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泰明

陳泰明

相關文章

開發制度的本質是創新不是管控

  台灣創造了「加工出口區」這個名詞,製造、代工變成我們的主業,製造使我們豐衣足食,經濟快速成長,後來我們把代工工廠搬到中國大陸,他們如法泡製變成全球的「製造大國」。老一輩企業家以蓋工廠為榮,由工廠獲得成就感,經營思維圍繞著工廠,管理也以製造生產為主。   早期雖然我們由國外引入新產品開發流程,但因為做的是OEM/ODM生意,所以把流程中創新的部份裁剪掉,閹割了創新的功能。推動ISO制度,把「Design Review」翻譯成「設計 “審查”」,“審查”有打人屁股,抓人缺失的味道,滿足了品管人員管控的成就感,他們認為審查的重點在品質而非創新,其實「Review」這個英文字應是審時度勢、檢討改進或溫故知新的意義,它有創新的涵義存在。   所以我們要趕緊翻轉、加緊改變,把原本創新的流程恢復,把被誤用的制度回轉。美國產品開發管理協會就聲稱「優秀的產品開發流程是唯一可以永續保有優質產品的根源」,意思就是告訴企業要能不斷產生優質的新產品,就必須要制定優秀的新產品開發流程。制度、流程本來就必須與時俱進,若要基業常青,就必須改變制度、改變思維。最重要的是要認清「制度的本質應是創新,不是管控,是流程制度要配合創新,而不是讓制度來管控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