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生產力組織(APO)第65屆各國生產力機構主管工作會議於斐濟舉行 張寶誠總經理率團參加


圖說:(左起)我國農業部國際事務司洪曉君副司長、第65屆WSM副主席(KPC) Mr.Wangi Ahn、主席(FNU) Jone Maritino Nemani、APO秘書長Dr. Indra Pradana Singawinata、(CPC)張寶誠總經理、中華經濟研究院林俊旭主任合影。

亞洲生產力組織(APO)第65屆各國生產力機構主管工作會議(Workshop Meeting of Heads of NPOs, WSM)」於2024年10月23-25日在會員國斐濟楠迪舉行。APO斐濟理事Mr. Jone Maritino Nemani擔任會議主席,該國副總理暨貿易、合作、中小企業部部長Mr. Manoa Kamikamica並應邀在開幕式中發表談話。

我國為APO創始會員國,本次工作會議由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CPC)張寶誠總經理擔任團長,偕同農業部國際事務司洪曉君副司長及該中心薛夙晴經理(兼APO中華民國聯絡官)、朱芳婷管理師代表出席,期於會中與各會員國國家生產力機構及相關國際組織代表互動交流,推動雙邊/多邊實質合作,提升區域生產力及產業競爭力。

本次會議計有APO 19個會員國之代表參與,會中除探討APO 2025後願景之策略計畫,為組織未來發展方向提供具體引導外,另由我國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俊旭博士以APO GP 2.0 技術工作小組主席身分報告「GP 2.0藍圖」,說明藍圖關鍵要素以及未來綠色生產力之發展目標。

為了呼應全球面臨氣候變遷的嚴峻挑戰,APO特別邀請韓國發展研究院(Korea Development Institute, KDI) Dr. Hokyung Bang發表「APO生產力展望」報告,解析氣候風險如何影響勞動生產力及全要素生產力,並提出相應策略,以確保永續生產力增長。此外,日本外務省的松本洋一郎博士則以「日本外務省觀點下的區域共創綠色生產力」為題,對綠色轉型、經濟韌性加強及數位轉型等三大優先領域進行深入剖析。

會中也將確認明(2025)年各項計畫主題,其中預計有7項計畫將在我國辦理,2026年規劃亦然。今(2024)年度在我國辦理7項APO計畫,計有來自15個國家近200位國內外學員參與。透過計畫活動內容,除瞭解會員國在該領域之發展現況,並可與會員國產官學研人士進行專業技術與知識深度交流,進而行銷我國產業優勢。

透過本次會議,各國生產力機構首長齊聚一堂,共同探索如何應對未來挑戰並促進永續生產力發展,藉由生產力機構間之交流,強化會員國間之緊密合作關係,也將成為未來推動綠色生產力轉型的關鍵里程碑。
 

更多資訊請參考
AKM農業資訊平台

AKM農業訊平台由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所經營,旨在整合過去合作的產、官、學、研顧問專家,提供青年農民、產銷班、農民團體、農企業客製化的服務,進而提昇農業附加價值與生產力,共同開創台灣新農業時代。同時,將台灣農業科技實力擴散至海外,促進國際媒合交流,接軌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泰國、印尼、日本、澳洲等農產貿易市場。

亞洲生產力組織綠色卓越中心網站

「APO 綠色卓越中心」(APO Center of Excellence on Green Productivity, APO COE on GP) 於臺灣設立,成為亞太地區環境永續共榮與綠色生產力的資源中心,也是我國加入 APO 50 年來,首度的綠色生產力國際平台計畫,不僅代表我國在綠色生產力方面獲得 APO 及其會員國的肯定,更是一個將我國綠色優勢品牌推展至亞太地區及世界的契機。

亞洲生產力組織智慧製造卓越中心網站

協助APO會員國產業升級、尋求導入智能及自動化設備之方法,並藉由專家經驗的分享與國際能見度的提升,提升產能效率及附加價值。

APO亞洲生產力組織

「亞洲生產力組織」(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APO)成立於1961年,總部設在日本東京,旨在透過生產力的提升,促進亞太地區社會經濟之永續發展。我國為APO創始會員國,與其互動良好,合作密切。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擔任我國在APO的理事辦公室,持續辦理APO相關訓練班、研習會及各項交流合作計畫等活動,協助提升我國企業生產力,並與亞太各國生產力機構進行交流。

猜你喜歡
*
日本數位競爭排名落後經濟損失 12 兆日圓 押注DX企業數位智變 驅動產業雙軸轉型

IMD發佈2023年全球數位競爭力排名,日本排名落後於韓國、台灣、中國,促使日本政府燃起提振數位競爭力的戰鬥魂。實際上,日本經產省從2020 年起透過評選「數位轉型企業」(DX企業),鼓勵企業應用數位科技提升競爭力,顯然力道尚不足,2024 年再度評選出數十家DX 企業能否力挽狂瀾?成為驅動產業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提振競爭力的引擎?

*
從社會創新到循環經濟 創新服務實踐台灣企業社會變革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創新已成為企業應對環境與社會挑戰的關鍵策略。隨著永續發展(ESG) 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逐漸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指標,創新服務如何實現永續發展,成為企業領導者和創新者關注的焦點。
執行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十多年、中國生產力中心研發資源事業部總監游松治,以其觀察探討創新服務的實踐動能,並透過具體案例分析,呈現企業如何以創新管理和社會創新,實踐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經濟效益的多贏局面。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