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體驗V.S.伴手特色商品開發

- 撰文者:
- 2021/06/22 瀏覽數:39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為促進農產品升級與延伸價值鏈,鼓勵休閒農業經營者結合在地農業產業、農村景觀、農業文化等元素,開發創新農業體驗活動及優質農遊伴手禮品,以提升農村附加價值及商機。藉由輔導計畫專案結合工作坊活動以及帶入輔導陪伴顧問師等多方面的協助。
在109年度從休閒農場、田媽媽以及已取得特色農業旅遊場域認證之場家進行遴選,在「創新開發農業體驗產品」及「創新開發農遊伴手」輔導各選出100件,以協助申請者完成創新體驗活動商品化或農遊伴手開發及包裝設計,以及訂定後續產品訂價與行銷策略。
如果完成產品驗收之單位者,除了農委會會提供上限為15萬元的獎勵金以及通路媒合等相關行銷資源;另為鼓勵積極參與本計畫輔導措施的業者,於執行期末通過驗收者,也將享有優先參與成果發表暨通路媒合之機會。
所以本計畫從公告開始,就獲得農業相關單位熱烈的迴響及踴躍的參加。
想要參加計畫申請單位必須符合下列資格其中1項,並以符合1、2項資格者為優先:
- 取得許可登記證且營業中之休閒農場。
- 農委會輔導在案之田媽媽。
- 通過「特色農業旅遊場域認證」之場家。
參加本計畫對業者有哪些幫助呢?
首先通過評選後會有針對農遊及伴手禮的主題辦理工作坊的集訓,邀請產學專家提供產業新知及相關案例給所有通過評選的業者,也讓業者重新盤點自己的資源並與業者,同異業齊聚一堂相互交流,奠下日後大家互相結盟的情誼。
第二項受益的是參加的業者在整個計畫執行過程,不論是遊程的規劃、場域的佈置、廣宣文件、品牌或者產品包裝都有專業顧問輔導及陪伴,從旁協助業者完成其初所提的計畫。
第三項是加碼活動,除了計畫補助金額外,表現績優的案例還會集結由農委會統一透過農業相關網站做廣宣或者提供其他實質的獎勵。
所以綜合上述都是對於參加本計畫的優惠,可見農委會對於本計畫之重視。
本中心去年度配合財團法人台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於北中南執行成果,執行成果顯著也深獲業者好評,近期農委會又將針對新年度會有相關計畫即將展開,期許有更多休閒產業或農業相關團體能夠共襄盛舉。
農委會也會持續提供產業更精進之輔導及經費上的補助,讓參加的各單位透過獎助方案,提升業者遊程規劃之能力、顧客滿意的服務品質、精進品牌經營概念及產品包裝設計優化,進而促成產業升級及促進農特產品的銷售。
藉此期待更多有志於創新開發農業體驗產品及創新開發農遊伴手的業者,一起加入台灣農業及農特產品的優化行列,共同提升臺灣農業多元附加價值。
AKM農業資訊平台
AKM農業訊平台由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所經營,旨在整合過去合作的產、官、學、研顧問專家,提供青年農民、產銷班、農民團體、農企業客製化的服務,進而提昇農業附加價值與生產力,共同開創台灣新農業時代。同時,將台灣農業科技實力擴散至海外,促進國際媒合交流,接軌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泰國、印尼、日本、澳洲等農產貿易市場。
猜你喜歡

中埔地區養生蔬食產業總產量名列前矛,舉凡:靈芝產量60%,黑木耳產量75%、鮑魚菇、秀珍菇、金茸菇、芹茸菇多樣菇類,更有紅龍台灣原生種山藥等特色作物,形塑中埔地區養生蔬食特色產業,為此,中埔鄉公所特展開三年計劃,期望帶動鄉內樂活休閒、自然有機、文化巡禮及生態體驗層面之加乘效果,提升養生蔬食產業經營績效,導入區域性共同經營的理念,結合社區意識,自發性提升服務品質及消費環境改善,建立永續經營基礎。

一直以來農民為了延長農產品的保存期限,並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以增加收入,農產品加工一直是一個很熱門的議題。政府為了讓農民有穩定的收入及安心的從農環境,近年來修訂「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建立明確的農地加工場域的規範,使農民能更有機會掌握農產品產業鏈並促使農民有效運銷。

本中心自106年起協助我國食農教育推廣活動之執行,本篇文章將就106年接觸及輔導之執行單位,說明食農教育推廣活動執行狀況及困境及分析,以及提出後續可操作的作法建議。

在臺灣,農業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農業與人民生活、社會經濟發展、生態密不可分,然而在社會型態轉變之下,為滿足消費者需求,我們將傳統文化結合創意改造了農業,保留在地傳統文化,並將其原本的創造性加以轉化,套用於農業上,創造出極具個人特色之農場、農產品。

近年來許多傳統農場轉型為休閒農場,提供遊客進行體驗與生態綠遊,但因各區經營之特色分區不顯著,經營模式易受複製而無法永續創造整體產業價值,透過頭城農場案例,分享如何運用各農場特色,創造新型體驗與永續發展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