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管輔導技術與能量管理


  最近常聽到能量管理這名詞,對於經常往返製造業工廠與生產工站間,面對的都是機械設備、人員物料,理所當然會認為這大概跟能源或資源的管理有關,舉凡水力、電力、人力、物力等…,後來無意間在哈佛商業評論中又看到能量管理(Manage Your Energy, Not Your Time - Tony Schwartz)一詞,好奇之下便花了點時間閱讀了一下。

  原來長期以來在工作職場上,我們發覺時間總是不夠用,一天內很多重點而且必需的首要工作,大時候都被瑣碎的事情耽誤了,事倍功半非常沒有效率,深入探討這不光只是對於時間的掌控不夠精確那麼簡單,真正的關鍵來自於每個人的『身體』、『情緒』、『心智』、『精神』這四大能量能是否能獲得充分滿足與充份調息。

  而大多時候我們對於人們能量的認識,絕大多數是以人們生活能保養健康沒有病痛為既定印象,就好比企業的運作只要能賺錢獲利永續發展就好,但企業就如同個人一樣,分工專業各司其職,就如同是個人(細胞)、團隊(器官),還是同盟組織(二個以上器官)同時協調作業,如何用有效率簡單又快速正確的方法,就可以讓賺錢獲利這件事能有顯著的積累成長,既不需要延長工時靠加班來完成工作,也能把品質的要求控制在既定的標準內。

  或許我們可以把能量管理中談到的『身體、情緒、心智、精神』做些聯想,『身體-企業團隊組織』充足合宜的教育訓練、標準有紀律的日常管理。『情緒-企業士氣氛圍』面對問題困難時的正面態度,並隨時保持感恩的心情,自我反省。『心智-企業核心競爭力』長期致力於本業的經營拓展或研究開發設計與生產改善工作的深入研究。『精神-企業制度文化』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事,歸納一下做為長期以來於經管輔導技術實施成效方面的心得感想。

  在面對企業經營管理輔導的過程中,如果在一個年度的改善項目工作執行完畢後,會覺得團隊士氣低落但又沒完成多少成果,那通常是因為顧問沒有妥善安排改善項目按進度推動時「單一能量」的流轉控制,一直在四個面相中的能量中不停的切換,導致輔導改善的過程中能量焦點無法長時間集中,但時而感性精神喊話以退為進,時而理性強力要求績效結果,軟硬兼施難道不好?而這又代表什麼呢?

  舉例來說,以企業經營管理輔導而言,大多為期一年,而顧問也會在一年內依參與輔導的團隊做一年期輔導期程的安排,就好比一般人一早到了公司,先開始處理手頭上日常的業務事件,然後你的電話響了,是你的主管打來的突發事件,所以就馬上接起電話去記下工作內容,完畢後繼續處理你日常工作並惦記主管交辦的事項,『情緒』能量開始受到影響,事倍功半。

  而顧問初次到受輔導的公司也先是要求進行基礎資料的蒐集歸納並訂定改善目標,接下來參與輔導改善的團隊就會開始丟出以前公司沒有辦法解決的議題來,請求顧問協助。

  這樣情形如果在個人就會讓自己在不同的情緒能量中切換,就好比顧問會為了專注於團隊的意見而開始修正輔導項目內容有關在注重『情緒-企業士氣氛圍』而變化,一年後最終影響當初設定的目標,很無奈的是這往往是你的主管、企業經營者(老闆)帶頭影響的而不自知,最後的結果如果他們能體認虛心接受那還有突破空間,但往往都是你(顧問)的問題,你的個人情緒能量,公司的『情緒-企業士氣氛圍』又再次受到影響。

  當然『身體-企業團隊組織』、『心智-企業核心競爭力』、『精神-企業制度文化』,亦會再往後的輔導進程中,因應不同的改善項目和要求,進而持續不斷的受到沖擊和挑戰,這時顧問的個人特質就顯得重要,例如輔導大公司的經驗、堅持把事情做對的意志力,明辨是非第三方立場的堅持,無謂耳語與言語暴力等。

  輔導企業時四個面相的能量隨時受外力干擾切換會有什麼後果?只能說改善的過程會很沒有效率,原本只要三個月可以做出成果的項目,團隊可能花了半年都還原地打轉,甚至還會忘記曾經執行過什麼,然後就推拖工作忙、出貨旺季等說法帶過,上位者的要求碰到輔導改善似乎是二股互相抵消的力量,一旦碰撞就是船過水無痕,無形中就開始消耗企業的能量造成內耗,彷彿顧問與老闆的立場是對立的。

  所以如果企業輔導改善要能有成果,那麼顧問就得隨注意與經營者(老闆)的溝通與共識的同步,並注意紀錄輔導進程中,四個企業能量面相切換的時間點與施力點,並且把過程標準化、公開化,變成企業知識管理範疇的一部份 (完) 。

【參考文獻】

  • 哈佛教你做好自我管理-第四章 能量管理新顯學 - 東尼.史瓦茲 (Tony Schwartz)
更多資訊請參考
卓越經營服務團

CPC身為提升生產力、品質力之機構,責無旁貸地挑起產業振衰起敝的重責大任,承襲過去工業自動化服務團之精神,協助企業克服經營管理瓶頸,邁向卓越。因此,成立卓越經營服務團,以顧問服務、顧客滿意進而創造顧客成功為目標,策略思維乃以二次生產力運動與生產力再造為訴求;以跨產業為區隔,鎖定服務族群;服務能量含括第三級產業與跨域整合。

猜你喜歡
*
認識台灣產業結構優化 探討企業深化訓練與輔導作法

近期政府積極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政策,謹以過去長期提供企業訓練與輔導之經驗,期能提出一套協助台灣產業結構優化之深化作法,以提供企業加速落實轉型升級工作,在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上,能善盡社會回饋責任。

*
那些部落教我的事-從部落經驗談部落產業輔導應有之態度

有感於顧問業中大多數的夥伴較缺乏跟原住民族或部落接觸的機會,加上業界有關經營管理或產業發展的理論及案例多半來自於主流社會,以至於從事部落產業發展計畫專案管理或部落產業輔導似乎對許多夥伴而言是相對陌生的,因此我希望憑藉自己過去的部落經驗提供讀者一些建議,從調整自己的觀念和態度層面做起,相信要成為優秀的部落產業顧問並不困難。

*
如何運用企業診斷與導入輔導管理循環

未來公司要達成的目標,我們要很清楚知道我們的願景在哪裡?然後透過這個願景運作的過程,我們不斷的去了解現在的績效到底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哪裡有可以再改善的空間?有可以再努力的空間?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