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設計思考

- 撰文者:
- 2021/05/11 瀏覽數:359
設計思考並不是一門新的學問,而是在近年來被廣泛的收到各家公司的注意,因為有許多的成功的案例更能凸顯出設計思考的重要,也能藉由這樣的一種行為模式,進而大大提升了企業本身的價值。
過去企業對於新產品的開發,往往先檢視本身企業所擁有的技術層面,進而做市場調查,調查產品的競爭對手以及產品未來市場的發展性,這樣的理念往往只能一小步的提升公司本身的競爭力,而無法像是運用設計思考的方向,所有的產品以人為開發中心。
例如蘋果電腦的開機時間比微軟的開機時間來的快速,這原本看來只是一個小小的功能,對於使用OS的功能來看根本可有可無,但是蘋果公司的設計理念就是以人為開發中心,開機時間縮短十秒鐘,一個人一年就可以省下好多個小時,也正因為這種以人為原點的設計理念,多年來擁有眾多的死忠顧客。所以產品的開發應該以生活者為中心。
過去只能藉由發想或者在表面上做個問卷調查,就以為能了解生活者的心聲,事實上,生活者的真心話沒有那麼容易被察覺,若無法真正掌握生活者潛在的真正需求,自然無法順利開新的產品或服務。
基於資訊技術與硬體設備近年來不斷的提升,設計思考可利用資訊系統快速結合各部門的思考與創意,並由系統呈現原有思維的藍圖,除此之外在大數據分析目前主軸的主要數據有:搜索,分析和圖形性能技術等。大力拓展人類歸納邏輯推理能力。
像二十多年前,微軟的Excel,發揮了科學的統計分析能力。這告訴我們“為什麼是這樣”,並且知道現在的數據,我們過去所留下的數據軌跡將是我們認識未來世界的最佳起點。但是大數據僅供個人或企業的未來(現在)才能使用。那麼從現在到今後,都是設計思維的階段。
我們都知道,大數據可以有效地分析客戶的偏好以及業務戰略的競爭對手。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決策者做出更有效的決策。但是大數據只是輔助角色,那麼主角是什麼?可能是人們的直覺,想像力和思維,更顯得設計思考的重要性。
猜你喜歡

現今市場環境的快速變化與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狀況,反應企業未來需要去調整的方向,如不及時修正思考模式,不僅限制了發展的空間,甚至會因一個科技時代的進步或掌握不到市場需求而導致公司倒閉,而以製造代工為主的台灣企業而言尤其重要,過去台灣企業對於研發資源的投入僅重視會增加多少銷售額,而發展的方向皆在於現有產品的變化或是符合客戶需求,較不會顛覆客戶的想法,可替代性高,因而落入紅海市場的戰爭中,故如何進行轉型,首先於思維上就必須進行轉換,「設計思考」即是一種可參考的模式。

管理工具的需求從過去的「解決問題」與「優化現況」,逐漸轉變成「設計模式」與「創造價值」。當創新、創造,甚至創業都必須成為常態,一套能「迅速且確實」的創業思考工具,就有其必要性。

當我們提到「設計思考」,相信大多數人直覺聯想是應用於協助研發創新產品或商業策略設計的方法...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