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企業品牌識別矩陣探索企業品牌的構建策略-以「LEGO」為例

- 撰文者:
- 2025/08/04 瀏覽數:125
在當今競爭激烈且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企業品牌管理已不再局限於單一產品,而是整個企業的戰略層面。企業品牌不僅是一個名稱、一個標誌或一句口號,它是企業與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建立信任和互動的橋樑,並在塑造企業形象及創造競爭優勢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根據英國學者 Balmer(1995)的研究,企業品牌代表了整體價值體系,反映企業的核心文化和承諾,而企業品牌管理需要從高層到基層的全體員工共同參與並維護。Balmer(2001)進一步指出,企業品牌的管理需要更多層次的協調和整合,涵蓋企業願景、組織結構、員工文化及與消費者的情感聯繫,各層面皆需要傳遞一致品牌價值觀。
打造一個強大的企業品牌已成為許多企業的核心挑戰。企業品牌身份矩陣(Corporate Brand Identity Matrix)是一個有效的工具,有助於企業系統化的管理品牌身份,這個框架由Greyser和Urde(2019)提出,目的在協助企業管理團隊透過自身品牌的核心價值,盤點多層面的元素,構建一致且具吸引力的品牌。
企業品牌身份矩陣將品牌管理分為三個主要層次:內部元素、外部元素以及連結內外的元素,這些層次包含了不同的品牌管理要素,通過相互協調來建立起企業的品牌認同。以下將以LEGO為案例,演示如何將內部元素(如使命、文化和競爭力)、外部元素(如價值主張、關係和定位)以及連結內外的元素(如表達方式、品牌核心和個性)相互協調,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品牌。
一、 內部元素
- 使命與願景:使命與願景是品牌的核心指引,也是企業的長期目標與發展方向。
例如:LEGO的使命與願景是「激發和培養明日建設者」及「成為全球學習型遊戲的推動力量」,這說明LEGO不僅是玩具品牌,更是促進學習與創造的力量,強調創造力和學習的結合,鼓勵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發掘潛能。
- 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反映員工的行為和價值觀。
例如:LEGO有兩個核心文化,第一個為「只有最好才夠好」,代表LEGO對於高品質的追求,無論在產品設計、製造過程還是顧客服務,LEGO對每個細節精益求精,堅持卓越;第二個為「孩子們是我們的榜樣」,體現LEGO對於兒童創造力和學習潛力的尊重與信任,並將孩子視為創新與遊戲的啟發者。
- 競爭力:企業的獨特優勢,幫助企業在市場中立足的基石。
例如:LEGO的競爭力來自於優質的產品和「創造與學習」的核心概念,驅動了LEGO在市場中的領先地位。此外,LEGO的跨界合作(如與電影的合作)使其在市場上持續保有競爭優勢。
二、 外部元素
- 價值主張:企業對於利益相關者的核心主張。
例如:LEGO的價值主張「Play、People、Planet及Partner」。
- Play:讓顧客在玩樂中學習,並發揮無限的創造潛力。
- People:強調員工、顧客和合作夥伴的共同發展,建立彼此的互信與支持。
- Planet:致力於對地球產生正面影響,推動環保,實現永續。
- Partner:與全球夥伴共同努力,實現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
- 關係:企業與其利益相關者的關係。
例如:LEGO透過活動以及社交媒體平台等與顧客溝通,也與學校、博物館等機構合作,推廣教育領域中的應用,連結「創意、學習、品質」的主張。
- 定位:企業在市場中的獨特位置。
例如:LEGO是一個創新、教育性強且高品質的玩具品牌,強調「透過遊戲來學習」的核心理念,並且為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選擇,無論是幼兒、學齡兒童還是成人收藏家,都能獲得滿足。
三、 連結內外的元素(協助企業達成內外部的一致性)
- 表達方式:品牌表達方式包括視覺識別和語言風格。
例如:LEGO視覺識別獨特且容易辨識(如標誌、積木圖案與顏色),無論是在廣告、包裝設計及媒體等,LEGO都保持活力且富有創意。
- 品牌核心:體現企業的核心承諾,也是連接所有內外部元素的根基。
例如:LEGO的品牌核心是「想像力、樂趣、創造力、關懷、學習、品質」,代表LEGO對於其顧客的創造力啟發、遊戲中學習的過程以及對自身產品的高品質堅持。
- 個性:品牌所展現的擬人化特質。
例如:LEGO展現出積極、歡樂、充滿想像力的個性,在與消費者的互動中充滿正能量,並強調一種樂於探索和不斷創新的態度。
LEGO透過清晰的企業品牌,將「想像力、樂趣、創造力、關懷、學習、品質」等核心承諾深植於每一個層面,吸引了全球的消費者。成功的企業品牌管理是一個動態且持續進化的過程,需要企業從內到外全面構建。隨著市場環境與顧客需求的變化,企業品牌管理必須保持靈活,以適應新挑戰,同時鞏固其品牌核心價值,才能有效塑造出與核心價值一致的企業品牌。
【參考資料】
- Balmer, J. M. T. (1995). The nature of corporate br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2(4), 179-188.
- Balmer, J. M. T. (2001). Corporate brand manage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4), 248-268.
- Greyser, S. A. & Urde, M., (2019) What Does Your Corporate Brand Stand Fo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 February 2019, p.82-89
- LEGO (2024). The LEGO Brand. [online]
教育訓練網
CPC整合內外部顧問、講師、學者及專家,透過公開班及廠訓,為企業界培育無數傑出人才。培訓內容包含:經營領導、策略規劃、ESG永續發展、智慧製造與數位應用、生產/品質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發管理、設計創新、財會與內控管理、專案管理、勞工與消防安全、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語言進修等。
猜你喜歡

樂高,一家帶給許多人歡樂童年與創造力的玩具製造商,曾經面臨瀕臨破產邊緣。剛開始面對競爭者時,樂高曾經採取多元化的產品競爭策略,但帶給樂高的卻是財務危機。於是樂高開始重新聚焦回顧客身上,採取維持長期顧客關係、開放式創新及顧客共創等方式,重新打造樂高所帶給顧客的美好體驗,開拓更多的市場,順利的讓樂高轉型成功。

企業被市場拋棄恰恰不是因為不夠創新,而是因為丟失了傳統,亦即「創新」並不一定意味著「激進」;公司應回歸自己的核心理念,專注公司優勢業務,堅定執行計畫與方向,才能在市場立足不敗之地。

在玩具產業正面臨營收下跌的同時,樂高企業,在歷經衰退,瀕臨破產邊緣時,進行數位化轉型後卻逆勢成長,讓樂高版圖從玩具擴張至數位內容產品。

十一年前(2004年)的樂高,由於「缺乏核心商品發展策略」、「旗下商品過度擴張」等等因素,面臨了鉅額虧損,親切的品牌形象變得不再屬於孩子們,樂高如何反轉經營窘況,再造榮耀呢?

在全球ESG與體驗經濟浪潮席捲之際,企業如何透過創新創造差異化優勢?如何實踐永續且能商業化?中國生產力中心資深高級顧問師盧崇仁,從多年輔導企業創新轉型的經驗出發,剖析創新管理的核心邏輯,並以台灣紡織大廠優織隆企業(UKL)鳳梨葉纖維、刺繡產業與馬祖文化觀光為例,展現創新如何轉譯,從材料出發,落地為文化體驗與商業價值。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