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麟洋配」談金牌團隊運作


  隨著巴黎奧運的閉幕,許多國家也奪取佳績,當然本國亦然。代表國家的運動員都卯盡全力,希望能為國家爭取榮耀,站上頒獎台,唱著國旗歌。就以男雙羽球「麟洋配」為例,也為本國蟬聯金牌之殊榮。筆者藉此組合來談談組織的團隊運作。

  首先定義團隊的成員,兩位優秀的運動員當然就是主角,也是團隊的成員,由兩位執行任務,並以奪金為目標,爭取最崇高之榮耀。

  教練,則為兩位運動員的主管,主要教導運動員的羽球技巧與場上應變能力,與運動員商議比賽的策略、分析競爭對手的優劣勢、有時還須擔任兩位運動員的心理諮商師及衝突的潤滑劑。

  運動防護員,此角色對運動員相當重要,不是只有受傷時才需要運動防護員,整個訓練過程運動防護員都必需參與,必需瞭解運動員的訓練狀況、身體狀況及恢復狀況!

  從比賽開始到奪冠,筆者就開始觀察此團隊的運作模式,也簡要歸納出以下心得,供大家參考:

一、目標明確且共有化

  自東京奧運到巴黎奧運,「麟洋配」整個團隊的目標都非常明確,就是以奪取金牌為目標。奧運金牌不是只有目標設定而已,而是目標共有化,也就是當「麟洋配」要達到這個目標的同時,與教練、運動防護員都互相有關係。當有了目標共有化共識之後,才會有接下來的團隊分工,此與我們在談論公司的營運道理是一樣的。

二、職務盡責與分工明確

  運動員的職責就是不斷練習,將技能提升到最高境界,無論何種球過來,就是要將球順利打過去得分,即使要蹲著打、躺著打、背著打,各種姿勢都要非常靈巧且熟練。看完比賽後,可想而知,要奪金牌,運動員平時的訓練絕對是辛苦的,技術的精進、默契的配合也絕非一蹴可幾。

  而教練則是在訓練過程中,須不斷指出運動員的錯誤與盲點,以及精進改善的做法,在比賽過程中,也需協助觀察運動員自身的問題點,以及對手的弱點,適時且具體的提醒,發揮應有水準,才能出奇制勝。

  而運動防護員則必須協助運動員健康評估與管理,及遭遇重大運動傷害之急救處理,擬定運動傷害預防及機能重建計畫,進行後續諮商與教育,掌握復健進度、檢視恢復成效。每個角色與職務分工明確,且都必須盡責,都互有關係,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三、溝通、信任與激勵的必要性

  從各種媒體資訊得知,自東京奧運後,「麟洋配」也有低潮、爭吵,甚至差一點就分道揚鑣。而在訓練過程中,教練則在兩位運動員間扮演溝通的橋樑。

  依據兩者的問題點,以工作關係的問題解決四階段法:1.掌握事實、2.慎思決定、3.採取措施、4.確認結果的步驟,一一化解彼此的心結,讓兩位的衝突轉換為動力的來源,轉相互責難為建設性建議,彼此間的坦然開放互相信任,才能攜手共同創造佳績。

  同時,在比賽過程中,不論是同伴帥氣得分,或是有出錯掛網、出界,兩位運動員都會互相激勵,尤其是在金牌戰,因太在乎輸贏,第二局後半場卻碰到亂流遭逆轉,也是兩位互相激勵一起走過,彼此相互扶持,才在第三局脫穎而出,榮獲金牌。

  因此,團隊的運作,發揮野雁鼓舞的精神,溝通與激勵絕對是必要,人際關係的建立與信任,才能促使員工樂於工作。

  所謂團隊,就是將有專長有才華的人聚在一起,共同承擔責任,共同完成任務並獲佳績,因此,一個成功的團隊成員,在各領域都是專家,且專長也要能互補。「麟洋配」就是如此,整個團隊所表現的就是一個具目標共有、分工明確、職務盡責、坦誠溝通、信任激勵匯聚在一起的金牌團隊。

  身為組織的管理者,可藉由一場競爭激烈的比賽,來深思及體悟優質的團隊運作模式,值得學習。

更多資訊請參考
教育訓練網

CPC整合內外部顧問、講師、學者及專家,透過公開班及廠訓,為企業界培育無數傑出人才。培訓內容包含:經營領導、策略規劃、ESG永續發展、智慧製造與數位應用、生產/品質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發管理、設計創新、財會與內控管理、專案管理、勞工與消防安全、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語言進修等。

猜你喜歡
*
團隊作戰 逐夢踏實

領導者的重要責任是藉由企文深耕的積極作為,形塑出紀律文化、學習文化、績效文化。築夢的過程,更需要領悟到企業永續皆維繫於一群志同道合且具熱忱的夥伴,共同執行且堅定地朝著共識的目標邁進。

*
樂趣灣》建立共感團隊 在未知中形成共鳴

企業為定錨未來,共識營是每年年末到年初的核心活動,但年復一年,難免活動漸趨儀式化、參與感降低、資淺員工難以表達意見等問題。許多共識營籌辦方,會藉由如:划龍舟、拼畫藝術、溯溪野炊等多元活動,將趣味導入共識營之中,與理性的討論研習相輔相成,共同激盪更多火花。

*
漫談從系統化管理看團隊運作

系統化管理是一種講求用系統型態方式達成任務分工施作的方法,強調的是建置組織內的作業標準化、流程優化模式及任務資訊平等共享,以確保團隊每一位成員能夠更好的緊密協作,以便能更有效的去實現任務目標……

*
朝組織目標邁進-組織學習提升團隊領導統御

成功落實領導統御須兼顧理論與實務,讓團隊運作首先是大家都能融洽相處,彼此能夠自動產生激勵因子,進而透過工作中相互扶持學習成長,主動奉獻腦力與精力成為組織養分,領導統御人才培育雖有個人天分仍須精心設計;本案例是透過大家對領導統御認知,經過討論以不記名方式票選,彙總成為大家期待形成共識,並從日常工作定期進行所有成員調查,作為自我檢討並調整待人處世方法,提升優秀團隊及領導能量。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