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組織都在數位轉型了,個人如何數位轉型提升生產力?

- 撰文者:
- 2024/01/01 瀏覽數:54
當前的商業環境中,數位轉型已成為企業與組織不可忽視的趨勢。這種轉型是將數位技術融入到業務運作的各個層面,以提高效率、創新和競爭力。依據星展集團於2023年3月2日公布的企業數位轉型調查,訪問來自亞太區、歐洲及美國等22個市場共1,225名企業、財務和金融市場暨流動資金部門主管意見,結果顯示64%的企業已展開結構性的數位轉型。無論其對於自身數位轉型的成果是否滿意,都已明確證明企業組織的數位轉型已經逐漸成為常態。
儘管對企業層面的影響已被廣泛討論,在個人層面上多討論的是個人如何因應組織的數位轉型,是較為被動的;或是討論數位人才,則是從更全面的觀點。個人在運用數位工具的部分,多數人也只是響應組織的數位轉型,有甚麼數位工具就用甚麼數位工具;而在組織的數外工具之外,多數仍處於電子文件作業,某些人已開始運用雲端協作工具。
本篇擬將企業數位轉型的概念,衍生到個人生產力提升的層面,討論一些個人主動提升生產力的可能作法。
數位轉型各階段在企業與組織的重要性
在企業和組織中,數位轉型是適應當今快速變化的市場和科技環境的關鍵因素。依據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DTA,數位轉型被認為有三個層次:數位化Digitization、數位優化Digital Optimization和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數位化」是將物理資訊轉換為數位形式,例如電子文件管理、資料庫化等,形成一個個的數位節點;「數位優化」則涉及使用數位技術和工具來提高效率和流程,可以從數位資產(如網站、APP、電子商務平台)中追蹤及分析有意義的數據,發展成能優化網站體驗、提升員工效率、促進顧客回購率等策略,在這個部分,數位節點已串成數位線。
除此之外,本中心張寶誠總經理更提出「數位聯結」的概念,強調各種數據資料的聯結以幫企業獲利或幫顧客創造價值。這些數據資料的聯結涉及流程與資訊標準化數位化,到了這個層次,數位線互相交錯逐漸成為面,組織才算開始進行數位轉型。
而根據Gartner詞彙表中,介於Digitization與Digital Transformation 中間的階段是Digitalization,意指利用數位技術改變商業模式並提供新的收入和價值創造機會,即包含了數位優化與數位聯結兩個概念。最後真正的數位轉型是一個組織更全面和策略性的轉變,涵蓋整個組織的文化、策略和價值觀念,數位應用形成一個立體結構,以應對日新月異的數位環境。
運用數位轉型各階段概念提升個人生產力
固然在企業數位轉型的過程中,勢必會影響到個人,個人可能要適應企業組織的數位工具。除了適應企業組織之外,要將數位轉型的概念應用到個人生產力的提升上,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數位化在這個年代已經可以說是非常普及了。Prensky所建議的1980年後出生的所謂數位原住民,對於數位化的生活已十分理所當然;甚至是1980年前出生的數位移民,也多有使用將類比型態轉換為數位型態的數位化工具,包含文檔,影音等。甚至可以說,只要是身處在個年代,個人的數位化是理所當然的。
然而當討論到個人生產力的數位優化時,對於多數人可能就不是如此熟悉,但實際上已經在數位優化的階段。許多數位工具可能自帶運用數據優化的功能,比如在某些手機上可以用螢幕使用時間的報告,來了解是否自己花更多時間在手機上了,來調整自己的習慣。或者是某些雲端應用程式,也會定期出具報告,分析自己的工作狀態。
其他包含一些應用程式內建的功能,比如雲端協作工具優化文件共同製作、專案管理工具用以優化專案管理、或者是筆記應用程式可用來作為個人的知識管理等。這些數位工具的熟悉與應用,都可以進一步的管理個人生活的各項層面。
個人生產力的數位優化尚且如此被忽視,更遑論個人生產力的數位聯結的層次了。在這個層次,我們可以思考如何讓自己的數位資產,藉由聯結發揮更大的價值來提升生產力,因此重點將在於數位資產的自動化聯結。一些雲端服務供應商已有提供類似的服務,比如可以直接聯結線上會議、信件通知與行事曆,而線上會議也可自動留存紀錄。
更複雜的機器人流程(RPA),過往只有組織才會運用,然而現在,拜No code/Low Code所賜,個人也可以開始運用流程自動化。例如Power Automate、IFTTT、Zapier、Make與N8N等都是個人可以運用的流程自動化工具。這些工具的學習固然會需要一些時間,然而其導入卻可以減少個人重複性的工作時間耗損,專注在更有生產力的工作。
最後,通過數位轉型的策略思維,不斷學習新的數位技能,並探索更高效的工作流程,以提高個人生產力和適應力。甚至連自身的商業模式都有可能發生重大的躍遷,實現個人生產力的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不僅在企業層面引起了巨大變革,也可對個人生產力具有重要影響。若只是停留在數位文件或是雲端協作的階段,無形中也浪費了這些能提升自己生產力的工具。
將數位轉型的概念運用到個人生產力上,本文所舉的是一些參考方向,尚有更多其他的作法。將這些做法導入到個人生活和工作中,勢必有助於個人更有效地管理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並持續適應快速變化的數位環境。
【參考資料】
- 星展銀行,星展集團公布最新「企業數位轉型調查」。
- DTA 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認識數位轉型。
- Gartner,Gartner Glossary:Digitalization.
- Marc Prensky,2001,Digital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s.
猜你喜歡

數位科技挾帶新商業模式顛覆整個產業,企業皆把啟動組織數位轉型視為最急迫的事。然而,數位轉型關鍵不在如何建置數位科技,而在於「誰」來應用數位科技開創新商業模式。專家提出劃對型、定對標、選對人、聽對話、給對錢、帶對心「6個對」解決方案,讓數位人才一步到位。

對於數位轉型帶來的各式挑戰,要如何與時俱進,考驗企業的經營能力,關鍵不在數位,而是在於「人」,從商業策略、運作流程、顧客參與到組織結構四個面向,領導者需要重新思考企業數位化策略。

最近數位化這個議題似乎又有捲土重來的趨勢,在2000年左右,我們遭遇了第一波的數位化,那時候我們將重點放在資訊的處理方式,著重對設備或網路的投入。

「數位化、數位優化、數位轉型」越來越被企業列為轉型重點,導致「數位優化」一詞越來越常被提及,當下的優化作為多聚焦於數位技術與數據處理效能的提升,但各種數據資料的聯結,是否能幫企業獲利或幫顧客創造價值才是數位轉型的真正目的。

數位轉型是現今中小企業最關注的話題之一,也是邁向工業4.0的必經過程。本文以PDCA的觀點,提供企業實現數位轉型的有效作法,為組織量身打造自己的智慧化之路。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