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PMC最重要的兩張總表


  PMC-生產與物料控制,是工廠進行製造前最重要的規劃一環,那其規劃的主要核心為何呢?

  許多企業在執行PMC時往往會有一大堆的流程、一大堆的表單,但是表單太多、東西太多,我們往往就很難掌握到PMC的核心。當我們在執行ISO流程的時候所留下來的習慣就是,要把任何一個流程文件做好、做精細、作完整都要有五、六頁A4紙,但是一間工廠或是一家中小企業通常都會有二、三十個流程,這樣文件化的東西就更多了,同時也讓PMC很難掌握到關鍵核心。

  其實PMC有最重要的兩個鏈條,若成掌握到這兩個鏈條的關鍵控制項目就可以達到提綱挈領之成效:一個是計畫的鏈條、另一個則是物料的鏈條。

  這兩個鏈條是一直在動、相輔相成的,物料到哪裡?訂單到哪裡?哪個物料是哪張訂單?都必須要準確。生產線在做什麼?哪個製程工序在做什麼?正在進行的是哪張訂單?哪張訂單的零部件在哪條生產線?正在哪個製程工序進行製作中?在哪個工人手裡?都必須要弄個明白,而且訊息要正確快速的回饋與掌握。

  許多「資金充裕」的中小企業主為了要弄清楚以上問題,往往會導入昂貴的系統或是硬體設備,如WMS、SAP、RFID System……等等,但是做好PMC的關鍵所需要的秉持的精神可以用三個字來表達——破無明,若用兩個字表示則是——知覺,若要用一個字來說明就是——觀(現場看、現場查)。

  PMC做再多的表單,導入再華麗的系統不外乎就是讓我們弄清楚以下兩張表單的核心:

  1. 訂單進度管制表

所有的訂單完成到哪一個步驟都必須清清楚楚。

我們都知道鐵道部門最厲害的就是有個大屏幕,屏幕上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哪輛車在哪個區域在跑?列車與列車間的距離還有多遠,各個列車的時速有多快?是否有撞車的風險存在?

為什麼車子在高速公路上經常會出現問題?其原因在於車子在高速公路上我們無法看清楚遠距離車子的狀況,開車的人只清楚相鄰的車況,而且在高速公路上的車子速度又快,所以若有突發狀況發生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就比較容易出現問題。

訂單進度管制總表上的數據信息隨時都是瞬息萬變而且隨時都要更新。要做好這張表,就要有相關的動作和表單來配合:首先收到訂單要做訂單評審,並且把它體現在訂單進度管制總表上,然後是交期分解,形成主計畫、月計畫、週計畫和日計畫,最後通過產銷協調會、工廠時序安排等動作,確保訂單進度管制總表能夠做到準確、清楚。

PMC有了準確的訂單管制總表,對訂單情況清清楚楚,計畫就能準確管控生產的每個細節。

  1. 物料進度總表

我們要通過制定物料需求計畫,確實實施物料排查,進行採購管制,落實採購日計畫等動作來形成我們的物料進度總表,使得所有的物料情況都清清楚楚的顯示在總表上面,讓我們在進行生產訂單的同時,也可以掌握物料消耗的狀況,並且時時地進行核對,再進一步甚至可以預估未來的用量,作為往後年度生產規劃以及銷售預估的依據。

在下圖中為一包裝物料交貨日計畫,其根據物料的使用進度,進行時時的更新以及登記,並且由以往的用量以及現有的庫存量,可以預估下次的採購點,藉此進行後續的生產以及銷售預估以及材料庫存量的管控,來降低工廠端或企業端在供應鏈上的營運成本。

在許多系統如銷售預測系統、生產排程系統甚至供應鏈管理系統,所進行設計的原理,可以說皆是源自於這張表單上所顯示的資訊,也可以說此張物料進度總表可以說是庫存管理系統、銷售預測系統以及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基礎。

  在輔導過許多中小企業我們往往可以發現,許多中小企業因為導入系統而做流程設計,用到最後卻往往已經遺忘當初進行此流程設計或是作業目標的重點,造成系統與實際作業上漸行漸遠,管理功能上越來越複雜。

  若我們可以追溯此功能設置上的本意,例如在PMC的作業流程上,由以上兩張表單所要做的目的以及所需要顯現的資訊作為管理的出發點,由物料進度表結合訂單進度管制表結合比較,則所有物料以及相對於訂單比對就可以一目了然工廠端的所有物料以及生產進度,可以讓PMC管理工作達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不論表單進行如何的新增、何等的更新或是導入何種系統?都可以符合PMC這項工作原本的本意。

更多資訊請參考
製造業智慧生產規劃與建構

是否您企業的生產排程、良率監控與生產數據管理還大部分依賴人工?面對顧客的小量多樣化生產需求與各種緊急插單,是否讓您忙於應付?這些問題在智慧製造的情境中,都將得到更好的解答。未來智慧生產將不再是企業競爭優勢,而只是基本競爭條件,CPC將幫您從現狀走向未來。

猜你喜歡
*
製造業呆滯物料管理

物料存放於倉庫內,因故不符合使用需求,造成儲位浪費、人員管理的增加,資金積壓凍結,對營運成本造成負面影響。材料庫存週轉率是衡量材料管理的重要績效指標,而呆滯料金額是其基本的重要成份,往往公司歷史愈悠久,而呆滯物料的庫存金額一般是愈高;想提高物料的庫存週轉率,必須先落實呆滯物料管理,作好呆滯物料迅速的處理及發生原因的再發防止,以達到物盡其用及貨暢其流的目的。

*
生產現場改善-生產線平衡改善

生產線平衡分析為量化組裝作業的損失的主要方法之一,透過測量個個作業員的作業時間,確認與生產時間的差距,其主要的損失對象為等待的時間。生產線平衡改善分析手法以及相關的圖表使等待之時間無所遁形,進一步的運用多能工、ECRS、及IE改善手法…等手法於提升生產線平衡改善上,有效減低成本以強化企業競爭力。

*
如何做好生產線管理提升企業競爭力(以製造業為例)

對製造業而言,生產線是主要的管理對象,是分秒必爭的一個重要部門,一天二十四小時浪費一分鐘就少了一分鐘的生產實績,雖然可以補救,但補救所產生之成本勢必增加,因此會侵蝕企業之利潤,但商譽損失往往是很難補救的。面臨競爭激烈且利潤微薄之今日,是故,如何做好生產線管理提升企業競爭力,其重要性由此可知。

*
如何以精實生產的精髓導入單元式生產Cell Production-組裝生產線為例(上)

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瞬息萬變環境中,市場需求端轉為少量多樣,而產品生命週期變短,如何減少浪費、降低成本,有效運用資源提升產品競爭力,成為即需解決的問題;本文章從精實生產的五大基本思維架構,且為了提升製造現場的效率與效能,從消除不能提高附加價值工作中的七大浪費,並以藉由持續性的改善,以降低企業營運管理成本,快速生產模式來回應市場需求為主要目標。

*
如何以精實生產的精髓導入單元式生產Cell Production-組裝生產線為例(下)

教授如何導入精實生產的單元式生產步驟,來提升生產彈性化,以因應客戶需求;從產品數量分析、計算節拍時間、分析操作程序圖、分析流程程序圖、CELL工站及工序設計、供料模式建構、U型佈置、人員走動分析的八大步驟,使得生產可依客戶需求進行生產模式的調整,從提升訂單準交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品質,以達到精實生產的目的。

*
淺談建置智慧生產線的實務關鍵概念

使用感測器和應用程式設計介面,透過Internet等網路連結、連接和傳輸數據。通過以數位格式收集數據和交換資訊,物聯網的應用成為工廠、公司和社區數位化的基礎。隨著無線電頻率識別(RFID)、即時分析、機器學習和雲計算等不斷發展先進技術的融合,物聯網的應用從工廠運營傳播到商業區和家庭,滲透日常生活。建立機連網系統,即時從機器中取得各項數據,經由MES系統的整合資訊與統計分析,將各項管理資訊即時呈現,顯示在即時看板中,讓公司經營者及管理層能夠即時判斷資訊,以確保交期及品質能夠達到客戶要求的目標。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