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式契約:提升公共設施管理效能的新模式

- 撰文者:
- 2025/06/02 瀏覽數:176
隨著公共設施管理需求的增加,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現代化管理的要求。成效式契約(Performance Based Contract, PBC)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逐漸受到各地政府和管理機構的重視。本文將介紹成效式契約的基本概念、實施優勢以及在臺北市政府公園路燈管理處的應用實例。
成效式契約的基本概念
成效式契約是一種基於績效的合同形式,與傳統的技術和過程導向的契約不同,它以產出和成效目標為衡量基準。具體來說,成效式契約在一定時間內,當承包商達成預定的成效標準後,機關根據其服務水準決定相應的付款金額。這種方式確保了承包商提供滿足服務標準的高品質服務。
成效式契約的實施優勢
- 提升管理效率
成效式契約藉由明確的績效目標和指標,激勵承包商提高工作效率,確保公共設施的良好狀況。
- 資源有效利用
這種契約形式減少了對管理過程的監控,更多地著重於最終結果,從而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資源。
- 減少行政負擔
成效式契約的實施使得行政管理作業更加簡化,通過電子化管理系統,減少了紙張作業和繁瑣的文件處理。
- 公平競爭
透過績效評估,能夠篩選出表現優良的承包商,淘汰未達標準的廠商,促進市場的公平競爭。
臺北市政府公園路燈管理處的應用實例
臺北市政府公園路燈管理處在公園維護管理中採用了成效式契約,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以下是其具體應用:
- 管理方式的改變
傳統的公園維護管理契約通常規範了廠商的僱用人數、工作方法及頻度等細節。而成效式契約則重視履約成效,不再要求廠商履約過程的細節,廠商需自行規劃工作人數、維護頻度和方法,並主動分享解決管理問題的方法。
- 行政管理的改變
機關不再逐日巡查廠商的派工狀況,而是通過抽查和電子化系統記錄廠商的履約情形,作為續約評鑑的參考。
- 效益提升
成效式契約的實施優化了機關的行政管理作業,實現了行政一條龍的管理,省時並節能減碳。此外,透過績效評估,能夠務實反映廠商的履約能力,淘汰未達標準的廠商。
成效式契約作為一種創新的管理模式,通過將報酬與績效直接掛鉤,提升了公共設施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臺北市政府公園路燈管理處的成功應用,為其他公共管理機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參考。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管理需求的提升,成效式契約有望在更多領域得到應用和推廣。
傳統契約以數量計價的描述
傳統契約通常以數量計價為基礎,這意味著承包商根據完成的工作量或提供的服務數量來獲得報酬。例如,公園維護契約可能會規定每月修剪草坪的次數或每年更換路燈的數量。這種方式強調具體的工作過程和技術要求,並且通常需要詳細的監控和報告。
成效式契約與傳統數量計價的不同
- 計價基準
- 傳統契約:以完成的工作量或服務數量為基準計價。
- 成效式契約:以達成的績效目標和成效標準為基準計價。
- 管理重點
- 傳統契約:強調工作過程和技術要求,需要詳細的監控和報告。
- 成效式契約:重視最終結果和服務質量,減少對過程的監控。
- 承包商的靈活性
- 傳統契約:承包商需遵循詳細的工作規範和技術要求,靈活性較低。
- 成效式契約:承包商有更大的自主權來決定如何達成績效目標,靈活性較高。
成效式契約與傳統數量計價的優劣比較
- 管理效率:
- 傳統契約:可能因為過度關注過程而降低管理效率。
- 成效式契約:通過明確的績效目標,提高管理效率。
- 資源利用:
- 傳統契約:可能導致資源浪費,因為重點在於完成特定數量的工作。
- 成效式契約:更有效地利用資源,因為重點在於達成最終結果。
- 行政負擔:
- 傳統契約:需要大量的監控和報告,增加行政負擔。
- 成效式契約:簡化行政管理,減少監控和報告需求。
- 競爭公平性:
- 傳統契約:可能因為過度依賴既定的工作規範,限制了競爭。
- 成效式契約:通過績效評估,促進公平競爭,篩選出表現優良的承包商。
未來展望
- 擴大應用範圍
成效式契約不僅適用於公共設施管理,還可以在其他公共服務領域如交通管理、環境保護和市政服務中推廣應用。
- 技術進步的應用
隨著物聯網(IoT)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成效式契約可以更精確地監控和評估承包商的績效,進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 國際經驗借鑒
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成效式契約方面的成功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契約模式。
建議
- 建立完善的績效評估體系
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指標和評估標準,確保評估結果的公平性和準確性。
- 加強承包商培訓
提供相關培訓和指導,幫助承包商更好地理解和適應成效式契約的要求,提升其履約能力。
- 推動政策支持
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支持和推動成效式契約的應用,為其提供制度保障。
結論
成效式契約與傳統數量計價契約各有優劣,傳統契約在某些情況下仍然具有其優勢,特別是當需要嚴格控制工作過程和技術要求時。成效式契約作為一種創新的管理模式,通過將報酬與績效直接掛鉤,提升了公共設施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管理需求的提升,成效式契約有望在更多領域得到應用和推廣。政府和管理機構應積極探索和實踐,為公共服務的高效管理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
品管及營造業工地主任聯合網站
想了解更多品管及營造業工地主任課程資訊嗎?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於台北、桃園、台中、雲林、台南、高雄均有開辦,
歡迎點擊下方按鈕或來電0800-022-088洽詢,立即掌握第一手職業安全衛生證照資訊!!!
教育訓練網
CPC整合內外部顧問、講師、學者及專家,透過公開班及廠訓,為企業界培育無數傑出人才。培訓內容包含:經營領導、策略規劃、ESG永續發展、智慧製造與數位應用、生產/品質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發管理、設計創新、財會與內控管理、專案管理、勞工與消防安全、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語言進修等。
猜你喜歡

在民眾要求不斷提升、設施數量持續增加與養護預算逐年降低之情形下,公部門路燈管養單位如何針對路燈設施進行有效管理,是一項重要待解決之課題。本文透過關鍵問題掌握分析並提供可行之解決方案,提供路燈管理單位評估參考。

民眾對於公共設施報修之案件通常礙於設施管理之權責不同,常有受理單位將案件轉交其他機關辦理之情形發生,目前跨單位辦理大多透過公文旅行方式處理,以致修復處理效能不彰。彰化縣政府有鑑於此,於101年度辦理共構公所設施通報案件雲端式系統,並利用跨系統整合技術將縣府與公所各別使用之管理系統進行連結,以加速通報案件轉其他單位辦理之處理時效。

各級政府道路管理單位例行需管理及養護之道路長度與面積逐年擴大,但是可用經費與人力卻無法等比例成長,因此道路管理單位應可透過資訊化工具建立新思維新模式進行道路管理作業,以便於有限資源下發揮道路管理最大效益。本文針對相關道路管理資訊化系統建置經驗,分享規劃道路管理資訊化系統架構應注意事項與功能簡介,以期協助道路管理單位透過資訊化方法提升道路管理業務之行政效率。

道路為國家最基礎的公共建設,道路鋪面的良窳,影響用路人對道路提供之安全性與舒適性有極大的感受性,對於交通的流暢性亦有極大的關聯;為了維持道路的使用效能,各地方政府皆致力於道路的平整、舒適及安全。因此,如何在預算與人力有限的情況下,維持道路一定的服務水準,是地方政府施政中刻不容緩的事。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