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綠色餐飲


  近年永續淨零議題風潮下,永續飲食及綠色餐飲等議題亦蔚為風潮,臺灣亦有許多團體推動相關議題,如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在2018年所推動的綠色餐廳「綠色宣言」運動,以「優先採用有機友善食材」、「優先採用當地當令食材」、「遵循永續生態及海洋原則」、「減少添加物使用」、「提供蔬食餐點選項」及「減少資源耗損與浪費」六項倡議邀請全臺餐廳、咖啡廳甚至是科技業員工餐廳一起加入。

  除食材端經常受詬病的酪農業、肉用牛隻產業集約養殖排放的溫室氣體外,餐飲環境問題亦是極需改善的問題,2023年初位於丹麥哥本哈根的餐廳「Noma」宣布2024年底即將關閉的訊息,這間供應精緻餐飲(Fine Dining)的餐廳曾獲米其林三星、世界50大影響力餐廳、21世紀最具影響力餐廳等殊榮,也被無法公平、公正和人道並存的環境壓垮,無法永續營運。

  綠色餐飲所希望達成的效益正是能使餐飲在永續的道路上,從製造問題的角色,反過來成為解決問題的一環。

綠色餐飲推動做法

  餐飲從業者如對綠色餐飲有興趣卻不知道如何實行或改善現有營運模式,可參考英國永續餐廳協會(Sustainable Restaurant Association, SRA)推動的「FOOD MADE GOOD計畫」,計畫為餐飲業者設計系列評測績效,餐飲業者可自行到SRA網站上填寫憑測系統問卷,並在系統上傳相關問題所需提供的證明憑測,並由SRA審核判斷,評核問題構面向包含了下列幾項:

  • 食材取得

採購食材來源是否具相關標章驗證,如有機、環境永續、動物福利、溫室氣體排放等,以及是否向在地農民採購,支持農民。

  • 社會面

工作環境是否使員工感到舒適、保障職場環境安全、工作時數是否超時、是否有過重精神壓力等。

  • 社會影響力

提供優質食物、注重環境議題如再生能源運用、減碳、資源重複利用、減少食物浪費等。

  填報完成後餐飲業者將會取得一份評測報告,報告中不僅有數據化的分數,針對部分不足項目也提供推動策略做法提供餐飲業者參考精進,透過評測後調整並滾動式評估方式,餐飲從業者可逐步提升評測分數,達到永續目標。

更多資訊請參考
ESG永續發展學院

企業淨零轉型壓力日增,國內出現綠領人才荒問題,過去70年來,CPC陪伴國內企業走過各階段轉型期,適時導入管理變革與人才培育策略,面對永續議題,CPC已訂定ESG永續發展系列職能培訓藍圖,針對製造業及服務業之不同性質,提供不同的培訓課程!

AKM農業資訊平台

AKM農業訊平台由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所經營,旨在整合過去合作的產、官、學、研顧問專家,提供青年農民、產銷班、農民團體、農企業客製化的服務,進而提昇農業附加價值與生產力,共同開創台灣新農業時代。同時,將台灣農業科技實力擴散至海外,促進國際媒合交流,接軌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泰國、印尼、日本、澳洲等農產貿易市場。

猜你喜歡
*
綠色餐廳-賺錢也賺生活

隨著產業變遷、社會結構轉變以及全球化的原因,現代人或許因為食物取得過於容易,也甚少注重「食」育的正確培養,導致忽略對食物的尊重,忘卻了「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謙卑情懷。在綠色當道之際,綠色餐廳提供給消費者,不僅僅是佳餚美食,而是了解從產地到餐桌每一位生產者的用心;了解其食材生產理念和動機,建立起一種對生態的友善、對土地的感謝。這種「賺錢也賺生活」的態度,從而打造了競爭「食」力,開創新商機。

*
對環境友善無價 綠色餐廳賣好食也賣環保

近年來餐飲業在運轉過程中所製造的汙染已引起注目,因為消費者開始體認到環保餐飲的重要性,逐漸盛行的綠色風潮已開始影響消費者行為,綠色餐廳儼然成為因應趨勢發展的新興餐飲業。

*
打造「食當季X吃在地」的綠色餐飲

近些年台灣遇到食安問題的同時,帶動民眾對「吃」的重視。在日本,有一個農業實驗餐廳,其餐廳的所有食材均來自各地農家,透過平台連結大都市與鄉村小農,讓更多人認識自產的農產品,更實現「從產地到餐桌」的精神。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