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基本實務運用

- 撰文者:
- 2021/08/12 瀏覽數:1197
一直以來所認識的「品質」,就是所謂的超乎預期的概念,甚至這種超乎預期的概念影響本身觀念甚多,例如電子3C產品就是要買日本製造,德國名車、義大利的精品,而在本次課程才了解到,原來這些論述著品質的大師們,針對品質的定義只是一種以經濟手段製造出最有用的產品,品質是一種符合需求者,讓消費者或使用者滿意,就符合所謂的「品質」,在顧客定義自己本身的品質之後,產品不僅僅符合顧客需求,如能超過了顧客預期的價值,那或許就能衍生更多附加價值的產品出現。
而QC七大手法包含了特性要因圖、柏拉圖、檢查表、層別法、散佈圖、直方圖及統計圖共計7種統計手法,在了解到品質的觀念後,藉由品質管理原則,利用QC七大手法來當作提升品質的方式,而在這七大手法當中,每種手法都有其運用要領,例如柏拉圖適用在蒐集數據,以不同區分標準加以整理、分類,來計算出各分類項目所佔的比例,再按照大小順序排列加上累積值的圖形,所以可以利用柏拉圖構成比率方式,較容易掌握品質改善重點,透過柏拉圖獲得較高改善成果,也是一種運用較為廣泛的手法之一。
舉例而言,簡單的柏拉圖運用於訓練業務時,可以發現經常派訓參加某職類訓練的公司在各年度派訓情形,例如可以知道該公司每年固定在某幾個月派訓量達到最高,也可以知道該公司在每年可能派訓人數較少的情形,因此未來在規劃課程時,就可以依照統計數據加開課程梯次,或是按照分布情形投入培訓量能,將資源做更有效利用,達到經濟成本最佳化,同時也能提升服務品質。
找到合適的方法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就可以提升企業對外經營服務品質,同時也能優化企業內部流程與管控,QC七大手法只是工具,如何活用工具是使用者應該思考的關鍵。
猜你喜歡

介紹基本QC七大手法及新QC七大手法適用領域之外,並以餐廳經營為例,敍述看似簡單的QC手法,只要運用得宜,不但能夠管制服務流程,維持穩定服務品質,就能獲得現場改善,並協助領導者進行判斷及決策。

企業要走向永續,數位轉型是當代必須正視的課題,於此同時,卻不容忽視企業品牌的核心能力「品質力」,以利持續改善產品與服務,落實精實製造與創新體驗的持續性升級。

破除抽樣檢驗體制,重建公司品質檢驗觀念與體系,使公司下次遇到類似的產品或製程,甚至因人員的更替,不會再重蹈覆轍,對於過去已付出慘痛代價的不良客訴徹底被杜絕。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