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能源可視化系統,落實企業減碳發展-以金屬加工業為例(上)


前言

  國發會於去年2022年12月公布「台灣2050淨零轉型階段目標及行動」,訂定2030年減碳目標24%正負1%,從企業落實溫室氣體盤查,了解自身排碳熱點,導入減碳方法及節能工作,並強化應用再生能源、提升單位能耗之改善及運具電動化等。

  放眼國際,歐美各國相繼推出的相關碳關稅制度,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於2023年10月試行,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也計畫於2024年相繼上路,不同的是,美國CCA法案沒有試行期間。美國為臺灣第二大出口國,2022年出口金額約為751億美元。

  根據國際貿易中心(ITC)數據顯示,在2022年美國進口管制品項當中,台灣的鋼鐵金屬製品,為排名第5名。

  因此面對國際上來勢洶洶的碳關稅法案,對於鋼鐵金屬製品的碳密集產業課稅已勢在必行,且徵收範圍會越來越多,碳價也會逐年提高;台灣各相關金屬加工及製品企業,唯有盡快做好製程上的減碳措施,節能減碳是企業提升競爭力與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步,臺灣鋼鐵金屬製品企業,也應盡早做準備。

金屬加工業面臨碳排減量要求

  此次納入個案分享的企業,是一家具超過35年經驗之精密零件加工廠,在此簡稱HS,提供專業的車床加工、銑床加工、精密零件鑄造與鍛造,表面處理,組裝測試與逆向工程等服務。目前客戶遍佈全球並涵蓋汽車, 航太(AS9100 Certified),生技醫療,半導體設備,馬達機具,螺絲扣件等產業。HS企業通過基礎的ISO9001認證後,持續追求品質上的進步,陸續取得航太AS9100證書。

  而HS企業出口部分佔50%以上,主要客戶國際半導體設備設計及生產大廠,且為國際品牌產業供應鏈一環,隨著ISO 14064組織層級溫室氣體排放之量化與報告附指引之規範,各國際企業開始以貿易、以供應鏈角度要求各種手段要求氣候變遷相關資訊置入到商業與投資決策中,來加速氣候變遷解決方案的實現。

  而在此金屬加工產業也涵蓋於碳邊境調整機制管制範疇中,國際減量趨勢再三牽動且HS企業的發展與轉型;為強化公司節能減碳技術及綠色創新服務以因應國際局勢,故而開始先盤查出HS企業現有的排碳量,了解現今排碳熱點,才能做為未來的減碳依據,邁向低碳新藍海市場。

了解企業排碳現況

  要邁向零碳體質並非一蹴可幾,雖然政府為了協助企業,陸續規劃減碳路徑及實踐各項淨零作為;目前淨零策略可概略分四個階段,首先是導入碳盤查、接著訂定減量目標、依減量目標來規劃減量策略、最後才是達到碳中和宣告。但對於多數中小企業,第一階段碳盤查最為困難,盤查資料從何而來?採用何種計算標準?各項問題導致許多企業難以跨出第一步。

  因此,企業首次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建議應成立專責組織,有高階主管承諾並做好內部溝通,建立明確權責分工,具體執行內容可參考圖一所示。

溫室氣體盤查執行內容
圖一:溫室氣體盤查執行內容

  HS企業碳盤查初期,為了同步提升企業同仁的認同,以教育訓練來使其HS企業本身針對組織碳盤查時應有基本觀念,接著盤查的階段,聚焦在「邊、源、算、報、查」五大流程。

  從釐清公司的盤查「邊」界與其排放「源」,詳細碳量計「算」方式則交由輔導單位協助計算後出「報」告書給公司相關利害關係人,最終必須再經第三方驗證單位「查」證才算正式完成,詳細的核心概念及執行說明如下表一所示。

主題 核心概念 執行說明
確認盤查報告邊界(邊)排放源鑑別(源) 依據盤查目的進行組織邊界範圍設定,是整體組織集團、單一工廠、單一部門或單一製程設備 邊界設定是企業進行溫室氣體盤查的第一步,如何將企業之地理位置及營運範圍 確認且清楚,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工作。
報告邊界設定是選擇適合方式,將此組織邊界範圍加以完整且清楚展現,以進行後續排放源鑑別及量化工作,因此報告邊界設定不同,將會影響溫室氣體排放量 化結果。
  企業依據不同盤查對象及其適用的盤查規範來決定盤查範圍 此步驟為整個溫室氣體盤查中最重要的一環,鑑別溫室氣體排放源、溫室氣體匯、溫室氣體儲存庫等(Source, Sink, Resevoirs, SSR)。
包括直接與間接排放源,範疇一、二、三(類別一~六)等具有重大性的排放源,並且必須解釋為何排除某些排放源。
排放量計算(算) 目前多數企業採用溫室氣體排放量化計算公式 排放源計算,考量不同氣體的全球暖化潛勢 (GWP) 數值,計算公式「活動數據 × 排放係數 × GWP值 = 碳排放量」。
於邊界內蒐集排放源佐證資料,如電費帳單、各項收據、油資、 發票等活動數據;確認的排放係數,排放係數選用(準確度較高的係數為量測/質能/質量平衡所得係數)。
GWP值和排放係數每年可能有變動,需查詢最新定義並記錄來源,確保數據品質。
文件化報告(報) 盤查報告書編製建議納入推動組織架構、流程圖、詳述每筆資料來源與計算公式 組織進行盤查過程中,必須要程序、方法、數據等以文件化及表單方式進行紀錄,並避開個人意見干擾盤查計畫,並撰寫標準溫室氣體報告書。
內容至少需要涵蓋報告書編製說明、組織與營運邊界描述、基準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報告書查證與報告書管理等。
查證(查) 內部稽核、第三方外部查證 企業完成標準溫室氣體報告書,需要藉由內部先行查稽,確認資料無誤,再進行外部查證。
外部查證主要為第三方查證單位,透過第三方公正性及專業性,以系統化方式進行數據查驗,確認溫室氣體報告書排放資訊與數據,有其合理性。

表一:溫室氣體盤查步驟

  釐清HS企業的定直接排放、能源間接排放及其他間接排之盤查邊界,如圖二所示;掌握其自身排放情形,作為減量依循,並透過成立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管理推動小組,透過顧問協助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相關工作推動,依盤查結果後,對於能源管理與製程改善、設備升級部分,提供方向蒐集相關資料以利後續降碳排改善工作推動。

HS之盤查邊界
圖二:HS之盤查邊界

  針對「鑑別活動範疇與直間接排放源資料蒐集項目核對」部分,將依邊界盤查後的排放源之排放係數法來估算相關碳當量,如圖三所示,並建立組織內部盤查資訊管理模式,來確定溫室氣體相關數據的盤查品質,以提升盤查結果的準確性,做為接下來整體相關盤查程序及相關內容文件化之盤查報告書撰寫之規範依據。

直間接排放源碳當量換算
圖三:直間接排放源碳當量換算

  針對碳排放源數據與碳排放係數估算,例如範疇二的外購電力,以蒐集電費帳單,並累計所用電力之數據之後,就可以算出電力排碳係數了。

  它的公式為(發電業及自用發電設備設置者躉售公用售電業者電量之電力排碳量 — 線損承擔之電力排碳量)/公用售電業總銷售電量,依據經濟部公布111年電力排碳係數為0.495公斤CO2e/度,而於民國112年盤查民國111年一整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

  因此電力排碳係數是0.495公斤CO2e/度做為計算,粗估本專案於電力能源部分碳排放當量約978.0210噸;而範疇一中的直接排放源,計算年度之車輛移動所耗之用油量總數,來換算所耗之碳當量,如圖四所示;並依數據針所排碳之總量,進行歸類後,開始改善工作的規劃與展開。

電費數據蒐集及移動排放源統計
圖四:電費數據蒐集及移動排放源統計

企業碳排現況

  此次HS企業此次僅盤點範疇一及範疇二,相關盤查結果如表二所示;HS企業於2022年的一、二廠之碳排總量為1,008.7030公噸CO2e,其實範疇二間接排放源中的外購電力就佔總排放量的96.96%。

  因此HS企業減碳之首重,就在減少電力之能耗,為了能清楚分析外購電力中的重大能耗,則先導入能源流向分析,從各用電設備能耗規格表中,預先盤查出各設備之能源流向。

HS企業之總碳排放量數據表
表二:HS企業之總碳排放量數據表

  HS完成溫盤後,已確認範疇二的外購電力為最大的碳排放源,因此為了能再電力使用中,找出首重改善之耗電項目,可透過能源審查的方式,來分析能源使用的狀況。

  HS利用現有的資料,列如從設備清單、生產流程圖、設備接線圖,盤點能源使用設備,以HS盤點外購電力主要的從空調、照明燈具、空壓機及製程生產機台等,來掌握各項能源的流向;而HS利用設備銘牌標示的內容,結合鈎式電錶勾錶測量電流後,分析出待機、負載、運轉的耗能資訊,例如表三所示。

HS設備耗能資訊盤點表
表三:HS設備耗能資訊盤點表

  依照設備耗能資訊盤點表後,就可清楚的了解HS各設備的能耗基礎數據,再進行彙整後,產出HS的電力能源預估流向圖,如圖五所示;可分析出那些用電的佔比較高,那些能源使用設備應該是需要特別被重視及管理,因此繪制能源預估流向圖就是要框列能源管理的主要標的。

HS能源預估流向圖
圖五:HS能源預估流向圖

能源可視化導入

  在鑑別主要能耗來源後,HS企業透過智慧電錶收集用能數據,達成「能耗可視化」,藉由智慧電錶IoT可視化導入,如圖六所示;幫助HS企業掌握實際用能趨勢,發現不合理的能耗,並計算出節能指標,以制定節能目標與計畫,在完整掌握用電的情況下,導入相關精實生產管理優化及更換成新式節能設備,達到用電智慧化與節能的成效。

智慧電錶IoT聯網架構圖
圖六:智慧電錶IoT聯網架構圖

  由於投入建置能源可視化之預算編列限制,所以此次僅先建置10顆智慧電錶,因此由能源流向做為安裝設置智慧電錶的主要決策方向,依序為空CNC加工機群、空壓機及空調三部份,而在CNC加工機群的區分中,依加工模組及製程別來進行框列,具體分佈圖如下圖七所示。

智慧電錶安裝區域規劃
圖七:智慧電錶安裝區域規劃

  依智慧電錶安裝區域規劃圖進行能源可視化系統的建置,首重先盤點HS企業於能源可視化的數據管理模式,例如即時能源耗用、設定能耗警示值、能耗紀錄頻率區間、運轉時間、各能耗比較項目等,再由系統廠商依此需求進行規劃及建置,初步能源可視化建構及呈現如圖八所示。

能源可視化系統模擬圖
圖八:能源可視化系統模擬圖

  為了能讓CNC加工群能更精準的區分出如何由一個智慧電錶就能區別該機群的各機作業能耗,關鍵在於HS企業已將所有的CNC加工機都完成IoT機聯網,因此所有的CNC加工機台無論是在運轉、待機及負載的狀能及時間都能清楚記錄,並由實際量測出的能耗數據(如上述表三所示),結合智慧電錶的總合統計,即可區分各機台的用電能耗;如圖九所示。

加工機能耗數據
圖九:加工機能耗數據

  因此如何利用能源可視化後,HS企業於獲取廠內各外購電力機台群的能耗數據蒐集,因應及落實減碳方案,將於下一篇文章〈導入能源可視化系統,落實企業減碳發展以金屬加工業為例(下)〉,來告訴各位讀者。

【參考資料】

  • 數位時代:台灣拚2030年減碳24%,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3456/net-zero-2030
  • 碳關稅即將上路中小企業如何應對,https://green.sme.gov.tw/detail.php?type=1&id=2844&lang=tw
  • 企業溫室氣體盤查如何著手?掌握5大碳盤查流程,擬定具體碳管理策略,https://www.dnb.com.tw/Thoughts/CFV-Report/
更多資訊請參考
ESG永續發展學院

企業淨零轉型壓力日增,國內出現綠領人才荒問題,過去70年來,CPC陪伴國內企業走過各階段轉型期,適時導入管理變革與人才培育策略,面對永續議題,CPC已訂定ESG永續發展系列職能培訓藍圖,針對製造業及服務業之不同性質,提供不同的培訓課程!

溫室氣體查驗證服務

本中心為使國內企業營運能與聯合發布ESG企業經營指標相符,111年度成立ESG新事業發展委員會;奠基過去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與ISO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驗證之基礎下,率先其他國內管顧機構獲得ISO14001及45001驗證通過,取得ISO環安衛雙認證,正式成立「ESG永續發展學院」,開辦永續經營系列課程,透過北中南各地訓練中心,為企業提供絕佳綠色人才養成修練道場。

猜你喜歡
*
跨國工廠實戰祕訣》問題可視化、善用舊專案 Toyota力拚提昇QCD

在海外建造生產、供應鏈,雖可為企業帶來成本或運輸、稅制等優勢。然而針對海外工廠的管理,如何克服母公司鞭長莫及的實際管理障礙、因地制宜培育當地員工成為公司資產,便是決定企業跨海經營能否成功的關鍵……

*
數位精實管理-低成本的可視化戰情室

為協助中小企業將管理需求在有限的資源下就達到數位或智慧化管理模式,中國生產力中心提出以數位精實管理為核心,應用工業監控系統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來整合現場儀表及各項數據的做法,讓企業能以低成本的方式達成現場管理可視化到透明化的程度,讓企業主管能在短時間內即透過應用物聯網(IoT)等相關技術,並連結企業內各個系統或個人建置之資料庫,以現場戰情室監控看板(Dashboard)方式展現,使管理者可即時掌握現場狀況。

*
以MFCA盤查企業生產資源,落實企業永續發展-以PCB產業為例

透過MFCA以透明化的成本揭露方式,將「正產品成本」與「負產品成本」盤查出,使企業重新檢視成本之管理角度,於生產過程中的材料、能源、系統及廢棄物處理成本,再以「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製程」等管理改善,達成「綠色化」之淨零減排目標,進而優化企業體質,落實永續發展的目的。

*
5步驟×6類別×5原則 溫室氣體盤查實作課

全球氣候升溫正改變世界的樣貌,溫室氣體的控制已刻不容緩。當大型企業被要求採取積極作為時,身處國際供應鏈一環的台灣企業,也正致力往低碳轉型的路徑上前行,而第一站,即是溫室氣體盤查。

*
MES在淨零數位雙軸轉型的戰略思考

企業因應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在碳減排方面的責任日益增大,在推動淨零數位雙軸轉型的過程中,MES(製造執行系統)如何達成環境目標與生產效益,本文就相關模組提出具體步驟和策略提供參考:途程模組、製造模組、備料模組、工具設備模組、文件管理模組、品管模組、人員職能模組、戰情即時電子看板。企業設立明確的減碳KPI,定期評估與調整策略,對外發布碳減排報告,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與透明度。透過MES模組的優化將助力企業在淨零數位雙軸轉型過程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