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處理壓力-工作與家庭


  筆者在近年無論是在專案辦公室執行政府計畫面對不斷的長官緊急交辦、業務的進度管控、狀況處理等,幾乎無法真正休息,回到家中,再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家庭生活,漸漸感到身心俱疲,期望透過資料搜集與歸納,找出對於自身壓力的有效處理。年紀漸長,在生活中平衡工作和家庭絕對是必要課題。

  目前全球近10億人罹患精神疾病,我國青壯年族群更有25%面臨憂鬱症、焦慮症困擾,並且對身心健康造成顯著影響。許多人在努力工作時,發現家庭生活逐漸被忽略,進而產生焦慮與自責感。要緩解這些壓力,除了心態上的調整,可採取一些具體策略來有效應對。

  首先,了解並接受自己的極限。根據哈佛商學院的研究,對工作和家庭之間的衝突有清晰的認識,並接受人無法同時處理所有責任,是減少壓力的關鍵之一。研究顯示,對「完美主義」的過度追求會導致情緒衝突和焦慮,甚至影響身體健康。因此,放下「面面俱到」的完美心態,不僅能減少壓力,還能提升應對挑戰的能力。

  其次,設立明確的優先順序。來自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IMH)的報告指出,優先排序和時間管理是有效減輕工作壓力的有效策略。試圖同時完成所有任務會導致效率低下和焦慮感增加。因此,列出每天、每週或每月的任務,並根據重要性排序,可以幫助我們集中精力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避免被瑣事分心。學會說「不」,讓我們保留更多時間給家人和自己。

  另外,尋求幫助也是減壓的有效方法。根據《美國心理學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尋求社會支持可以顯著減輕工作壓力並提高心理健康。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家庭中,與同事、上司或家人溝通自己的困境,能讓我們獲得更多理解與支持,從而減少情緒負擔。此外,許多公司設有員工關懷計劃,可協助員工減少工作壓力和心理困擾,這樣的資源應該積極利用。

  定期休息和自我調整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顯示,適當的休息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並減少長期壓力對健康的負面影響。參考《金融時報》2024年4月最佳商業書《你,燃燒殆盡了嗎?》,休息和放鬆對提高創造力和減少工作壓力至關重要。即便工作繁忙,也應定期進行冥想、運動或簡單的深呼吸練習,這些活動不僅能幫助減少焦慮,還能讓我們充滿能量,應對工作與生活的挑戰。

  最後,重新定義成功。大多數人會將自身價值與工作成就掛鉤,這樣的觀念容易帶來過度壓力和焦慮。根據《心理學與健康期刊》,將自我價值僅寄託於職業成功會使人感到壓力過大,並增加焦慮和抑鬱的風險。事實上,成功應該包括多方面的衡量標準,如家庭和諧、身心健康以及個人的成長。當我們開始重視這些非工作領域的成就時,會發現壓力大大減少,內心也能獲得更多的滿足感。

  總結來說,平衡工作與家庭的關鍵在於接受現實、設定優先順序、尋求幫助、定期放鬆和重新定義成功。這些策略不僅能幫助我們減輕壓力,還能使我們更能享受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每一刻。研究證據強調,這些心態與行動上的調整,不僅能提升生活質量,也有助於保持身心健康,讓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更多資訊請參考
教育訓練網

CPC整合內外部顧問、講師、學者及專家,透過公開班及廠訓,為企業界培育無數傑出人才。培訓內容包含:經營領導、策略規劃、ESG永續發展、智慧製造與數位應用、生產/品質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發管理、設計創新、財會與內控管理、專案管理、勞工與消防安全、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語言進修等。

猜你喜歡
*
女人迷營運長陳怡蓁》擁抱女性意識 職涯VS.家庭不是單選題

對於女性而言,工作和家庭只能是單選題嗎?女人迷團隊從裡而外、發自內心地擁抱並傳遞女性意識,在認同女性的特質與價值的同時,營造女性友善職場,告訴正對於工作、職涯、家庭或人生規劃感到猶疑與不安的女性們︰傾聽內心的聲音,成就自己最美麗與合適的樣子。選擇,永遠不會只有一種。

*
壓力管理

台塑六輕二廠張姓員工因工作壓力過大自殺,成為被判定為職業病的首例,職場壓力所帶來的不僅影響個人、家庭,也使企業形象受損,適當紓壓能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促使勞資合諧。

*
「耐壓力」與成功有約

我經常跟同仁說:「痛苦使人高貴」。這裡的「痛苦」二字,並非是指刻意使身體上有苦痛,而是指心智上的鍛鍊。在每個人說長不短的職涯中,壓力、挫折總是如影隨形,這已經是常態。我認為與其以硬碰硬的方式去抵抗壓力、消滅挫折,毋寧改以柔軟的心去承受壓力帶來的磨練,衝過後所獲得的感受也會不一樣。我們的耐壓力永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有韌性。

 

*
正念技巧:管理職場壓力與提升工作效率的秘訣

正念(Mindfulness)是一套系統性的練習方法,透過刻意的練習,訓練自己人在心在,全心全意的專注在每一個當下,減少自己心不在焉或小劇場在腦中爆炸的習慣。強調的是我們對當下的覺察,而不被過去的悔恨或未來的憂慮所困擾。這樣的練習有助於全面深層地認識自己,更妥善地照顧好自己。如何在職場中運用正念技巧降低員工的焦慮和壓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整體職場氛圍。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