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為企業與環境雙贏的良方

瀏覽數:4835


  在被鼓勵不斷消費的年代,每人手上平均有3-5支的手機,以及無數的平板、電腦等、平均壽命3-5年的3C產品,產出高達 300 萬公噸的電子廢棄物。又根據聯合國估計,全球每年有13億公噸的食物(佔全球糧食總供應量1/3),從產地到餐桌的途中被丟棄,這些浪費掉的食物可讓26萬中低收入戶吃20年。我們大量製造、大量消費,再大量丟棄的結果,造成近幾年來愈演愈烈的氣候變遷、自然與雨林面積以可怕的驟降速度喪失原有地貌;暴雨洪流與不再新鮮的空氣不斷提醒我們應自過度發展的經濟模式中覺醒,走向下一階段的變革。

  所幸全球大國與若干跨國民間企業逐漸意識到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嚴重浩劫與對環境的失衡現象,也紛紛從環境保護等緩不濟急的大議題,找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相衝突,且可共創雙贏的解方-循環經濟,這是小自個人、家庭,大到國家企業,以及跨越國家與民族界限,可立即起身行動的作法。

  國際研究為此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根據麥肯錫、世界經濟論壇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2015年所公告的分析報告指出,循環經濟可在五年內創造5億美金的淨收益、10萬個新工作、避免1億噸的材料浪費;讓全球每年省下1兆美元材料成本的潛力,及上百萬的潛在就業機會,並將列為今後數十年的主流計畫,作為全球百大企業共同的社會責任與努力的目標。

何謂循環經濟 (Circular Economy)

  循環經濟是一個可恢復且可再生的產業體系,運用於工業面與生物面的循環,發揮每一分價值,達零浪費的目標。在此概念下,除了末端回收,每個產品從一開始的設計,就追求零廢棄—讓所有的產品與服務、零件和原料,都能透過3R:再維修(Repair)、再利用(Reuse)以及再製造(Remanufacture)三階段的處理,重新回到產品循環中。

循環經濟的六大發展契機和商機

  1、重新設計 ReDesign:從源頭改善,重新設計

  2、循環加値 Circular Processing:藉維修、再利用、翻新、再製造等過程最大化產品資源價值

  3、循環農業 Circular Agriculture:讓養分回歸大地,營造永續的農業環境

  4、封閉循環 Closing the Loop:妥善規劃利用回收,將耗能、汙染轉化為商業利益

  5、合作 Collaboration:將一個產業的廢棄物化為另一個產業的必要,並透過共享 Sharing有效率運用資源

  6、創新商業模式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透過產品與商業模式的創新、重新設計,創新顧客價值   

  根據以上的內涵,最近很夯的剩食再利用議題,及Uber、Airbnb等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均為循環經濟的一部分;這種源自顧客市場需求的循環經濟還包括以租代賣、逆向物流等概念。

  國際各國以循環經濟為解方,積極展開作一連串的相關作為,以破除長期以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衝突,目前已出現若干成果並帶來一線曙光。以挪威為例,為引進「循環經濟」的理念,於 2009 年修訂《生產控制法》,規範生產者的責任範圍,包括生產源頭的資源減量,及承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等責任。2013年,挪威開始以二氧化碳再利用於養殖漁業的循環經濟計畫,進行利用火力與天然氣發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及配合太陽光行光合作用生產養殖魚類的大量海藻,此舉不但提高養殖魚類的營養價值、創造魚產豐收,也塑造一展新的商業模式,更預計在 2020 年正式投入商業營運。

  另在針對經濟發展所造成的長期環境危害研究方面,使我們也不得不正視存在地球上最主要的人造廢棄物-塑膠,及可以如何扭轉此問題的願景實現。我們生活中的塑膠製品產量從1964年1500萬噸成長到2014年3億1100萬噸,預測未來20年還將翻倍增加;而以2016的最新統計,流入全球海洋的塑膠垃圾,估計已累積有1.5億噸,如果我們再無任何作為,再過10年海洋中每3噸魚將有1噸是塑料垃圾;到2050年,塑料垃圾將會超越魚類的數量。除此之外,製造塑膠所需的用油耗佔全球油量的20%及15%的年碳預算,其所造成的全球升溫現象與氣候變遷,還會持續讓我們吃足苦頭。然因國際不再消極坐視,各方相關論壇與研究報告將促使未來更多國際企業投身於此並可從中換來重要的益處。從這份塑膠轉型為循環經濟所帶來的億萬商機研究報告也指出,若我們能妥善開發塑膠再製技術與運用的循環經濟,將有可能帶來億萬商機,因全球未被回收有32%的塑膠包裝,可透過重新設計再恢復、再生,讓產品、零件、原料持續發揮最高使用率,估計可創造7060億美金的經濟價值。

台灣循環經濟現況

  在台灣,循環經濟被新政府列為重大施政方向之一。然台灣目前尚未見相關專法的研擬,以及負責推動實施的專責單位與整合作法。民間方面也僅有少數學界與智庫機構等在推動,如台大、北科大、成大,及中技社、循環台灣基金會等。所幸近年來台灣有些企業也開始落實循環經濟的相關應用,如有將廢輪胎百分之百回收製成再生碳黑的環拓公司;靠廢棄物創造產值的中鋼、春池玻璃將廢玻璃變為琉璃精品;雲林有養豬戶將豬隻排泄物轉換為沼氣發電;REnato Lab運用廢棄汽車零件開發設計精品。這些案例多為末端產物(廢棄物)的處理,並聰明地將廢棄物變為珍貴、可再循環的物資,重新找到運用的價值。相信未來台灣企業,不論規模大小、製造業或服務業,若能針對設計、製造、銷售,到消費者使用、使用後丟棄等的傳統線性路徑,重新加以檢視,從循環經濟的角度流程中找出更大的應用空間,以新產品研發、資源合作運用,以及創新商業模式行進,並以零浪費為目的,使資源耗用降到最低,節省生產過程中浪費與不必要的成本,同時在以友善環境創造更大產品價值與顧客滿意。

  循環經濟最主要的特質是無產業分界,從整體生態體系著手,是目前各界專家最看好的循環經濟系統,也是企業創新最可行的經營方向,一套落實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衝突的問題解方。當所有產品、材料皆可分別納進生物與工業循環,創造零廢棄,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我們就可共創消費者、企業與環境的三贏,並與地球共同永生不息。

資料來源

●循環台灣基金會所

●中技社/循環經濟的發展趨勢與關鍵議題

●社企流/循環經濟:垃圾Bye-bye今日的產品都是明日的資源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