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數位競爭排名落後經濟損失 12 兆日圓 押注DX企業數位智變 驅動產業雙軸轉型

- 撰文者:
- 2024/10/14 瀏覽數:358
【文/李世暉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過去10 日本企業提出「數位化」(Digitalization) 思維,主要是導入數位科技,協助員工從習慣手寫申請檔,改為透過系統申請,以提高效率與品質,同時,通過銷售管理工具實現銷售資料自動彙總,提昇業務效率。之後,更進一步導入資訊系統,「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DX) 思維逐漸取代「數位化」。
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DX)依據日本經產省的定義,DX 是指企業為應對劇烈變化的商業環境,利用數據與數位技術,在顧客需求導向下改變產品、服務以及商業模式,同時變革業務本身、組織、流程以及企業文化與風土,從而確立競爭優勢。與數位化最大的差異是,DX 不僅面向公司內部,還同步關注外部相關行為者(如客戶與交易夥伴),通過業務創新和業務變革來推動企業的成長。
雙軸轉型
促進投資創新良性循環
現今的日本產業,DX 加速推進已成必然。事實上,日本的產業政策就是以DX 作為支撐所有產業的核心概念,相關科技同時也是因應地方創生、少子高齡化等社會問題的數位基礎。通過政府政策與企業經營理念的變革,日本全力投注心力實現DX、綠色轉型(GreenTransformation, GX),進而促成國內投資、創新和收入增長的良性循環。
數位競爭力排名落後
導致12 兆日圓經濟損失
雖然日本早已透過政策推動數位轉型,但卻無法有效地反映在日本整體的數位競爭力上。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 所發佈的「2023 年全球數位競爭力排名」(IMD World Digital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2023, DCR),日本在64 個國家中排名第38 位,落後於美國( 第1 位)、韓國( 第6 位)、台灣(第9 位)、中國(第19 位)、英國(第20位)等國家。
日本關注3 項數位轉型科技:
-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I 指的是運行方式類似於人類思維過程的程式,或是人類認為具有智慧的資訊處理和技術整體。目前,AI 正透過自動化和強化人類判斷的決策過程,並隨著其嵌入到產品和解決方案中,快速地滲透到社會各個方面。
-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
IoT 指的是為各種物體賦予通信功能,使其連接到網絡並互相通信,進行自動識別、自動控制以及遠端監測等資訊通信系統或服務。
-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
Cloud 是指利用無形的網際網絡資源,按需求作為服務使用的概念。通過使用Cloud 服務,可大幅縮短系統構建、修改和運營所需時間。
值得關注的項目是,在如何迅速將數位技術應用於商業(業務敏捷性)以及如何培養和獲取使用數位技術的人才,日本的排名大幅落後。
如不及時落實DX, 可能從2025 年起,日本企業每年將產生12 兆日圓的經濟損失。為了提昇企業的業務敏捷性,並培養和獲取使用數位人才,日本企業理解到,不能再像過去由資訊系統部門主導數位戰略的制定,而是需要公司高層、業務部門、資訊系統部門等相關方共同合作,推動數位轉型。
2024 DX 企業大賞揭曉
期待激起陣陣漣漪
日本經產省從2020 年開始,將應用數位科技澈底變革業務模式,並將其轉化為成長和提升競爭力的企業,選為「數位轉型企業」(DX 企業)。
2024 年5 月,日本經產省與東京證券交易所、獨立行政法人資訊處理推進機構合作,選定「數位轉型企業」(DX 企業), 並發佈「DX 企業2024」(22 家) 及「DX 注目企業2024」(21 家)的名單。
為進一步鼓勵企業啟動DX,從選定的企業中評選出「引領數位時代的企業」的「DX大獎企業」(3 家)。同時,選出在相關領域持續開展卓越活動的企業,稱為「DX 白金企業2024-2026」(2 家)。
其中,被選為「DX 白金企業2024-2026」的是日立製作所(日本規模最大的綜合電機製造商),以及TOPCON(眼科和測量光學設備製造商)。
「DX 白金企業2023-2025」則有中外製薬( 跨國藥廠羅氏的子公司)、小松製作所(日本最大的工程機械設備製造商)、TRUSCO 中山(作業、測量、切削等各類工廠用輔助材料與專業工具的批發業務)。
DX 企業評選機制
日本經產省對3,800 家上市公司進行調查,並針對回應調查的企業進行一次評估和二次評估:
- 第一次評估指標以客觀數據為主
包括: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股票本益比(PER)、股價淨值比(PBR)。
- 第二次評估是以下列2 項主觀判斷為主
包括:企業價值貢獻以及DX 實踐能力(願景、戰略、組織、IT 環境、資訊傳布、數位風險對應)。
獲得DX 企業大獎的日本企業,均在相關產業領域具有未來競爭力,同時也積極推動業務與商品創新。舉例來說,2010 年成立的驪住(LIXIL),匯集日本5 大建材品牌TOSTEM、INAX、新日輕、SUNWAVE、TOEX,為全球主要的專業住宅居家及建築材料企業。獲得DX 企業大獎的原因是通過對運營和維護業務進行DX改革,以IoT 技術進一步實現更舒適和清潔的公共空間。
日本綜合機械製造商的三菱重工, 業務範圍涵蓋國防、航太、運輸、能源、發動機等, 為三菱集團的旗艦企業之一。獲選為DX 企業的理由是推出物流智慧化系統ΣSynX(Sigma Synx)、推動淨零排碳方案(氫能、氨燃料等)。
田徑運動用品生產商的亞瑟士(ASICS),則是積極研發與推動「ASICS FOOTBALL LAB」服務,將足球選手與球隊的能力數據化,提出合理提昇選手與球隊表現的訓練方式。
點、線、面數位轉型
DX 企業肩負推動產業升級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日本企業在推動DX時最大的課題之一,是如何改變相關行為者(員工、顧客與業務夥伴等)的思維。成功推動DX 的日本企業,均是從小處著手,聚焦於小範圍的專案,以緩和相關行為者的反彈情緒。即使規模較小,企業也要堅持取得成果。
當轉型推進到一定程度後,從全公司策略宏觀視野有效利用數位技術變得尤為重要。目的是什麼,並思考實現目的需要什麼數位技術以及如何使用這些技術。
將各部門進行的 DX「點」,通過策略串聯起來形成「線」,再通過企業整體共同努力積累成果,從而形成「面」。在實際推動過程中,首先應對眼前的經營課題,嘗試引入數位技術;其次針對使用數位技術後產生的新問題,根據需要導入其他必要的技術;最後以不斷挑戰新事物的創新精神,將DX 作為解決重大課題的主要方案。
如此一來,DX 不僅可提高企業業務流程的效率,更可強化企業對整個社會的貢獻。通過上述步驟,最終實現整體企業數位轉型。必須強調的是,DX 不應成為目的,關鍵是明確目的是什麼,並思考實現目的需要什麼數位技術以及如何使用這些技術。
總的來說,因應日本數位競爭力的下滑,日本政府結合企業,共同推動數位轉型。這些具有戰略構想與行動的DX 企業,未來將成為推動日本邁向數位轉型社會的火車頭,進而改變日本的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樣貌。(本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4年10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能力雜誌
《能力雜誌》(Learning & Development),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出版媒體,以打造「經營管理的品牌+職場價值的推手」為編輯宗旨,提供讀者學得來的經管知識,以及容易用的職場技能,幫助讀者成為能動、能靜、能自主學習的職場菁英、專業經理人。
猜你喜歡

數位轉型服務團因應數位轉型需求與融合企業經管理論為基礎,發揮數位轉型六大核心能量(營運卓越、系統整合、顧客體驗、商模再造、資源引導、產學鏈結),協助企業規劃直接面對市場、聆聽顧客聲音,並應用數位科技技術創新商業模式,革新公司文化。

生產力再造卓越經營服務團以總合生產力為核心理念,輔以精實生產與管理手法,藉助工業4.0iBench生產力再造成熟度評量(以下簡稱4.0 iBench),協助企業從自我診斷、規劃藍圖到實踐智慧生產,運用經管手法、IoT技術與MES+、APS鏈結ERP、SCM、CRM、等系統,建構科技化智慧經營與生產體系,使生產營運成本最適化、價值最大化,提升企業競爭力。

零售業經營必須掌握市場消費者各種不同需求,疫情考驗下轉型升級是必要的行動,透過數據分析、社群行銷、行動技術、電子商務等收集大量來自用戶提供的重要情報數據,依據這些數據,淬鍊出含金量更高的資訊,提供超越以往的服務價值,提供客製化產品和差異化的極致服務體驗,以「產品、通路為王」的策略,將產品「行銷」給消費者。

談到供應鏈的數位轉型,由於我們已經太習慣用製造業的方式來思考供應鏈,所以都會從供應鏈串聯該如何數位化開始,但今日,數據本身就能產生價值,所以,新的供應鏈思維,並不再只限於供應鏈的數位化,企業可以從自身的數據處理能力,考慮打造以數據為主體,而非以既有實體零件為主體的供應鏈,用以創造新價值。

當生成式AI 橫空出世,數位轉型被推進至下一階段,如果企業數位轉型仍處於起步階段,不趁此良機奮起直追重整轉型戰略,企業間的數位差距勢必更難以弭平。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