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食品安全-消費者一起來


 

  因經濟發展及生活型態的改變,造成許多上班族不論是下了班後或是假日,大都無暇也無意願耗費許多時間專程去採買食材,並親自在家烹煮食物,直接買微波食品加熱,或選擇各式各樣,不論是中式的、西式的餐食,都可又方便且快速打發了一餐,也因此造就了台灣到處皆有美食,台灣人愛吃外食的狀況。

  根據經濟部今年初公布的統計資料,2013年一整年台灣人就吃掉了4366億新台幣,相當於近九棟台北101的造價,就可充分顯示出「外食族」的花費有多龐大;另據網路業者的調查發現,以一周共21餐來計算,其中有將近四成的民眾,每個禮拜的外食餐數超過11餐,等於每天有近兩餐是以現成的外食解決肚子餓,更可佐證外食族及其衍生的商機有多大。

  台灣緊鄰著中國,過去中國製食品中發生多起黑心食品,也更凸顯台灣最引以為傲的不只是遍處美食,最重要的是食品安全把關嚴謹,台灣製就等於品質保證。曾幾何時,台灣也淪為黑心食品到處充斥的地方,食安問題連環爆,造成那段時間全台民眾都人心惶惶,吃什麼都有問題,這些無良的黑心商人,不但為了賺黑心錢,而賠上諸多民眾的健康,更大大影響台灣美食與台灣製造的食品,在國際上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知名度。

  但外食族要如何確保自己吃下肚的東西是不會造成健康損害的。要選貴的嗎?可能您只是將口袋裡的錢多拿一些出來,去貢獻給這些製造商的獲利能力,例如”胖達人”的事件,標榜以使用天然酵母,並無添加任何人工香料來抬高產品售價,卻加入低成本的人工合成香精,來欺騙消費者大賺黑心錢。要選有認證的嗎?琳琅滿目的認證標章,請問您可清楚知道幾個?這些認證標章或可做初步把關,但過去的歷史經驗告訴民眾,認證不代表品質保證。

  買知名廠牌的商品嗎?歷史經驗也告訴民眾,品牌信譽對一家企業是很重要的沒錯,但企業如能多賺點錢更是重要,反正台灣民眾很健忘,事情過了就好。還記得某大廠牌高層曾說過”台灣會發生黑心食品,是因為台灣民眾都要買便宜的東西,所以企業為能降低成本維持利潤,只好購買廉價的原物料”,一席話將企業該負的責任全部推給消費者;誰不喜歡購買”物美價廉”的商品,但重點是不只價廉,物美也是重點,如果民眾知道花錢買的食品吃下肚會造成健康損害,就算再便宜,我想也沒幾個人會去買吧。

  與其把對企業的信任,建立在商人的良心上,不如靠自己一些務實的小常識,或許能減少誤食名不符實的食品,也能花錢不傷身。以台灣民眾極喜愛的烘焙相關食品為例,根據相關新聞報導,全球烘焙食品市場預測2017年達到447億美元,而對岸中國市場的烘焙業,更以每年45%的增長速度最快,其中小朋友最喜歡的口味依序是巧克力口味、草莓口味及芋頭口味。

  但許多身為消費者的您,如何用簡單的方式來吃的健康,也吃的安全,例如許多麵包店都標榜自家產品是以天然酵母發酵,但若以天然酵母發酵需耗時10餘小時,人工酵母僅需約4~6小時,所以一家店的麵包一天能出爐好幾次,除非它的廚房超大,不然都能合理推估麵包是使用人工酵母,其次,天然酵母發酵的麵包有較好的彈性,麵包壓下去會慢慢恢復原貌,且不易破裂,反之,人工酵母發酵的麵包彈性較差,麵包壓下去不會恢復原貌,且容易破裂,以上小小的常識就可讓您容易辨識店家說的與做的是否相同。

  另外筆者建議,吃或買食品時,請將下列五個觀念放在心中:

  1. 盡量多吃天然的食物而非人工加工的食品,二者區別為食物為自然生成,而食品是將食物加入其他原料,再透過人工加工而成的。
  1. 多吃食物的原形(例如切片水果)而非以人工處理過的(例如現榨果汁)。
  1. 多吃食物的原色,現在有很多的食品有太多標榜著是某某口味,但也沒清楚標示內含成份,所以在購買前,想一想這個口味它的食物原色,例如草莓口味,草莓是外紅內白,打成泥狀後所呈顯的不該是鮮紅色,所以要是您買的草莓口味食品標榜天然健康無負擔,其顏色卻是鮮紅色,那這是真天然還是真騙錢就能做出簡單的判斷,或許也能避免吃到太多的色素。
  1. 味道太香或口感太好的,例如您在麵包店門外就可聞到撲鼻的香味,或者您吃的粉圓彈性十足,那您可能都要小心這些食品內都添加了什麼原料。
  1. 購買食品時,除看清製造日期或保存期限外,另一個重點是成份,如果一個食品所標示的成份中,有您所不清楚的原料,那不論這食品是多麼的美味好吃,或標榜有機或健康,都勸您還是三思而後行。

  現代人追求健康,崇尚天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而商人也跟隨著這個趨勢來改變產品形態,以及提高產品售價,但惟有消費者本身有建立起基礎安全食品的概念,一起發揮監督的功能,才能使整個食品安全提升,也能使食品製造商更能戰戰競競的在原料源頭把關,再一次恢復台灣美食"美味又安全"的聲譽,而食品製造商如能將自家產品,就等同是品質與安全的話,也能掌握如此大的外食商機。

更多資訊請參考
教育訓練網

CPC整合內外部顧問、講師、學者及專家,透過公開班及廠訓,為企業界培育無數傑出人才。培訓內容包含:經營領導、策略規劃、ESG永續發展、智慧製造與數位應用、生產/品質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發管理、設計創新、財會與內控管理、專案管理、勞工與消防安全、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語言進修等。

猜你喜歡
*
淺談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整合發展

現今各種食品安全管理系統不論各個系統的差異與完整性,最終目的皆是為規範相關食品業者生產販售安全無危害人體健康的食品,讓消費大眾在食的生活層面更有保障,因此如何在需要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導入適合食品業者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是大多數食品業者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
食品工廠設置應符合哪些法規

國內多次爆發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已然成為民眾關心之重要公共議題,食品製造業法規越來越嚴格設置食品工廠的標準哪裡?那些法規你應該知道?避免淪為地下工廠避免觸法且可以安心經營,你的工廠在設立時,應該注意建立食品工廠應符合哪些食品工廠法規。

*
包裝食品標示相關法規彙整

針對包裝食品標示應符合相關法規進行簡介,以及依據食安法22條衍生之相關法規與重要函釋進行整理,業者應依產品性質去查詢應符合之項目,避免因遺漏標示
而誤觸法規。

*
科技化食品製程管理~義美食品標竿學習參訪團

人生百年但想建構與經營能夠持續N個百年的企業,在達成願景與目標的歷程中,必然經歷各種預想不到的困難和挑戰。
面對多面向的競爭,領導人創新求變的經營「今日企業」之際,更要運用情境規劃方法,創造「明日企業」。
​​​​​​​相信走過87年的義美食品,在企業願景使命引航,重視社會責任的價值下,大步邁向百年基業。

*
餐飲業食品追溯強化消費者信心

餐飲業使用添加物、標示不實或仿冒造假等問題,而其中牽涉的管理單位甚廣,不只是企業有所責任,政府在擔任監督者的角色上,更需要由政府各部門出發並配合各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打造食品安全產業鏈。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