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欣儀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東方IC】
今年11月,KPMG發佈的《FinTech100金融科技創新者報告》(2019 FinTech100)中,統整出FinTech發展呈現出全球化、跨產業、多樣而開放的幾項重點,這些不走尋常路的競爭者們,無疑地讓金融服務業競爭更激烈、當然也刺激各企業必須開發更創新、更客製化的消費者體驗,而這幾年各國紛紛開始投入的純網銀,顯然也是創新金融服務體驗的重要一環。
加入3條鯰魚 異業思維更激發創新
2020年台灣將走入純網銀元年,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訓練發展中心副所長、芬恩特創新聚落負責人張凱君說明,「純網銀有幾個優勢,1.是便利,使用者不用再趕銀行3點半關門;2.是效率;3.是價格,因為純網銀不需建置實體分行,少了軟硬體及人力支出,節省下來的成本就能以優惠來回饋給客戶,例如:用戶轉帳免手續費,或是提供較高的存款利率、較低的放款利率。」
台灣金融研訓院副院長林仲威分析台灣的金融產業現況,「現在36家銀行都在一個魚池裡,放進鯰魚後,可以刺激傳統商業銀行投入更多心力、資源,做數位轉型及數位創新,放入鯰魚就是要讓已住慣了原本魚池的沙丁魚變得更強壯。過去金融業碰到純網銀的目標客戶是問『Why』,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要開發這個市場,但科技業者可能是問『Why not』,為什麼不這麼做?」這就是異業思維,也是商機所在!
為了因應金融科技的人才需求,台灣金融研訓院也於去年成立芬恩特(Fin & Tech)創新聚落,幫國內金融機構培育更多懂金融、又了解科技的專才。林仲威同時強調,培養未來金融業所需人才他們責無旁貸,「(純網銀)他們找很多科技專長人才,但懂IT卻不一定懂金融,這也是金融研訓院可以協助的地方,這3家純網銀都會是我們服務的對象。」
流言、資安、營業中斷 維護商譽的挑戰
然而純網銀完全建立在網路基礎之上,想博取消費者信任,就得做好風險治理。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風險諮詢服務執行副總經理曾韵開宗明義說,「純網銀與一般傳統商業銀行的風險框架類似,差別在於比重不同。」國際上除了香港、新加坡之外,對純網銀的申設規定都與一般銀行一樣,經營的業務內容也相同。
不可諱言,純網銀更需要關注資安、駭客風險,但在「系統架構」部分會有其後發優勢。曾韵解釋,相較傳統實體銀行系統為疊床架屋,「純網銀系統採用最新科技、系統、架構,減少很多傳統銀行系統無法整合的情況。」但是萬一碰上「營運中斷」,就很容易擴大負面影響,「純網銀因大量使用科技,資安範疇及影響性遠比傳統銀行大,一旦出問題,需面對更龐大的營運中斷風險。實體銀行萬一系統中斷,還可透過現場人員來處理,但沒有分行的純網銀就沒有這個解決方案。」
因此,當各種風險演化成負面新聞、危機事件時,純網銀的抵抗力就相對不如傳統銀行,更不用說當真假難辨的假新聞、耳語流傳時帶來的打擊,曾韵補充說明,「一旦有流言、小道消息,對純網銀的傷害就會更大。」所以如何維持商譽,降低假新聞造成的負面影響是純網銀必須面對的風險課題。
不進分行也OK 更好、更便宜的解決方案
對現在的消費者來說,網路銀行、數位帳戶早已不是新鮮事,純網銀的吸引力究竟會有多強?將來銀行策略長吳建頤直白地說,「在這科技時代,進實體分行辦金融業務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當你今天可以不去分行就享有金融服務,為什麼還要堅持去分行?商業銀行可以做的事,純網銀都可以做,只是做法上不一樣。」
當金管會越來越開放金融數位服務,分行重要性是往下降的。對於有人說有行員才有溫度,吳建頤請大家想想,「溫度是加分項還是必備項?」有溫度當然好,但比起溫度,現在的人可能更在意的是時間、效率、彈性。以長期5∼10年來看,純網銀有成本優勢可以提供成本更低、解決方案更好的服務或產品。
而在同時有3家純網銀投入市場的情況下,將來銀行在營運上的側重與優勢,又有哪些特別之處呢?吳建頤十分懇切地說,將來銀行是「台灣隊」,承諾的是會為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奮鬥的人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不分國籍,包含新住民、移工、金融小白、學生,「這是台灣隊的使命!普惠金融是包括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奮鬥的人,而不是只為台灣人。」
開放銀行 純網銀發展的必選之路
面對純網銀的未來發展,今年10月啟動的開放銀行將是它的最佳助攻。專長在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教授陳文華指出,「開放銀行就是合作的概念,它源起於英國、歐洲,目的在促進整個金融體系的競爭力,讓大家有利可圖,但不是藉此取得暴利。而純網銀更是必然要走開放銀行,因為它們需要大量異業合作,若不開放、共享會沒路走。」
陳文華強調,當純網銀加上開放,兩者結合才能發揮出最大功效,順利讓純網銀滲入消費者的日常裡,「純網銀要成功,必須透過許多程式與不同通路合作建構場景,提供消費者好的使用經驗,當純網銀進展到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時,它才可能成功。」
開放銀行的應用場景有很多,從申辦信用卡、繳費、支付、貸款到管理生活各項開銷、資產管理等,在大學教書的陳文華發現在台灣很少銀行關注「學生貸款」這一應用,美國有家金融科技新創公司SoFi就是看到這個痛點與商機,專門貸款給名校的大學生。「當這些名校學生畢業、出社會後,SoFi還可轉型幫他們做理財,這一端才是較大獲利的部分。」
對應在今年核發出8張純網銀執照的香港,依據埃森哲諮詢公司(Accenture)在今年初發表一份對香港2,000多名消費者調查的研究結果顯示,有5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願意與第三方公司以安全的方式共享資訊,以獲得更客製的服務或優惠,例如:更好的利率或更高的儲蓄和存款回報率,顯見純網銀與開放銀行推行的良好前景。台灣在已有36家商業銀行、3,000多家分行、ATM密度更堪稱世界第一的情況下,從人才培育、風險管理、市場觀察層面來看,純網銀將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看點或危機?而開放銀行又會如何協助純網銀,讓生活瑣事成為便利服務的突破口?更多精彩報導,請看本期《能力雜誌》。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9年12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