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的資源循環發展潛力


菲律賓的廢棄物環境背景

  菲律賓擁有約1.1億人口,為東協第二大人口國,人口數僅次於印尼(約2.8億),經濟成長快速(2023年經濟成長率5.5%),經濟成長及大量的人口帶動消費需求增加,造成大量的廢棄物產生。

  根據菲律賓環境與自然資源部(DENR)環境管理局(EMB)統計,菲律賓每天產生約6萬1千8百噸的固體廢棄物,約等於16座足球場,平均每人每日產生0.40至0.5公斤的垃圾, 2023年度菲國產生約2,200百萬噸的固體廢棄物,有超過一半來自家用廢棄物,其餘為商業、機構及工業廢棄物。

  菲國主要出口產品為積體電路、電線電纜及變壓器等電子設備與零件,占總出口的56.99 %,可預見會產生許多電子及塑膠廢棄物,加上近年菲國政府推出多項外商投資優惠政策,吸引外商赴菲投資製造業相關產業,也衍生出許多電子廢棄物及塑膠廢棄物處理問題。

菲律賓的小包裝經濟(Sachets Economy)

  菲律賓國民所得不高,根據菲律賓統計局(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的家庭收入與支出調查結果,2023年菲律賓的貧窮率為15.5%,相等於1700萬左右人口的收入無法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由於菲國的低收入人口眾多,小包裝經濟在當地極為盛行,民眾在購買沐浴乳、洗髮精、牙膏等生活用品時,會選擇價格便宜的小包裝商品,加上一次性塑膠產品的低成本及便利性獲得企業的青睞,使得購買小包裝商品在菲律賓形成獨特的文化。

  此外,塑膠餐具、塑膠袋等一次性塑膠產品在菲國也非常普遍,根據菲律賓環境與自然資源部環境管理局統計,菲律賓每天產生6萬1千8百噸的固體廢棄物當中,有12%-24%為塑膠廢棄物。

  菲國每年產生約170萬公噸的消費後塑膠廢棄物,平均每人每天使用超過 1.63億個塑膠袋、4800萬個購物袋和4500萬個薄膜塑膠袋,其中僅有33%的塑膠廢棄物能被存放在垃圾掩埋場或垃圾場,9%的塑膠廢棄物被確實回收,35%未經處理即丟棄,最後流入水道和海洋,造成更嚴重的環境汙染。

全球最大海洋廢棄物來源國

  菲律賓是一個由島嶼組成的國家,伴隨有4800多條河川與溪流,小包裝文化的盛行,大量使用過後的塑膠包裝被隨意丟棄,隨著河川與溪流排入海洋,使得菲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海廢來源國;全球有超過1/3的海廢塑膠來自菲國,每年產生約356,371公噸的海廢,占全球35.2%,遙遙領先每年產生126,513公噸,位居第二的印度,以及每年產生73,098公噸,位居第三的馬來西亞。

  此外,隨著中國於2018年開始實施「禁廢令」,許多歐美國家的廢棄物大量轉送至鄰近的東南亞國家,整個東南亞區域接收全球27%約223萬噸的進口垃圾,進口垃圾量因此大幅成長,菲國也飽受其苦,除了原先及面臨本地產生的廢棄物處理困境,再加上大量的進口垃圾,對環境生態造成嚴重的壓力。

菲律賓的廢棄物處理政策及規劃

  菲國長年飽受廢棄物問題所苦,政府為應對廢棄物處理問題,其實早已制定許多廢棄物處理的政策與法規,可惜由於執行力不足,大部分地方政府因為缺乏資金與技術,參與意願不高,加上民眾普遍缺乏環保意識,法案難以落實,廢棄物處理相關重要政策與法規列舉如下:

  • 生態固體廢棄物管理法(RA 9003)

法案之目標主要為從源頭減少廢棄物產生,確保垃圾正確分類、收集、運輸、儲存和處置,並推動國家研究和發展計畫,改進廢棄物管理和資源保護技術,提升資源回收率,建立全面的固體廢棄物管理系統,並成立菲律賓國家固體廢棄物管理委員會(NSWMC)監督及管理固體廢棄物管理政策的實行;法案推動地方政府(LGUs)需制定符合國家政策的十年廢棄物管理計畫,設立垃圾分類系統,並要求地方政府關閉露天垃圾場。

  • 延伸生產者責任法(RA 11898)

2022年8月正式實施,該法案要求製造及產生塑膠包裝廢棄物的企業(包含進口商及品牌商),需對其產品的生命週期負環境責任,包含塑膠產品的設計、出售、經消費者使用後之處置等,提高塑膠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及循環使用率,希望在2028年底前達到80%的塑膠回收率;菲律賓的EPR制度也將資產超過1億披索(約180萬美元)之大型企業界定為有義務的企業,這些大型企業必需逐步建立自己的EPR計畫,否則將面臨高額罰款。

  • 有毒物質與危險及核廢棄物控制法(RA 6969)

針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造成傷害或不合理風險之化學物質及混合物(包括有害的核廢棄物)禁止進口至菲律賓,以及於當地進行進口、製造、加工、處理、販售、使用和處置等行為,以維護人民的健康和環境安全;法案對進口、製造及使用化學品的企業進行盤點及監管,並針對不合規範之行為處以罰款。

  • 電子廢棄物政策及法案

根據聯合國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顯示,2019年菲律賓每人平均產生3.9公斤的電子廢棄物,為東南亞最大的電子廢棄物生產國之一,卻缺乏足夠的法規和設施處理大量的電子廢棄物,雖然前述之RA 6969已頒布關於電子廢棄物管理的國家政策和監管框架,然而專門針對電子廢棄管理的相關法案目前尚未通過實施,相關法規如電子廢棄物管理法E-WASTE Management Act 及 電機和電子設備廢棄物環境健全管理技術指南都仍在研議中。

  • 一次性塑膠監管暨管理法案(研擬中)

於2022年研擬此案,禁止使用購物袋、吸管、餐具等一次性塑膠產品,並根據延伸生產者責任法( RA 11898 )要求生產者需負擔生產者責任費用,並考慮針對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的企業徵收環保稅,違反的企業也研擬徵收罰款。

  • 城市固體廢棄物綜合管理之廢棄物轉化能源設施準則

由菲律賓環境與自然資源部發布之行政命令,期能在不違反清潔空氣法的原則下,從不可回收的廢棄物中提取熱能、電力及燃料,以解決大量的廢棄物問題,並同時實踐循環經濟。

  • 菲律賓綠色經濟計畫The Green Economy Programme in the Philippines(GEPP)

於2024年啟動,為菲律賓政府與歐盟間的合作倡議,由歐盟提供6千萬歐元捐贈款,協助菲律賓加強廢棄物管理與循環經濟、促進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率、減緩氣候變遷之影響及推廣永續且包容性之成長,目標包含2030年減少75%之溫室氣體排放、2028年回收再利用2萬噸塑膠廢棄物、創造2千500個綠色就業機會等。

  • 菲律賓綠色選擇(全國生態標章計劃)

鼓勵業者實踐潔淨生產流程及消費環保產品和服務,透過使用綠色標籤認證之商品,減少破壞環境的消費和生產行為模式,創造友善環境。目前已制定44項產品之服務標準,包含建築材料、清潔產品、化妝品及個人衛生用品、電子電器產品、辦公用品、包裝材料等。

菲律賓外商投資優惠政策與獎勵措施

  菲國政府為吸引外商投資源循環產業,提出多項投資優惠政策與獎勵措施,包含:

  • 企業復甦與稅收激勵法(CREATE)

新設立之企業,可享4至7年的免稅期;提供5%的特別企業所得稅,簡化稅務流程。外商投資可享企業所得稅從30%調降至25%的優惠,若為外商為中小企業則降至20%

  • 戰略投資優先計畫(SIPP)

鼓勵外商直接投資包括電機電子、汽車及零組件、工具機、鋼鐵業、化學品、農產加工、創新研發、環境保護等對菲律賓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之產業,符合條件之投資項目可獲得稅務獎勵優惠,特別針對綠色生態系相關產業,提供10年以上之稅務獎勵優惠。

  • 外國投資法(FIA)

允許外商在菲投資微中小型企業,最低投資門檻僅需達到20萬美元,且可百分之百持有股權,若為針對最新技術或聘請15名菲籍員工的企業,外商最低投資門檻調降至10萬美元。

  • 公共服務法(Republic Act No. 11659)

允許外商投資公共服務領域產業,針對電信、交通運輸和能源等產業,取消原先外商僅能持股40%之限制,外商可百分之百持有股權。

菲律賓資源循環市場的機會與挑戰

  菲律賓現有317座衛生掩埋場(Sanitary Landfills, SLFs),295座由地方政府維運,20座為私人擁有,2座為公私合營,目前僅有29.25%的地方單位可以將垃圾送往衛生掩埋場;另外,菲律賓的有害廢棄物處理、存放與清除設施(TSD Facilities)至2023年僅有175座,多數集中在國家首都區、中呂宋、卡拉巴松等地區,許多擁有3百萬以上人口之地區僅有1至2座TSD設施,處理能量嚴重不足。

  受到生態固體廢棄物管理法RA9003的規定,菲國政府將繼續強制關閉非法垃圾場,意謂地方政府需要更多技術和資源來存放及處理廢棄物,對衛生掩埋場、TSD設施、廢棄物轉化能源設備之需求將持續增加。

  菲律賓的廢棄物存在許多可生物分解的成分,像是廚餘、食品廢棄物等,菲律賓國家固體廢棄物管理委員會統計,2024年每天產生約61,800噸的左右固體廢棄物中,高達32,100噸為生物可分解廢棄物,占比52.31%超過一半,若能在各地增設回收設施,將生物可分解廢棄物於源頭分開回收及處理,資源化再製成有機肥料或透過厭氧消化轉換為生質能,不但可以減少固體廢棄物的總量,還可促進土壤健康、降低碳排。

  菲律賓的廢棄物組成中另有27.78 %是可回收廢棄物,以塑膠產品為最多,若能將此類產品回收處理製成再生材料或設計成創新產品,像是紡織品、環保家具等,除可提升塑膠回收率,同時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結語

  菲律賓的廢棄物規模每年快速成長,但只有有限的處理能量,尤其都市地區掩埋場已近飽和、偏鄉則面臨設備嚴重匱乏之情形,加上回收率偏低、過度仰賴一次性塑膠,對環境之衝擊持續升高。有鑒於此,菲律賓政府開始推動多項環保政策,並於2022年正式實施延伸生產者責任(EPR)法案,有助於提升回收效率並推動市場需求,讓當地對於廢棄物轉能源與資源回收再利用之相關技術需求也逐步浮現。

  綜合當地法規政策與產業需求觀察,筆者認為臺灣資源循環技術與設備業者在菲律賓具備以下之優勢與發展潛力:

  1. 以技術服務結合公私協力(PPP)模式

臺灣廠商可結合自身在有機廢棄物處理、塑膠回收等領域的經驗,結合菲律賓政府政策與資源,以技術顧問或技術移轉方式,協助建置廢棄物處理設施。

  1. 爭取國際組織之資助,規劃跨國廢棄物處理整合方案

可尋找菲律賓在地夥伴,爭取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等國際組織之資金,推動具示範效益的資源循環專案。

  1. 建立在地循環經濟產業鏈結

與菲律賓地方政府或社區合作,導入生物可分解廢棄物轉化技術(如有機肥料)、建設塑膠回收再生工廠(產出再生粒料或環保材料),建立在地綠色供應鏈。

  總結來說,菲律賓的資源循環市場目前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期,具備長期發展潛力,臺灣廠商若能善用技術優勢與成功經驗,協助當地規劃資源循環整合方案,透過技術輸出與跨國合作模式,不僅能協助菲律賓政府改善廢棄物處理環境,亦可藉此拓展東南亞市場,提升臺灣綠色技術的國際能見度與影響力。

 

【參考資料】

  •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 DEN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Bureau 
  •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 經濟部投資促進司
  • Worldometers
  • Philippine News Agency, Poverty rate falls to 15.5% in 2023
  • 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overty Statistics
  •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Loyzaga reiterates call for whole-of-society approach to combat plastic pollution
  • World Bank, Roadmap for the Management of Plastic Waste and Reduction of Non-Recyclable Single-use Plastics in the Philippines
  • Plastic Bank, Ocean Plastic Accountability: Which Country is the Most Accountable
  • 中央通訊社, 全球最大海廢來源國 菲律賓塑膠小包裝氾濫
  • 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 市場調查系列報告:菲律賓環保產業(廢棄物管理)近況與商機
  • 經濟部工業局, 經濟部工業局110 年度產業循環經濟整合推動計畫菲律賓市場研析報告
  • Senate of the Philippine
  • Philippin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c (PCEPSDI)
  • Nation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NSWMC)
  • Philstar.com, Philippines, EU team up to drive circular economy, tackle climate change
  • World Bank
  • 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 台灣搖籃到搖籃平台, 先進國家吃閉門羹,中國拒絕再當「世界垃圾場」
猜你喜歡
*
能源耗用下的廢棄物回收與管理

地球上可用的資源愈來愈少,耗能是現在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能源取得愈來愈困難也更加的資源匱乏,在耗能的議題下就會有節能的行動口號產生,節能的作法一般都會想到從生活上的廢棄物回收與管理上著手進行節約。

*
廢棄物綠能商機、再生綠建材使用及舊有建築物再利用

我國推動再生綠建材,除了有效使用再生材料外,尚有兩項基本要求,其一是必須確保建材之基本材料性能;其二是不得因為使用再生材料而造成二次污染或對人體健康有不良之影響。也就是說,再生綠建材應在兼顧性能、健康、生態等基本要求,以及在維持建材所需基本功能為前提下,提高使用回收材料之比率。「再生綠建材」係指「利用回收材料,經過再製程序,所製造之建材產品,並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等3R原則製成之建材」。

*
從塑膠廢棄物淺談循環經濟

根據法新社報導,全球每年塑膠產量超過3 億噸,至少有5 兆個塑膠碎片在海裡漂浮。在這個塑化時代,塑膠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經濟發展和環保是否絕對背道而馳,無法兼顧?隨著近年來環保意識和循環經濟思想的提升,許多替代性產品和商機也隨之發展。在我們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同時,若能再多一份思考,相信透過生產方式和消費選擇的改變,我們一定能找到與環境共好的最佳生活模式。

*
菲律賓綠色市場商機

菲律賓為破億人口大國,經濟發展快速,但也造成環境汙染、能源短缺等各種問題,加上菲律賓基礎建設落後、電價昂貴,造成民眾長年困擾,故對於再生能源、節能及廢棄物處理等產品有龐大需求,臺灣廠商可以利用本身之優勢,把握菲律賓綠色市場潛在商機。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