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時代寓所總經理陳冠州 美學× 跨界× 科技 台北時代寓所打破傳統飯店方程式


採訪/吳俊毅   圖/台北時代寓所

走進台北時代寓所,沉穩的木質調香氣縈繞鼻尖,那是名為「Forest #56」的專屬
香氣,有別於一般飯店用造型或招牌來界定品牌識別,台北時代寓所以「氣味」鑄造旅客記憶。而用數字命名的香氛,同時也是解鎖這座建築靈魂的鑰匙,不僅僅是代表56 棵曾在此生長的樹木,更是一道通往200年前的時光隧道。台北時代寓所總經理陳冠州認為,飯店美學營造不該僅止於於空間,更不追求短暫的社群流量,讓飯店成為滑過即忘的短影音;而是完整的沉浸式旅宿體驗,將設計美學、跨界生態與數據科技三者交融,化成一部雋永的經典電影,讓客人再三回味。

由「膠捲」延伸「電影」的美學寓所

「我們希望台北時代寓所有『家』的感覺。」陳冠州點出為何命名為「寓所」,而不是飯店或酒店的原因,在他看來,旅宿的終極目標,並非僅是一處安歇之所,而是要在旅人心中,創造一份深刻的歸屬感與記憶。而這一切的起點,必須忠於腳下的土地,所以向內挖掘出歷史脈絡,提煉出獨一無二的敘事核心—電影。

200年前,台北時代寓所的基地曾是一座樟樹林,其原料可以提煉再製出合成樹脂「賽璐珞(Celluloid)」,正是早期電影膠卷的主要原料,「我們希望旅客與土地、寓所產生真正的連結。」因此,台北時代寓所與知名建築師姚仁喜合作,以清水模勾勒出一格格猶如膠卷片盒的窗景。白天,陽光穿透玻璃,在室內投射出流動的光影;夜晚,房間的燈光亮起,整棟建築彷彿變成一座巨大的幻燈箱,映照著城市的光景。

內部的陳設也延續電影的元素,例如,房號設計結合電影放映機的輪軸造型,又或者以紅色「ON AIR」字樣的燈號取代傳統的「請勿打擾」掛牌,巧妙地將房客的休憩時間,轉化為一場不被打擾的「電影放映」情境。透過內外部的視覺趣味,加深旅客與土地的連結。

台北時代寓所為何會如此執著於美學?「新世代旅客在選擇住宿時,除了交通便利與舒適度外, 更追求一種『美感體驗』與『氛圍』。」陳冠州觀察到, 在社群媒體時代, 飯店已從單純的住宿功能,進化為旅行體驗的延伸。旅客不再只是「住」飯店, 更是在「體驗」與「分享」飯店。

氛圍感也能延伸為營收曲線

如何將抽象的「氛圍感」具象化,並轉化為實際的商業效益?台北時代寓所透過光線、色彩、氣味與藝術品,精心鋪陳一場觸動五感的體驗,讓空間的每一個角落,都成為值得被鏡頭捕捉的場景。一樓大廳中央,由西班牙設計師海美. 阿永(Jaime Hayon) 所創作的「希旺」(Hopebird),金色鳥兒佇立在飯店大廳迎接每位到訪的旅客。台灣旅美劇場人孫瑞鴻量身訂製數位創作,利用狹縫掃描攝影技術(SlitScan) 蒐集大量飯店周遭的影像、幸福里的顏色,以及讓都市產生意義的人們,讓往來的旅客能對土地人文有更深一層的連結。

「我們運用恰到好處的燈光美學,營造『隨手一拍即出片』的效果」有趣的是,陳冠州發現,旅客的鏡頭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我們經常從社群媒體上,看到客人從我們未曾想過的角度,拍出極具氛圍感的照片。這反過來也帶給我們新的啟發。」這種由使用者生成內容所引發的二次創作,讓飯店的品牌故事,透過無數旅客的視角,不斷被重新詮釋與傳播,形成了強大的口碑效應。

而「嗅覺」是這場感官饗宴中,最令人沉醉的一筆。「Forest #56」是寓所內專屬的香氣,不僅是對土地歷史的致敬,更是創造記憶連結的關鍵。許多旅客在退房後,依然對這個味道念念不忘,陳冠州回憶,「既然客人反應這麼好,如果他能把時代寓所的氣味帶回家,這不就是體驗的延伸嗎?」 於是,飯店順勢推出「Forest #56」香氛系列,從館內販售延伸至線上通路,成功地將無形的「氛圍」,轉化為有形的營收。他表示,這不僅開闢了新的獲利管道,更重要的是,每一次香氣的擴散,都是對品牌記憶的喚醒,讓「台北時代寓所」的體驗,在房客離開後,依然能在日常生活中延續。

【本文未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5年10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能力雜誌

《能力雜誌》(Learning & Development),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出版媒體,以打造「經營管理的品牌+職場價值的推手」為編輯宗旨,提供讀者學得來的經管知識,以及容易用的職場技能,幫助讀者成為能動、能靜、能自主學習的職場菁英、專業經理人。

CPC線上書城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提供完整的經營管理、顧客服務、人才培育、策略規劃相關書籍,以滿足企業不同層面的需求。

猜你喜歡
*
還記得,曾經讓你感動的飯店服務嗎?

近年來,隨著經濟成長、所得提升以及雙薪家庭增加,促使國人越來越重視生活品質以及休閒活動;因此,服務業如何提升服務品質、滿足顧客需求,其至是超越顧客需求,讓顧客鍾情於本身的服務並牢牢的黏著是值得探討的。

*
社群經營 氛圍重於量化

報載馬英九總統的臉書近期即將開張,未來一方面將透過臉書與年輕網友直接互動,藉此搏感情;另一方面,更希望透過網路上沒有版面的限制,能夠真實地傳達治國理念。 欣見政治人物能夠與時俱進,以創新思維與作為貼近民意,值得令人學習與仿效。

*
美學經濟的真相 品牌爆紅的2 大永續策略

「拍照、打卡、上傳」在視覺先行的消費時代,一張網路瘋傳的照片,能讓餐廳或商品迅速爆紅,卻也可能如煙火般稍縱即逝的短命。吳師豪教授點出,企業若要在風潮退去後仍能屹立,關鍵不在於一時的滿意,而是信任的累積,以及駕馭創新與一致性的雙軌智慧。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