐續寫傳奇

  針對國際超能源的產業特性與企業目標,輔導團隊將品牌知識導入全公司,並建立品牌文化與系統,由於目前Apogee識別系統不一致、銷售簡介未能有效聚焦,輔導顧問整理企業既有之對內與對外視覺設計的運用項目,統一規劃相關物品表現技法,讓消費者在短時間內了解產品內容及特色。

  同時採取個別輔導與跟催;屬跨部門或全公司性質事項,採集會式輔導或會議check方式,訂定合理的執行進度,確實做好品質管理,並導入KPI之規劃-控制與PDCA協助落實輔導成效。經由一連串的品牌策略與品牌視覺規劃運用、行銷企劃,建構完整的Apogee品牌精神。待Apogee品牌羽翼漸豐,國際超能源將為科技島台灣寫下一頁新詩篇。

更多資訊請參考
ESG永續發展學院

企業淨零轉型壓力日增,國內出現綠領人才荒問題,過去70年來,CPC陪伴國內企業走過各階段轉型期,適時導入管理變革與人才培育策略,面對永續議題,CPC已訂定ESG永續發展系列職能培訓藍圖,針對製造業及服務業之不同性質,提供不同的培訓課程!

溫室氣體查驗證服務

本中心為使國內企業營運能與聯合發布ESG企業經營指標相符,111年度成立ESG新事業發展委員會;奠基過去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與ISO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驗證之基礎下,率先其他國內管顧機構獲得ISO14001及45001驗證通過,取得ISO環安衛雙認證,正式成立「ESG永續發展學院」,開辦永續經營系列課程,透過北中南各地訓練中心,為企業提供絕佳綠色人才養成修練道場。

猜你喜歡
*
FGD惠嘉電實業》開啟廢料第二生命 綠浪潮的循環推手

如何把碳排放與碳支出盡力縮減歸零?在節流之外,換個角度由減廢再生「開源」也是好方法。惠嘉電實業身為中部地區廢棄物處理廠龍頭,又是如何在ESG淨零轉型上扮演產業製造生產鏈的循環推手,變廢為寶、點石成金?

*
大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廢棄物變身新亮點 循環經濟中萌發的綠色商機

炎炎夏日,一杯清涼的手搖飲料是許多人的心頭好,根據財政部統計,全台灣的手搖飲料店至2021年9月底共有26,255間,較2020年底成長1,587間,疫情中仍然逆勢成長,驚人的數量不僅凸顯台灣人熱愛手搖飲的程度,也帶來值得深思的議題,使用完的塑膠飲料杯究竟該何去何從?


*
精實管理七大浪費與綠色生產碳減排漫談

本文在探討隨著臺灣2050淨零轉型政策的推動,產業界在智慧製造轉型中面臨的碳排放挑戰。傳統的智慧工廠建構雖然提升了生產效率,卻也帶來了高度的電力需求並與減少碳排放的目標形成矛盾。為解決此問題,建議結合精實管理的七大浪費改善原則,以探討碳減量的可行方向。具體而言,透過適時生產、流程優化、物流最佳化、製程精簡、庫存控制、無價值動作消除和品質管理等手段,來降低碳排放。這些改善方向不僅有助於實現智慧製造,同時也促使企業朝向更環保的綠色生產模式邁進。

*
綠色設計思維打造企業永續發展競爭優勢

「限量」一詞在消費市場常常能創造獨特的吸引力,因稀缺性吸引消費者搶購擁有,而當今有另一項不僅「限量」而且僅有一個的地球,正因人類過度的開採、製造、消費、廢棄等行為加劇環境的劣化速度,造成人類的生存環境不可逆轉的影響;而企業在此刻若能捲起袖子推動對環境及消費者溝通的永續保護目標作為,選擇在生產和顧客消費過程中之正確策略和新服務,將能夠搭上消費者認同與支持的市場競爭優勢…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