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溝通


  在工作、生活和社交上都離不開「溝通」。但溝通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藝術,願意溝通並不意味著就能擁有溝通的能力,而溝通能力是需要經常地學習、不斷地練習且細心體會,才能漸入佳境,熟能生巧。

  所謂溝通就是將訊息以及其涵義,經由各種方法或媒體,傳達給他人的程序。在企業裡,溝通就是提供一種訊息,以增進員工對公司或彼此間的了解,鼓舞員工的士氣,提高工作滿足的一種手段,因而獲得良好的工作績效。

  在現今競爭白熱化的環境中,每個人隨時都會接收到各式各樣的訊息,如何將所欲表達的事項有效傳達出去,且將他人欲傳達的資訊有效的接收,都是十分重要的。溝通不良的結果,除了造成衝突外,更可能造成工作的延誤。

  玆將溝通的重要性彙整如下:

  • 資訊與通訊時代的必備工具

溝通是個人或團體之間傳達觀念、態度或事實的一項重要工具,在組織中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舉凡家庭、學校、企業或整個社會中,溝通行為可說無所不在,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際間的衝突與不滿,往往都是溝通不良所造成。

所以,溝通是共識的基礎,也是達成組織目標的重要過程。溝通不僅可以促進組織內部各工作成員之間的協調,同時也協助管理者做最佳的決策。

溝通模式的要素包括了訊息來源、訊息內容、傳送管道或媒介、對象及回饋…等。訊息內容則包括語言、文字、聲音、顏色、圖表、符號、行為、表情或儀態…等,傳遞的管道一般有談話、會議、演說、電子及印刷媒體、公文信件、期刊雜誌、影音檔案…等,而回饋即是說明溝通是一種雙向且連續不斷交互作用的過程。若由於訊息詮釋的曲解、情境的干擾或連繫管道的阻塞,則溝通將會造成無效或失敗。

如果說「管理」是透過他人共同之努力而完成工作的一種科學及藝術,那麼「溝通」就是管理的重要工具。要了解,有效的溝通才能使全體員工同心協力並形成共識,達成組織目標。

  • 掌握主題,表達清楚明確

舉例而言,在一個業務會議中,某位主管報告該部門的業務執行狀況時,開頭說:「我對本部門的執行情形,全部交由XXX聯繫,因為跨部門交辦,我了解並不多。」然後接著說:「你們都知道,我對這方面業務並不熟悉。等一下XXX報告時應該比我更詳細很多。不過,我想我還是把我所知道的向大家說明一下。」

聽了他這段話以後,在場的人自然不會期待他的報告內容會有多少重要的參考價值了。因此,要充份傳達訊息,必須要徹底了解溝通的主題,也應該了解溝通的過程。

  • 表達切合實際、合乎情理

溝通者所傳達的訊息必須是實際發生的現象或是意念的傳遞,並且必須合乎人情義理,令接受者容易感到貼切與真誠,並避免高談闊論與天馬行空。

  • 容納多方面的意見

當今民主的時代裏,可貴的是多元化的思考與意見,企業內的主事者要能察納雅言,接受公評,展現寬廣胸襟,才能獲得他人支持與敬重。

  • 避免自以為是的方式

貶低他人或給他人刻板的名稱,都會帶給對方不悅的感覺,甚至反感與衝突。例如說:「他什麼都不敢去做,真是懦弱,根本就是個扶不起的阿斗!」此外,指導他人應如何做事,更可能帶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例如:「你看吧!不聽我的話,早就告訴你會出差錯。」

而對他人的行為進行分析與解說,更會給人武斷的感覺。例如:「我根本瞧不起他,只是打腫臉充胖子的傢伙。」喜歡在口頭上得理不饒人,最容易使人消極抵抗,甚至躲避任何可能和你接觸的機會。

所以,企業裡任何溝通環境的形成,管理者免不了要負大部分責任。在與部屬溝通的場合,管理者要能掌握機會,創造一個坦誠的、愉快的、解決問題導向、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溝通環境與氣氛,並運用溝通技巧,將曲解的現象減到最低。

  • 同理並尊重別人的感受

所謂同理心,正如古諺常說的:「將心比心,心同此理。」,是一種與對方之間的共鳴了解,需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才能達到這種共鳴性的同理心。並且同理心不僅只是了解就足夠,還需要把這種了解表達出來,讓對方知道,使他感受到你對他的了解與接受。

因此,同理心可以說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辨識、體會他的感受、想法並將之恰當地表達出來的過程。」

  • 信心、幽默兼顧

人際溝通時宜展現出謙虛、誠懇、尊重的風範,然而,不卑不亢、充滿信心、樂觀進取也是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幽默是人際溝通的潤滑劑,容易達到自娛娛人、賓主盡歡的境界。

  • 積極的傾聽

當仔細傾聽時,接受者與訊息傳送者都在思考,這樣才能容易讓訊息聚焦。不過,許多人都不是好的傾聽者,畢竟當一位好的傾聽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必須全神貫注,並保持理性的頭腦。

如果溝通者能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設想,暫時保留自己的意見,專心聽對方所講的,這樣才不會扭曲對方的意思,則有助於自己成為一位好的傾聽者。

  • 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在人際溝通場合,我們可能在和好朋友交談時使用較非正式的語言,和父母談話時,使用較正式的語言。在團體中,我們可能和同儕使用較非正式的語言,和主管談話時用較正式的語言。上述每種情況,要選用不同的語言。

適當的使用溝通語言,也必須能敏感地察覺到會冒犯到別人的用語,語言上的許多錯誤使用,如性別、種族、年紀、殘障或是其它明顯的特徵有關,會被認為是輕視他人或團體的語言。

因此,在與人溝通時,應避免使用帶有敏感的字彙,否則,會引起對方的誤解或反感。當然,在這多元化的社會裏,若能培養多種語言(包括外國語言)的能力,將會受到更多人的歡迎與支持。

  溝通是管理的重要因素,更是企業員工士氣的原動力,也是達成企業目標的基石。資訊與通訊是二十一世紀時代的特色與主流,一個卓越的領導者就是要讓大家感受到一份感召的力量,讓大家看到未來的希望和願景,對企業產生信任、建立信心,進而與企業成為生命共同體,當然,要達成這些使命,就需要仰賴有效溝通、營造共識。

  所以,如何運用同理心與人溝通、協調是很重要的,除了需要以溫暖的心去關懷別人之外,更需要一顆冷靜而理性的頭腦去分析事物,並以體貼的態度與人交流及互動。能夠做好這些,相信我們都能成為一位溝通好手,為組織貢獻良善的效益。

更多資訊請參考
教育訓練網

CPC整合內外部顧問、講師、學者及專家,透過公開班及廠訓,為企業界培育無數傑出人才。培訓內容包含:經營領導、策略規劃、ESG永續發展、智慧製造與數位應用、生產/品質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發管理、設計創新、財會與內控管理、專案管理、勞工與消防安全、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語言進修等。

猜你喜歡
*
基層主管的神妙溝通撇步

我們無法用理性的科學方法去驗證血型、星座等此類「神妙」的學說有多高的可靠性,且關於這些學說的內容與論點更莫衷一是,然而這類學說在管理面向卻往往在溝通協調的功能上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尤其身為基層主管者常須同時面對上下的壓力,如能多所涉略歸納,掌握並善用這些神妙關係進行溝通,將可發揮事半功倍之效果。

*
職場溝通心理學,主管員工零距離

溝通能力與人際關係深深地影響一個人在職場上的表現,而傾聽則是改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的不二法門。

*
認識冰山下的心口不一讓您達到有效溝通

表達是把自己的想法、思緒、情感及意圖等,可能透過語言、文字、動作或是表情的方式傳遞他人,達到理解自己。不論是用出色語言、還是優秀的文字表達力,日常生活中,不管在什麼場合,一個「會表達」的人總是獲得較多的關注,「會溝通」更是加速許多成功事件不可或缺的要素。

*
良好的溝通協調讓每件事都變成事半功倍

溝通可區分為「傳送者」與「接收者」,簡單來說傳送者就是把自己的需求透過肢體、語言或文字的方式有效且合乎禮儀的讓對方知道,而接收者就是在傾聽他人需求時,從隻字片語中擷取所需要的資訊、抑或是透過提問方式過濾龐雜的內容進而理解對方的意思。

*
從狀況共有到共識促成》善用溝通工具 凝聚團隊力

早期創業家 1 個皮箱走天下,時至今日,此企業經營思維已轉變,如今企業更重視加入群眾智慧解決問題,透過凝聚對企業願景、策略與實踐行動的共識,以群智續航企業的永續發展性。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