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CEO 黃仁勳訪談時表示:「如果我要鼓勵大家做一件事的話,就是趕快去找一個 AI 家教!」這句話顯示 AI 除了影響商業與工作層面外,也將重塑我們的生活與學習方式。
如何使用 AI 協助個人學習
在生成式 AI 出現之前,已有許多特定領域的人工智慧在輔助我們學習,例如:推薦學習系統(如可汗學院、Coursera等)、數位學習平台(如Moodle、育碁、旭連、一宇)等。這些技術在生成式 AI 問世之前已經大幅提升學習體驗,而生成式 AI 則進一步擴展了學習的效率與效果,使學習更加客製化與多元化。
對個人學習者,生成式 AI 提供了許多方式來優化學習體驗,例如自動生成學習材料、客製化的學習建議、測驗輔助,甚至可透過互動問答來提升學習效果等。本文將探討個人學習者如何利用生成式 AI 來提升學習效果,並根據不同學習模型與應用場景提供說明與使用案例。
學習金字塔模型(Learning Pyramid)結合生成式 AI
學習金字塔模型由美國學者 Edgar Dale 於1946 年提出,後來經過美國的國家訓練實驗室進行研究,並以百分比顯示採用不同學習方式後,學習者在兩週後仍能記住的內容比例。為此,筆者將逐一說明生成式 AI 如何在不同的層級提供學習者所需的學習輔助。
5% 課堂講授
AI 幫助學習者理解概念、架構與名詞,可即時提供更具互動性的學習體驗與影音資料。例如:
-
課程助理
使用 ChatGPT、Claude 等生成式 AI,根據講授內容生成重點、摘要或相關知識。
-
互動式教練
根據知識點詢問生成式 AI,獲得即時解釋,提升內容的理解度。
10% 閱讀
AI 提供客製化閱讀資料並生成摘要,提高理解效率。例如:
- 書籍與文章助手
使用Gemini 解析長篇文章(Gemini在讀取長文優於其他大型語言模型),生成核心觀點與重要知識點,提高閱讀效率。
- 閱讀測驗與反思
閱讀後,透過 AI 針對內容提問,確保自己真正理解。或利用 AI 進行問答,讓 AI 挑戰自己的視角並與 AI 溝通不同觀點,讓自己進一步思考核心概念。
20% 視聽教材
AI 轉錄演講內容,幫助回顧關鍵知識與核心概念。例如:
- 會議與講座紀錄
透過Teams、Clova Note等 AI 工具,轉錄授課內容並整理大綱與重點。或使用Monica AI、Sider AI等工具,直接翻譯並摘要TED Talks或Youtube上的課程影片,以快速擷取知識點並進行即時提問。
- 互動影片學習
籍由Elmo AI、Monica AI 生成心智圖重點筆記,並提供相關測驗題,提升學習效果。
30% 示範
AI 可協助學習者「觀看」並理解概念,或是提供視覺的學習輔助。例如:
- 分析圖片與影片內涵
使用ChatGPT理解圖片意思並說明、整理操作步驟與關鍵環節。
- 指導使用者操作步驟
Gemini、Copilot等 AI 工具能夠即時同步觀看學習者操作電腦螢幕畫面,並與學習者即時互動,給予回饋與指導。(此功能Copilot需付費使用)
- 電腦視覺輔助
ChatGPT可透過手機鏡頭,協助使用者「觀看」示範,並提供即時意見與回饋,如修理水電與更換機械零件時,可將鏡頭對準物體並詢問 AI 建議與操作流程。
50% 討論
AI 參與討論與互動,補充知識點與多元觀點。例如:
- 即時問答
如前所述,可與各式大型語言模型,如ChatGPT、DeepSeek等,進行討論以提升學習品質,或根據討論主題,推薦相關資源、學術論點,促進深入交流。
- 角色扮演
請Gemini、Claude等 AI 扮演不同立場,如辯論對手,挑戰自己的觀點,或是擔任專家學者,給予深度回饋與意見,幫助學習者擴展更深、更廣的思維。
75% 練習
AI 設計練習題並提供即時回饋。例如:
- 一般學科測驗與練習
利用大型語言模型,如Perplexity、Gemini等生成數學與科學測驗,並根據答題結果調整難度與即時解答;根據程式設計與作文內容提供句子結構與語法修改建議;根據設計的圖片、雕塑等作品,詢問改進建議。
- 工作情境角色扮演練習
透過ChatGPT 可模擬職場對話情境–AI 角色扮演員工,幫助管理者學習如何提供指導與回饋;談判情境 - AI 扮演客戶或同事,學習如何溝通並應對不同需求;績效評估 - AI 模擬衝突場景,學習如何應對並解決問題。
(ChatGPT商店提供不同類型的特化型模型,供學習者在不同情境中使用;付費版甚至可自建特殊情境與期待的回應風格與內容)
90% 教導他人
前述為透過 AI 提供教學內容以輔助學習,而更深度的學習效果則可以透過反向訓練 AI,與 AI 互動並指導 AI 來強化學習。例如:
- 反向問答
讓 AI 擔任學生向學習者提問,並由學習者回答後請 AI 提供回饋,如此可以提升學習者對知識的掌握度與應用能力。
- 糾錯與分析
請 AI 生成一段錯誤的敘述、簡報或文章,由學習者以老師的角度找出錯誤並解釋正確答案,再請AI給予回饋與建議,以培養學習者的批判性思維。
前述圖表顯示,學習金字塔分為被動式學習與主動式學習,而企業透過AI輔助學習的應用場景如下:
- 被動式學習
IBM透過Watson AI,分析並提供員工適合的學習資源,提升學習與發展的效率;亞馬遜同樣利用AI工具,針對學員的學習需求提供需要的課程,滿足員工的生涯發展方向並提升主動學習率與員工留任率。
- 主動式學習
Google透過線上平台與知識社群,配對適合的師傅與學伴,提升同儕的交流、討論與學習,並協助員工獲得相關認證;麥肯錫透過AI教練,協助員工發現學習需求並獲得學習回饋,提升持續學習的文化與氛圍。
當學習金字塔模型結合生成式 AI 技術時,學習者可以在不同的學習模式下獲得有效的輔助,進而提升學習效果、學習文化與氛圍。
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與 AI 應用結合
學習金字塔可分為兩大構面:被動式學習與主動式學習。被動式學習主要著重於「知識面」的學習,而主動式學習在「技巧面」的精進上更為重要,AI在兩種層面皆能提供有效的輔助。
然而,談到「技巧面」的學習與提升,2017年提出的「刻意練習」已獲實證研究證明對技巧發展的顯著成效。因此,有必要進一步介紹刻意練習的核心理念與應用方式。
刻意練習的概念由心理學家Anders Ericsson提出,研究顯示,透過有計畫、拆解技能、持續且專注的訓練,並搭配即時回饋,學習者則可以持續提升技能。而生成式 AI 正可在此提供學習的輔助以強化學習效果。例如:
- 目標設定
透過大型語言模型,如ChatGPT、Claude協助訂定學習或技能提升的目標,並根據進度調整目標難度。
- 拆解技能
大型語言模型能夠分析學習者的弱點,例如透過Gemini、Copilot產出測驗題組,並給予測驗後的評估與回饋。或是撰寫文章或程式時,讓 AI 進行程式碼審查、文章分析後,給予改善建議。
- 持續回饋
此為刻意練習時最重要的環節,在生成式 AI 問世之前,獲得持續回饋是一件最困難的挑戰,而今我們可以借助前述的大型語言模型,讓每一次的練習加入 AI 並尋求即時評估與建議,例如語言發音矯正、寫作改進等。
- 模擬訓練
如同前面在學習金字塔提到的角色扮演,與生成式 AI 進行真實情境的對話與練習,能夠大大地提升學習效果,如模擬演講、對話練習、模型工作場景的場景等。
許多企業也積極運用AI打造實戰練習機會,並透過AI提供即時回饋,以強化員工績效。以下為兩個典型的應用場景:Salesforce結合AI教練與真人對話模擬,針對客服人員進行互動練習,並提供即時回饋,改善回覆品質與服務績效;Gong運用AI教練工具,分析員工的溝通技巧、產品知識與客戶應對技巧,從中找出提升機會,進一步強化銷售人員與客戶互動的內容與專業度。
另外,筆者在為業務人員訓練時,也曾自建AI教練系統,提供學員在課後或實際談判前進行模擬練習的機會,並於談判前提供技巧指導與回饋,協助學員強化應對能力和實戰表現。
AI 輔助學習的挑戰與限制
雖然生成式 AI 在學習上展現了許多潛力與效益,但過度依賴則無法帶來預期的學習效果,甚至會影響學習成效。以下是幾個使用生成式 AI 但造成負面效果的學習研究與例子:
- 過度使用AI影響獨立思考能力
一個研究調查53位學生在作業中使用 AI 後發現,使用的頻率和問題解決能力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表示過度依賴 AI 可能阻礙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
所以,依照筆者的經驗,工作外包,但大腦不外包,詢問 AI 之前,必須先思考可能的答案、脈絡、方向、架構、重點等,再透過AI協力,完善相關的內容與細節,避免將思考能力外包於AI工具。
- 將 AI 作為主要學習來源將缺乏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AI 在提高學習的效益能夠發揮顯著的作用,但從系統化的架構發現,過度使用 AI 會阻礙學習者知識體系的發展,過度依賴 AI 也會損害認知能力。因此,完整的知識體系,尤其是書籍、課本、課程仍是建構完整知識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
- 同儕間的學習更能提升心理健康
一個387名大學生的研究指出,雖然 AI 學業成績,但缺乏同儕學習,團隊合作,可能對於學生的幸福感、歸屬感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團體討論、小組專案仍是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這些案例強調了學習時,謹慎使用 AI 的重要性。過度依賴或不當使用可能削弱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缺乏完整知識體系,甚至影響學習成就感。因此,如何平衡 AI 工具的使用,確保其作為「輔助工具」,而非主要的學習來源。
未來學習的無限可能
生成式 AI 可以應用與輔助的方式仍在開發與探索中,還有更多的可能性等待我們發掘。無論是學生、工作者、研究人員、自由工作者或創作者,都能透過 AI 提供的客製化工具達成更高效的學習。
透過前述的架構與分類,學習者可以更有系統地理解 AI 如何在各種學習場景發揮作用,提升學習效率、效果與體驗。然而,使用 AI 時仍需謹慎,避免過度依賴,確保 AI 作為輔助工具而非唯一的學習方式,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成效。
【參考資料】
- Emma Burleigh, Nvidia CEO Jensen Huang says everyone should get an AI tutor right away, FORTUNE
- Ken Masters, Edgar Dale's Pyramid of Learning in medical education: Further expansion of the myth, Wiley Online Library
- Akshay Birje, How AI has Transformed th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L&D Program, Airmeet
- Madhuri Gourav, See How These 10 Businesses Are Applying Generative AI For Customer Service
- Ericsson, K. A., Krampe, R. T., & Tesch-Römer, C. (1993). 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Review, 100(3), 363–406.
- Çela, E., Fonkam, M., & Potluri, R. (2024). Risks of AI-Assisted Learning on Student Critical Think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isk and Contingen
- Cui, P., & Alias, B. (2024).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higher education arising from AI: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2020–2024). Journal of Infrastructure, Policy and Development.
- Crawford, J., Allen, K., Pani, B., & Cowling, M. (2024). Whe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ubstitutes human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cost of loneliness, student success, and retention.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49, 883 - 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