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樣態帶動商業模式改變


 

  曉華是一名27歲單身的上班族,平時喜歡買些設計品與有機小農的商品,離家租屋在公司不遠處的小套房中,曉華從大學開始一直都是臉書的重度的使用者,最愛分享生活中的趣事以及購買經驗,這兩年來因著分享,臉書上的粉絲越來越多,曉華常在工作之餘不忘與粉絲團的朋友分享與互動,也有越來越多的廠商請曉華試用他們的產品。

  這幾年除了與朋友吃飯聊天,購買東西的習慣似乎慢慢轉移到了網路商店,而曉華也在經營社群的經驗中,也開始為同好發覺好產品進而銷售一些品質不錯的商品進而有了一些額外收入。

  這是目前八零世代常見的生活模式,而手機平版化後似乎改變並加速了這個世代的生活與購買方式的轉變,而產品的型態,從早期的實體化產品,到現在的無形化服務的時代來臨,最佳的案例就是臉書的成功,而產品規格也因著技術的精進從統一化規格的產品到快速交貨的客製化服務,顛覆了企業整體的生產線。

  而生活型態與消費者行為的巨大轉變,更迫使實體商店服務與管理模式的改變,最著名的案例便為2016年Amazon Go打開了第一間沒有人員服務的超商,正式宣告無人化的商業模式型態正式來臨。而企業是否有意識到整體消費環境與顧客習慣的巨變,而快速反應與調整經營模式呢?讓我們來看看這波影響下到底還帶來了那些改變呢

巨量資料所帶來的改變

  • 巨型資料除了帶來的銷售方式改變,也加速企業併購的速度

消費者的任何小動作都能夠成為企業蒐集消費者行為的資料,其中尤以google為代表,從小資料蒐集並成為全球各區不同的使用習慣調查,並創新商業服務模式,並透過購併企業快速累積技術,以開拓新服務,更甚至建立使用者的新習慣。

  • 巨型資料加速CEO與CMOs的緊密連結與合作

依據2016年CMO評選會報告,將近七成的CEO期待CMO能夠共同管理企業營運,銷售資料的巨大力量讓CEO不得不仰賴CMO的專業協助,由此可見銷售資訊的力量已經使得企業不得不將其視為成功關鍵因素之一。

群眾募資平台成為新產品的市調趨勢

  更多的企業傾向將新產品放到募資平台上,測試市場的接受度以及預測顧客趨勢,此外也協助企業降低新品測試成本,成為各企業測試新品的新寵兒。

千囍世代成為職場新勢力,帶來企業的新改變

  企業的工作型態因著千囍世代加入,企業E化程度更高且速度加快,制度也比以往更有彈性,工作地點與時間也不再受限,工作內容也不再限定於以往的工作職務,反而以更有彈性或者是支援型的工作為主流,企業裡的email功能也逐漸被新一波的社交軟體給取代,例如instagram等,而企業對於這些千囍員工似乎打破以往員工與雇主的關係,以潛在顧客關係來經營,也因著這世代的喜好,商品走向綠色環保趨勢,且更重視社會責任與企業形象建立。

數位媒體成為行銷主流

  1. 數位廣告費用超越電視廣告

依據emarker的針對美國市場調查,2016年數位廣告費用首次超越電視廣告費用,預估每年以26%的速度快速成長。數位廣告也成為近年各家國際知名品牌主打企業形象的新管道。

  1. 影片成為必要的工具

依據Forbes研究,80%的人有感覺對於影片的觀賞量比去年更多,75%的人曾經看過工作相關的影片,約有65%的人看了銷售商品影片後點擊商品網站,由此可見,現代人對於影片這種更直覺性的傳輸資訊工具接受度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多人利用片段零碎時間觀看影片,甚至帶動企業導入線上影片教學取代人員親自授課來進行員工訓練。

銷售管道的轉變所帶來新顧客管理

  1. 線上銷售日益競爭

隨著智慧手機普及化,指尖經濟所衍生出來的驚人消費力,從每一年網路銷售額看得出來,帶動商務平台更快速搶奪平板消費市場這個大餅,更多線上銷售商更積極研究如何使消費者更快速地完成購物,並創造每一次的滿意購物經驗為目標。

  1. 智慧行銷帶來新一波的消費力

隨著銷售管道的改變,數據蒐集與演算成為新一波的行銷助力,如何精準抓住顧客潛在銷售力,成為智慧行銷的重要課題。

  1. 社群經營取代的銷售

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顧客關係以朋友的關係來經營,除了重視顧客的抱怨與處理外,更多的企業成立的粉絲團、社群與顧客互動,為要取得第一手的顧客喜好,除了販售商品用意外,更從教育、公益的角度切入社群經營,以有溫度的行銷來建立品牌形象。

猜你喜歡
*
指尖上的生活-現代人的網購人生

台灣家庭網購民生消費品普及率達39%,居全球第二,僅次於韓國(59%)。2016年,B2C的電子商務市場將上看6,875億元,C2C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403億元。24小時到貨已是基本條件,業者陸續推出12小時、9小時、6小時,今年甚至有業者推出「2小時到貨」,為網購市場投下震撼彈。

*
把理論活用,從生活之中思考最佳銷售模式及機會

因產品的類型不同,所銷售的顧客對象也不同,銷售方式當然一定要因物.因人.因地而做調整,如何想辦法運用各種外部的機會,將產品弱勢轉換成銷售的優勢,都是身為業務銷售同仁需思考的地方,也是將業務持續拓展的機會所在,書本或課程教的只是理論,重點是要把理論活用在生活之中,在生活之中思考最佳銷售模式及機會。

*
一項改變消費模式的消費生活革命

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家業者的相互配合,更需要改變消費者端最根本的使用習慣,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其中一之計畫係為擴大行動支付普及應用服務補助計畫,在在就希望透過本支計畫的目標,選定具特色與需求場域進行應用服務、技術成熟度與商模試行驗證;試點成功後再逐步擴散至其他場域,或者與國際策略夥伴合作,帶動產業供應鏈與完整生態系,打造更適合民眾使用行動支付的應用環境。

*
靈感來自於生活的懶:社會企業家的創意泉源

本文分享靈感來自人性的懶,我們如何從日常生活中孕育創意、創新,甚至創業的idea;例如文章中社會創業者韓宜博士從「買不到、很麻煩、不方便」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創業的靈感;也告訴我們煩惱轉念就是創意的來源。

*
以人為本的科技思維,創造美好生活體驗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科技進步,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也跟著改變,如何透過以人為本的創新思維,洞察使用者需求與痛點,運用科技加值,發展合適的解決方案(新產品或服務),為其創造美好價值,是值得科技人多加思考的面向。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