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AI,未來職涯你會在哪個位置


  今周刊文章《AI來襲 掀職場存亡戰》開頭就寫著「工作殺手阿凱的告白」,說的是身為智慧製造設備的工程師,他在輔導客戶導入智慧生產線時面臨的現況與心理壓力,因為每次去新客戶工廠輔導時,那些在生產線負責顧機台的工程師,看到他就像看到仇人一樣,總是不太開心。但阿凱不怪他們,因為他知道他的出現,代表他們之中有些人要失業了。

  但你知道嗎,阿凱原本其實也是個只懂傳統設備製程的工程師,因為看到AI人工智慧在製造業的應用越來越成熟,所以他選擇積極了解學習新系統新技術,也許開始有些吃力,但他知道非懂不可,因為他知道站在產業第一線,AI淘汰賽已經開始。

  如果你在Google上打「AI」、「工作」,你會發現有許多的報導,甚至有人開發出可以運算各種職業被機器人取代機率,他們都在告訴你,10年內有越來越多職業將會被取代,但同時也提出,有一些新的工作正在崛起。

  未來,無論是無人工廠、無人商店或是機器人分擔了理性又繁複的工作,我們都將會面臨工作型態或職場環境的轉變,許多原有特定職能將會被取代、移轉,但這也意味著會出現新的工作方式,再創造出新的工作職能,更需要人類判斷力和創造力的職能轉型。

  奧美集團人資長費思桐為AI浪潮下的未來職涯下了註解:

  「就像你要去一場長途旅行,面對未知的挑戰,你會在背包裡放什麼工具?」

  「第一,你必須先建立你的職涯生態系統,包含專業能力,讓你在工作上可以更靈活去面對挑戰,以及可以支持你的人脈資源;最重要的是持續推進的動力!」

  在30-40年漫長的職涯裡我們會經歷各種階段、面對新的挑戰,所以我們更需要學會定期檢視自己的「核心職能」、「專業職能」與「管理職能」,也唯有隨時調整心態,去面對、接觸,並學習新領域與新職能應用,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動權,適應新角色,迎接AI時代的挑戰。

  馬雲說,「人有智慧、機器有智能、動物有本能」,人擔心技術是因為缺乏對自己的自信和想像力,但不用擔心AI取代人類、消滅就業,因為技術科技是為人而存在。就像過去所有的技術演進一樣,同時也會帶來新的就業機會。

  我們都應該要像阿凱,在關注產業趨勢的同時,檢視自己的現有的職能,找出自身的不足,透過計畫性的學習,強化不足與未具備的職能,在AI浪潮中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規劃屬於自己的職涯發展路徑。

【參考資料】

  • 今周刊(no.1117),AI來襲 掀職場存亡戰。
猜你喜歡
*
不是只會搶工作》AI幫助職場更人性化

隨著新科技的快速發展,大家總擔心AI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但其實AI不是只會搶走工作,它更能協助企業進行良好的內部溝通、實現更人性化管理及提高效率與生產力⋯⋯

*
AI重塑工作的性質

在新經濟時代之下,運用機器人的工作領域越來越廣泛,然而就業率並未因此下降,說明人還是有存在之重要性,但可能必須具備新的能力,如領導力、創造力、團隊合作等增進社會情感相關技能,搭配機器人的運作,帶領企業走向新的高峰。

*
遠距不減你的工作實力

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許多企業為了降低群聚風險開始採用人力分組、異地辦公或在家上班的方式來工作。面對工作場域的轉變,遠距工作要如何維持個人自律能力、效率及團隊合作默契...

*
疫情後的新工作型態

日前為了因應疫情爆發,各國先後推出多項措施限制民眾出門,許多企業也紛紛實施在家上班(WFH)政策。現今整體疫情逐漸趨緩,部分國家開始解禁復工,對於已經適應在家上班的員工來說,則必須重啟出門工作的生活節奏。

*
如何看待人工智慧改變工作型態的衝擊

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憑藉處理和分析大量數據的能力,人工智慧系統可以執行曾經只有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複雜任務。在當今快速發展的世界中,人工智慧和自動化的進步正在以我們從未想像過的方式重塑我們的職業。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