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顧客看得懂的價值:從策展思維談企業溝通設計
- 撰文者:
- 2025/11/24 瀏覽數:47
在觀眾時間與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傳遞複雜訊息,是所有展示空間與品牌行銷共同面臨的挑戰。無論是觀光工廠、品牌形象館,或博物館展覽,都需在有限的空間與時間內,有計劃地安排展示內容、設計動線與互動體驗,引導觀眾聚焦核心訊息,避免資訊過載造成迷失。
許多展示空間的經驗顯示,真正打動人心的不是大量資訊,而是清晰、有層次且易於記憶的內容。這樣的原理同樣適用於企業品牌溝通與產品行銷。許多企業在研發、設計或製造投入大量資源,卻常在最後一哩路—如何讓顧客快速「看懂我們的好」上失分。
若能借鑒博物館與觀光工廠的策展思維,將品牌溝通視為一場有策略的小型展覽,從受眾研究、內容挑選、故事編排到體驗設計,都有計劃地組織與安排,便能在最短時間內將複雜產品與理念化繁為簡,讓顧客不僅看懂,還願意停留與分享,進而強化品牌價值與長期顧客連結。
一、從觀眾出發:你要對誰說話?
在策展設計與品牌溝通的實務中,無論是博物館、觀光工廠或企業,最核心的關鍵始終在於「目標受眾」,只有深入理解受眾需求與期待,才能規劃出真正具有吸引力與影響力的內容與體驗。
以嘉義縣民雄鄉旺萊山鳳梨文化園區為例,觀光工廠在設計參觀路線時,會同時考量親子家庭、觀光客與校外教學等不同族群的需求,安排從鳳梨田到鳳梨酥製作的完整動線。這樣的策劃結合生產製程介紹與品嚐體驗,並巧妙融入品牌故事,讓參觀者在輕鬆互動中理解產品背後的文化意義與價值,實現知識傳遞與情感連結。
企業在規劃行銷內容時亦須以受眾為中心。不同年齡與生活型態的消費者,媒介偏好與資訊接受方式各異。年輕族群偏好短影音與社群互動,專業客戶重視白皮書與深度座談,中高齡則習慣結構清晰的文字資訊。若無法精準掌握受眾特性,即使資訊完整也難以有效傳遞。因此,企業須像策展人般進行受眾輪廓描繪與情境設定,建立針對性溝通策略。
此外,企業還需根據不同通路與使用情境調整表達方式,正如博物館常設展與教育推廣區解說方式不同,企業若在電商頁面、LINE對話、直播或B2B簡報中傳遞資訊,語言與節奏亦應隨之調整。電商頁面需精簡重點、強調視覺與行動呼籲;直播著重口語化與即時互動;B2B簡報則需結構嚴謹、數據佐證。唯有靈活調整,才能貼近目標受眾的接收習慣。
二、主題聚焦:資訊不在多,而在精
根據李如菁(2018)的研究,博物館策展可分為研究、提案、規劃、設計與製作五大階段。「研究」階段中,策展人必須具備對主題的深入理解與詮釋能力,並結合展示專業知識,從龐雜的資料中萃取重點內容。
研究過程的難點在於,如何將專業知識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轉譯,並從學術角度挖掘其中的趣味性與關聯性,最終編織成一個具有敘事力的展示故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對觀眾說一個動人的故事」,讓展示兼具學術深度與大眾吸引力。
在策展與企業品牌溝通中,「聚焦」始終是關鍵。以國立臺灣博物館古生物館的常設展「古生物大展-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為例,展覽並未試圖一次將所有古生物學與地質年代的知識灌輸給觀眾,而是依照地質年代劃分為十五個展示單元,從地球形成、古生代海洋生物、中生代恐龍到新生代哺乳類,結合多媒體與AR互動,透過具層次的故事線引導觀眾帶著問題進場,帶著記憶離開,提升知識吸收與體驗深度。
企業品牌溝通亦應避免一次呈現所有產品特色,避免資訊過載與選擇疲乏。相反,聚焦目標客群最關心的痛點,以清晰主軸溝通,效果更佳。例如淨水器品牌以「守護家中嬰幼兒飲用水」為核心訴求,而非單純介紹過濾層數,讓消費者更易理解產品價值。
三、語言設計與視覺輔助:說得簡單,看得明白
展示設計強調語言與視覺的整合,精簡的文字、明確的標題,再搭配圖示或實物輔助說明,能大幅提升展示的易讀性與記憶度。成功的展示往往文字簡明、標題清晰,並輔以圖片、模型或影片,降低觀眾的理解門檻。例如,國內常見觀光工廠在展示製程時,利用透明玻璃隔間讓遊客直接觀看生產線,並搭配解說牌與影片說明,強化參觀者對製程的理解與印象。
在企業行銷溝通中,同樣需重視「資訊圖像化」與「語言轉譯」。所謂轉譯,是將專業術語轉換成一般消費者能輕易理解的語彙。舉例來說,「高效能碳濾網」可改為「能有效去除異味與過敏原的濾網」,讓顧客更容易將產品特性與自身需求連結。又如「逆滲透多重過濾系統」則可轉譯為「多重淨化,安心喝到最後一滴」,語言更貼近生活且具說服力。
此外,運用圖表、短片、動態示意圖等多媒體形式,能大幅提高資訊的傳達效率,尤其在數位媒體時代,使用者接收資訊的時間非常短暫,若無法在5秒內傳達訊息重點,顧客很可能就已滑離頁面。因此,圖文並茂、要點條列與色彩層次清晰的設計變得越來越重要。
四、打造情境與故事:知識如何變得有感?
展示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個創造情境與情感連結的過程。當觀眾能將展示內容與自身經驗產生聯想時,學習效果與參與感便會顯著提升。
以擁有超過八十年歷史的埔里酒廠為例,它不僅是臺灣紹興酒的重要產地,園區內更打造了「酒文化館」,展示酒業及埔里酒廠的產業發展史。館內結合歷史文物、製酒過程影片與921大地震的歷史照片,並設置了「紹興酒甕隧道」等沉浸式場景,讓參觀者彷彿穿越時光,感受酒文化的深厚底蘊與品牌故事。這樣的展示設計不僅讓參觀者理解產品,更喚起對品牌歷史與文化的情感共鳴。
這樣的原理同樣適用於企業的顧客溝通。品牌若能以故事形式呈現價值主張,比單純列舉功能更能打動人心。故事中的人物、情境與轉折,不僅讓產品「活起來」,更使其成為顧客生活經驗的一部分。
例如在推廣淨水器時,若僅說明過濾層級與材質,可能難以引起共鳴;但若講述一個守護家人健康的真實故事,產品便超越了功能性物件,成為「保護者」的象徵。又如家電品牌以「守護過敏兒的空氣清淨機」為核心故事,比起冷冰冰的功能列表,更容易觸動父母族群的情感,建立深刻的品牌連結。
無論是展示設計還是企業行銷,將知識與產品放入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並透過故事化的手法喚起情感共鳴,是提升參與感與品牌忠誠度的關鍵。透過這樣的情感連結,品牌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標誌,而是成為消費者生活中有溫度、有意義的夥伴。
五、策展思維:企業溝通的新視角
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企業在設計內外部溝通材料時,越來越重視「策展思維」的應用。策展強調三大重點:挑選、安排與詮釋,這與企業傳遞品牌訊息的需求不謀而合。重點不在於提供越多資訊越好,而是如何選對資訊、用對方式,說給對的人聽。許多企業逐漸意識到,品牌本身就像一場展覽,顧客的每一次接觸點(touchpoint)都是一次微型的展示體驗。
從進入官網、接收EDM、走進門市、使用產品到售後服務,每個環節若都經過用心設計,就能構築出一致且具感染力的品牌敘事。這正是策展所追求的目標:不只是陳列物件,而是打造一段完整的理解與感受之旅。企業若能內化這樣的思維,將大幅提升其在溝通、行銷與顧客經營上的競爭力。
策展思維同時強調將每個顧客接觸點視為一個小型展區,從官網首頁、實體門市到售後服務,都必須一致傳遞核心價值,並根據顧客回饋持續優化展示內容。展示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創造情境與情感連結的過程。當觀眾能將展示內容與自身經驗產生聯想時,學習效果與參與感會顯著提升。
例如,2021年臺灣設計展「嘉義之心城市願景館」透過結合在地文化與未來城市想像的互動設計,讓觀眾身歷其境地感受嘉義的歷史與願景,激發共鳴與參與感。另一個案例是上銀科技參與大阪世博臺灣 TECH WORLD 館生命劇場,由560片華碩平板與上銀科技的交叉滾柱軸承、諧波減速機搭配,結合工研院特殊技術投放的大型生命樹裝置,展現臺灣豐富生態系。上銀科技利用大型生命樹裝置結合精密機械技術,以藝術形式呈現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僅讓觀眾感受科技之美,也深化品牌的文化內涵與創新形象。
六、結語
展示研究及觀點啟示我們,知識需透過精心詮釋與設計,才能讓觀眾看懂、記住並願意再訪。企業品牌溝通亦然,重點不在「我們多好」,而是「顧客是否真正理解我們的好」。透過策展思維,企業可從受眾分析、主題聚焦、語言與視覺整合,到故事與體驗設計,系統性優化溝通策略,提升資訊傳遞效率,快速讓顧客理解複雜訊息,感受品牌溫度,建立深刻情感連結與長期忠誠。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企業若能將品牌經營視為一場有策略的展覽,於每個接觸點精心設計與安排內容,並透過故事化的方式營造情境與情感共鳴,品牌將不再只是冰冷的標誌,而能成為消費者生活中有溫度、有意義的夥伴。這樣的溝通,不僅是訊息的傳遞,更是一段完整的理解與感受之旅,能持續推動品牌價值的提升,並增進市場競爭力。
【參考資料】
- Falk, J. H., & Dierking, L. D. (2012). The museum experience revisited. Left Coast Press.
- Simon, N. (2010). The Participatory Museum. Museum 2.0.
- 漢寶德(2000)。《展示規劃:理論與實務》。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李如菁(2018)。從八個實務案例談如何策展。佛教圖書館館刊,63,40-49。
- Rosy Chen(2022)。〈策展是什麼?讓專家告訴你策展怎麼開始、做法及企劃重點〉。
- CSRone(2025)。〈藝術的永續轉型:創作者與企業的雙重視角〉。
- Shopping Design(2021)。〈【專訪策展人】2021臺灣設計展「++設計學校」拆解 5 個嘉義在地案例幕後,趣味入門設計思考〉。
- 博物之島(2020)。〈美術館怎麼跟企業合作?從空間應用轉向策展思維〉。
~~作者推薦~~
- 《使用者體驗創新設計手冊:從顧客洞察到企業價值》
- 作者:中國生產力中心
- 出版社: 中國生產力中心
- 〔CPC課程〕使用者體驗創新設計工作坊
猜你喜歡
日本讓觀光工廠成為假日休閒去處的最佳選擇,台灣的觀光工廠提供了遊客什麼…沒有觀光價值的機器工廠,還是大賣場式的休息區…
展會主要是在特定時間內提供一個交易平台,促成商貿合作的機會。拓展海外業務最適合的方式,就是參加的「國際性專業展會(B2B) 」。此類展會通常舉辦在各國的一級城市,擁有強大的內需市場或地處國際貿易的樞紐,能吸引世界各地的同業參加。隨著「國際性專業展會」的發展,不僅參展廠商來自世界各地,買家與參觀者也具高度國際化,是中小型企業拓展海外業務最好的方式。參加「國際性專業展會」要表現出專業性,做好整體規劃,掌握企業未來欲在國際上發展的方向,進而發展合作機會,創造企業發展的新藍圖。
展覽是廠商將產品介紹給買主最省時有效的機會,展前完善的籌備,可達到參展效益最佳化,無論是活動、展覽、大型會議,都會出現意料之外的狀況,在在挑戰執行者的應變能力,亦是累積執行者經驗歷練的良機。若能針對可掌握的部分做好準備,面對突發狀況,將能更從容應對。筆者利用國內外豐富的參展籌辦經驗,提供參展廠商建議,包含參展前資訊的蒐集、展位設計、爭取媒體曝光等,協助展覽籌辦者進行完善考量。
以建築起家的忠泰集團,沒有信義區百貨群聚的地緣優勢,「NOKE 忠泰樂生活」以非典型的藝術策展與建築美學重塑消費體驗。這背後,是一套長線思維:將會員經營、數據驗證與跨區域生態圈整合,印證「美學」勢將成為商業的驅動力,台灣服務業的未來縮影。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