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廚餘出發,走向淨零:餐飲業的循環創新實踐


  根據環保署統計,臺灣每日回收的廚餘高達2,000多公噸,年累計量換算下來,相當於約1.2萬座台北101大樓的體積。由於廚餘含有液態、油脂、人工添加物等複雜成分,處理上難度較高。若以焚化處理,不僅提高燃點、延長燃燒時間,增加碳排放,更會釋放戴奧辛等有害物質附著在爐壁上,處理成本也相對高於一般乾燥垃圾。

  2020年非洲豬瘟事件爆發後,行政院農業部緊急禁止「廚餘養豬」措施,傳統廚餘再利用管道一夕間中斷,使臺灣廚餘處理系統面臨嚴峻挑戰。顧113年在政府資源的輔導下,針對廚餘產量較大的婚宴餐飲業者,導入創新的「3.5小時快速轉化技術」,有效提升處理效率與減碳效益。

  該技術可於短短3小時內,透過「進料、挑揀、粉碎、脫水、預拌、熟化反應及出料」等七大步驟,將廚餘快速轉化為廢水與堆肥土,大幅減少儲存時間與腐敗風險。後續由專責廠商每週進行廚餘回收作業,並將資料協助登錄於環境部系統中,落實數據透明與追蹤管理。

  廚餘轉化產出的廢水送往觀音生質能中心進行厭氧消化後發電,實現再生能源應用;而堆肥土則提供給當地產銷班,種植西瓜、南瓜、水稻與高粱等作物,並由餐飲業者採購回餐廳作為食材使用或進行再販售,建構「廚餘→有機肥→農產→餐飲」的循環經濟模式,讓每一份廚餘成為資源再生的一環。

  此外,為協助餐飲業者推動ESG與淨零碳排目標,專案團隊也協助泓橋環保科技完成溫室氣體第三方查證,取得認證後提供企業揭露於永續報告書中,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與社會責任實踐。

  透過這套創新模式,廚餘不再被焚化或掩埋,而是重生成為推動農業與能源的關鍵資源,整體減碳效益超過80%,成功為餐飲產業打造出一條低碳、綠色、循環的永續生態路徑,成為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實踐案例。


~~作者推薦~~

  • 《零碳實踐革命:厚植全球競爭力,再造企業永續經營》

作者:松尾雄介
譯者:陳光棻
出版社: 中國生產力中心

更多資訊請參考
ESG永續發展學院

企業淨零轉型壓力日增,國內出現綠領人才荒問題,過去70年來,CPC陪伴國內企業走過各階段轉型期,適時導入管理變革與人才培育策略,面對永續議題,CPC已訂定ESG永續發展系列職能培訓藍圖,針對製造業及服務業之不同性質,提供不同的培訓課程!

CPC線上書城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提供完整的經營管理、顧客服務、人才培育、策略規劃相關書籍,以滿足企業不同層面的需求。

猜你喜歡
*
廚餘減量再利用 食物不要再浪費

有機廢棄物(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包含食品工廠之食品廢棄物、市場產生的食品廢棄物、學校及餐廳衍生的廚餘與家庭廚餘,做廚餘減量,應透過產業、學界、政府到個人共同參與,正如過去老一輩殷殷教導我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愛物惜食觀念,透過源頭管理、4R將廚餘再利用。

*
賽德克三生善循環 南投仁愛鄉 東岸部落守護好生態 蝴蝶翩翩起舞

企業除了透過淨灘、植樹等活動實踐社會責任,關懷自然資本。若能投入資源參與生態部落自然保育的活動,更能有目標與績效地達成生物多樣性保育,展現企業的品牌價值。位於南投仁愛鄉東岸部落守護好生態,復育5科目234品種蝴蝶,穩居全台之冠,跟著AWI了解賽德克三生善循環的自然正成長經營。

*
後疫情時代之新農業趨勢-循環農業

面對天然資源、糧食的缺乏和通貨膨脹的壓力,也讓節能減碳、循環經濟、永續發展等議題再度受到國際的重視。藉由減少對資源的消耗和依賴,提高資源運用效率,將能為國人生活和環境帶來正面影響,提高產業競爭力、縮短城鄉差距並落實包容型社會價值,為台灣的產業提供更具韌性和永續性的發展方案。

*
優織隆企業二代接班突圍 從代工走向全球循環經濟 從農業廢棄物到時尚創新 鳳梨葉纖維的永續革命

在台灣南部的鳳梨田裡,曾被視為廢棄物的鳳梨葉,如今正悄悄改寫紡織產業的未來。這場轉變的推手,正是優織隆企業執行副總謝煥麒,一位從傳統OEM代工走向永續創新的企業二代。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