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科學化 流通新價值

- 撰文者:
- 2010/09/20 瀏覽數:5651
六大趨勢網住商機
目前全球流通服務業發展趨勢為:
- 大型折扣店及便利商店漸成主流。
- 實體通路不再是唯一選擇。
- 業態多樣化,商品多元化、差別化。
- 產業持續整合。
- 專業化、大型化之趨勢。
- 增加服務功能與品質。
因應六大趨勢,發展知識密集成為流通服務業的發展重心。未來依據人口特徵與行為,發展出各式各樣不同的消費族群,而他們各自追求自己認為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消費模式。
造成需求會從單一化趨於多元化,因此,業者對消費者的服務需更謹慎小心,在銷售的同時,也要創造讓消費者滿意,甚至感動的顧客關係。
科技消費新未來
從全球流通服務業發展趨勢可以發現,服務科技化是新趨勢。排名全球前五大的零售業者德國Metro集團,若干年前與IBM、Microsoft、Intel、SAP、NCR等多家廠商共同提出「未來商店(Future Store Initiative)」之應用概念,已於德國北部萊因伯格(Rheinberg)之Extra Future Store進行試驗。
計畫裡,透過個人購物幫手(Personal Shopping Assistants)、資訊查詢機(Info-Terminals)、智慧磅秤(Intelligent Scale)、電子貨架標籤(Electronic Shelf Labels)、智慧型貨架(Smart Shelves)、電子廣告牌(Electronic Advertising Displays)、以及無線射頻識別標籤(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等科技的應用。
讓顧客領略到不一樣的購物經驗無獨有偶,日前於美國紐約舉辦之美國零售聯盟(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商展盛會,特別將主題設定為「如何將店家與科技結合讓賣場更具效率」,許多業者亦在會中展示新的科技,例如:IBM的商品展示系統與智慧購物車。從跡象顯示,運用科技結合之經營型態的零售模式,儼然成為下一波競爭主流。
根據零售業IT應用科技的趨勢發現,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自助資訊站(Kiosks)、自助結帳(Self-Checkout)、電子貨架數位標籤(Electronic Shelf Labels)、非接觸式付款(Contactless Payments)等乃是未來10年最具應用潛力之技術。資訊整合、商業智慧、供應鏈管理、智慧商店、以及商務銷售平台將是零售業發展的應用趨勢。
未來流通產業的發展,將與消費者的生活更趨緊密的結合,除提供商品銷售之外,業者將進一步提供加值服務,進行異業結合,例如:結合餐飲業販賣熟食、金融業提供費用代收、提款服務、通信業或娛樂業提供電話卡、入場券的銷售等…。
未來國內流通服務業者必須因應新型態消費方式的能力,善用科技提供服務創新,同時在產業整合、匯流趨勢下,更必須強化上下游整合關係,積極與同業/異業結盟的經營彈性,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持續成長。
猜你喜歡

借鏡日本社會5.0政策,因應我國未來勞動力缺口等社會問題,提出打造以人為本的商業服務型態,透過大數據分析、物聯網技術、雲端服務、智慧自動化及行動化科技等技術應用,發展新型態商業服務模式與擴大服務範疇。

精實的來源在於因應製造業從以生產者為導向的觀念,轉換為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策略思維,如此,讓很多以製造為導向的企業成功調整成為製造服務業,為此,不只能持續在製造業中發展精實即創造競爭優勢外,更自我轉型成為自己的服務體系與精實服務模式,帶動自身企業轉型升級與茁壯成長。
20世紀是製造業變革的年代,21世紀已是服務變革的年代,服務業轉型升級可以標竿學習製造業精實模式,服務業已經不能單靠個人的創新創意或者是業界既有的成功模式進行模仿,除了擁有自己的服務專業外,更應該有自己的精實服務工具與方法,在自己領域中實現精實服務改善,逐漸走出自己的獨特且具備同業競爭的優勢,成為業界的創新典範。

近來日本7-11因人力短缺,部分店家不再採取24小時營業,結果引起正反面的評論。服務業缺工的問題,不只日本如此,近年來台灣也日益嚴重。企業應如何因應?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