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創新研發現況

- 撰文者:
- 2013/07/02 瀏覽數:7005
隨著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的改變,台灣經濟發展主軸由早期以農業為主,轉至工業,之後再轉至服務業。近幾年來服務業產值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日益上升。根據統計資料,2011年度我國整體服務業名目GDP約新台幣9.4兆元,占GDP的比重達68.8%,台灣總就業人口達1068萬人其中服務業佔整體近六成(58.59%),平均就業人數627.5萬人,每年就業人口皆以緩慢成長(經濟部,2012年)。由各項數據顯示,服務業成為我國經濟的主流無庸置疑。
但在服務業的研發創新上,我國服務業投入的研發經費,歷年來皆低於製造業,近5年(95~99年)服務業研發經費佔總研發經費於6~7%間,顯示其在研發支出上,與製造業比較相對不足。依據行政院國科會2010 年版《科學技術統計要覽》的數據,我國在2009 年的研發經費為新台幣3,671.74 億元,較上一年度成長4.49%。一如往年,高達70.1%的比率是來自企業部門;其次是政府部門的16.77%,以及來自高等教育部門的12.75%;私人非營利部門僅有0.37%。由此可知,企業部門一直是我國研發經費最主要的來源。依行業別區分,企業部門的研發經費以製造業占最多,其投入之研發經費合計約為2,378.2 億元,占全體企業部門研發經費比率高達92.39%;而服務業研發經費則占全體比率7.30%(約268.04億);其餘業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用水供應業、汙染整治業,以及營造業)合計僅占 0.31%。製造業的研發經費遠高於服務業。
另外,前大陸服務業產值占GDP的約四成,遠低於先進國家服務業占GDP七成的比重,加上近年來,大陸開始強調內需市場的重要性,而其中又以擴大國內消費為主,這些大都與服務業有關(中經院,2010年)。因此,未來大陸經濟發展中服務業亦是扮演著關鍵角色。目前政府正積極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考量將部分服務業,納入我方提出之ECFA早期收穫要求清單項目,目前清單包含研發、會議、展覽、製品設計、電影經紀、運動休閒、空運服務電腦定位系統等服務業,協助業者取得領先競爭對手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之優勢,順利拓展國際及大陸市場。處在知識經濟時代中,台灣產業轉型須透過不斷的創新來提升本身之競爭力,以因應產業結構的改變與企業經營型態的變革,以及全球市場國際化、自由化的衝擊(ECFA服務中心,2012年)。
根據世界銀行發行之「2011年世界發展指標」,2009年各國GDP中,服務業佔比美國為77%、加拿大72%、英國78%、德國73%、南韓61%,香港服務業92%為全球第一,因此服務業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大體上皆呈現穩定上升的趨勢(商研院,2011年)。綜觀台灣整體產業環境,服務業佔民國100年全國GDP的總產值68.8%,已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主導性產業,尤其是服務外銷的部分更是近來市場開拓重點。
為了因應此趨勢及政策,政府特研擬「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SIIR)」,唯一針對服務業補助型之計畫,以協助鼓勵服務業業者投入新服務商品、新經營模式、新行銷模式之研究或新商業應用技術之開發,並提供個案補助方式來分攤業者研究開發經費,鼓勵業者自主從事以創新為思考之計畫工作,引導新業態及新業種之產生進而強化業者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透過補助研發聯盟來提升業主本身的能力與吸取更多經驗,並產生綜效之經濟效益來為品牌價值加乘。
SIIR計畫第二期程(99年~102年)整體目標於四年期程中第一年已完成規劃,預期效益亦為依據四年總目標分配完成。計畫主軸以鼓勵服務業創新為主,現階段配合「三業四化」政策執行,以101年度依循創新主軸,發展藍圖為推動「產業結盟合作」,放大創新研發能量,除研發聯盟類別之補助標的須配合產業發展政策,且須針對加強鏈結上中下游體系或產業聚落共同關聯性大之研發議題,進行共同研發,藉以誘發跨境營運模式的建立。102年度則針對「國際化政策」加強「加值應用」計畫資源挹注,以創新模式為基礎,研提前期補助計畫之加值延續方案,並以商業營運測試、品牌建立推廣及通路開發拓展為主軸,且目標市場以海外為優先。審查與結案效益皆以聯盟化、國際化營運規劃為評估指標,並能配合服務業現行政策。
自95年推動本計畫以來(95~101年),帶動了台灣服務業創新發展激起漣漪的效應,共計補助1,171案創新研發計畫,帶動業者投入研發經費逾29.86億元,協助創造營收增加逾151.5億元,引發促成投資額逾65.89億元,增聘研發及相關衍生人力6,525人,其帶動的經濟效益成果豐碩,詳如下圖1至3所示(經濟部,2012年)。
圖1、95~101年歷年補助效益
圖2、95~101年歷年補助案件數分佈
SIIR計畫逐年增加受理業者創新研發計畫,可發現服務業對於創新導向的發展越來越活絡,為激發產業創新思維、推動服務業創新研發。每年都彙整全年度個案計畫及執行資料,並運用靜態如成果彙編、個案研析、優良個案輯…等,以及動態如個案成果發表會、業者交流會等方式引導業者從學術與實務方向以了解服務業創新研發。長期而言,此種創新思維的擴散可啟迪產業創新思維、累積創新技術資產,達到強化我國服務業核心競爭能力,更可為未來服務業國際化的發展建立良好的基石。
圖3、95~101年歷年補助案件數企業規模分佈
從過去SIIR計畫的補助數據分析發現,中小企業佔據高達91%以上,顯示出我國企業規模比例上的一個縮影,更突顯中小企業於創新資源投入上所面臨的資金困窘。基於此,計畫除了藉由資金的挹注,作為提升研發能量的方式外,另外鼓勵服務業業者從事研究創新投資,帶動產業整體產業成長。
小結:
服務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其發達程度是衡量經濟社會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標。服務業之種類多元,業別繁多,故相關補助計畫除根據服務業發展趨勢及現行政府政策方向協助業者之創新研發計畫,並藉由相關措施之配套,精進補助計畫之核心內涵,促使服務業者進行更多元性研發創新,協助服務業精進其創新研發並儼然成為產業標竿,促使更多企業自主投入創新研發。
102年度冀望在政府政策與資源的相互配合下,讓服務業更具有「高附加價值」、「創新能力」、「促進就業」及「接軌國際」之能力,運用過去成效作基礎以延伸,使服務業業者能持續提升創新與服務內容的品質,讓服務業是台灣經濟未來發展的驅動力量。
【參考文獻】
- 經濟部,2012年,經濟部電子報 http://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Epaper.aspx?menu_id=1341
- 經濟部,2012年,2012年商業司SIIR計畫報告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0 年,《2012年科學技術統計要覽》
- ECFA服務中心,2012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http://www.ecfa.org.tw
-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100年,100年商業服務年鑑。
-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電子報,2010年,中國大陸服務業對外開放趨勢之研析
SIIR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
電話:北區(02)2701-1769分機231~244 南區(07)336-2918分機01716
聯絡信箱:02407@cpc.org.tw、02968@cpc.org.tw
地址:10657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41-2號5樓之1
猜你喜歡

我國已由工業轉向服務業發展,服務業對促進經濟發展,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可說服務業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為因應產業發展趨勢及創新政策,政府特研擬「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定位以鼓勵服務業投入新服務商品、新經營模式、新行銷模式、新商業應用技術之擴展,並提供個案補助方式來分攤業者創新研究經費,鼓勵業者自主從事以創新為思考之計畫工作,引導新業態及新業種之產生,進而強化業者的核心競爭力。

服務業投入創新資源後,是否對企業創造新的契機?筆者以SIIR計畫結案企業之績效分析,從誘發營業乘數、誘發投資乘數、就業均數、人均提升產值等效益來看,以「商業連鎖加盟服務、批發、零售、餐飲」業態,在執行計畫效益中優於一般服務業水準。若以計畫人力投入情況觀之,可知在創新過程中,以高學歷之人力投入較高。其中,值得注意是「批發、零售、餐飲」等業態在計畫人力投入上,專科以下的學歷比例較高。因此,未來「批發、零售、餐飲」等業態宜持續強化人才培育,促使執行創新計畫人員的能力獲得更大幅度提升,並配合政府「三業四化」政策下朝向國際化前進。

服務創新需要透過試營運、市場驗證以證明是否有價值,而商業營運與創新活動皆可視為測試市場價值之方式,但通常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且投入後常會有較高風險,故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Service Industry Innovation Research,簡稱SIIR)因此誕生為企業分攤部分的資金風險;而SIIR計畫功能亦希望透過補助方式協助實踐服務、延續創新價值、更能夠提升服務品質,突破產業轉型之困境。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